走出去写生,不亦快哉
2016-03-07王超
王超
画家要走出画室,去采风,去写生,去亲近自然,去感悟真实,才能创作出精品。
写生的确已被很多人(指那些只依赖彩色照片创作的“画家”)冷落,乃至抛弃了!写生在他们眼里已经很迂腐,很落伍。写生?何苦呢,出去一趟能画几张画?数码相机一背,去哪儿拍哪儿,回来在画布上依样放大,再用颜色精描细摹,偌大的一幅“彩照”就出来了,拿出去参展说不准还能拿个什么奖,出手也是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功急了,利近了,可是画家的真情感、真功夫呢?不否认照相机是极便利的素材收集工具,它增强了绘画的繁殖力,但退化了艺术的生命基因,使很多画家缺失了面对自然、面对生活的那份坦诚。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直面对象,写生创作,历来是体现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艺术家绘画能力的标志。仰望诸多欧洲大师,纵观所作传世巨制,我们不仅叹服于他们源于写生历练的卓然功力,同时更该领悟大师们如何用心灵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感动,以及大自然对大师们的启迪。
写生,是用画笔记录,面对景物一笔笔写下来,写自己认知自然的真实感受,记录着对影像整合和物化的感动。写生,并不只是表现所看到的内容,而是在于营造所感受到的意境和氛围,促使自己重新审视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
写生,不仅是去习写生动的技法,而且也是寻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动,它既是主观的再现,又是对客观的反映。
写生,其实是种很过瘾的作画状态,因为总可以保持“初恋”般的感觉,虽不知结果如何,但心存理想和美好的向往,才不知疲惫和乏味。面对自然,面对生活,激情于情感与画布的直接交锋,兴奋于画笔和颜料之间的缠绵……会上瘾,我信!
背上画箱,走出画室,在亲近自然中陶冶性情,在直面生活中汲取灵感,在现实中挖掘创作源泉。情与景交汇,人与物相融……乐乎!
支起画架,摊开画布,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物象近距离对话,心绪波动所产生的表现欲望,支配着最敏感的观察,去捕捉瞬间最鲜活的影像……妙耶!
拿起画笔,蘸色涂抹,用那种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去获取最真切、最本质的心灵感受。挥洒间,所表达的浪漫情怀随笔而溢……快哉!
艺术简历
王 超:男,1954年出生于江苏,系徐州矿务集团韩桥煤矿职工。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油画研究会副主任。
绘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全煤系统美展大奖。2009年被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文联授予“江苏省十大职工艺术明星”称号;2011年荣获首届全国煤炭行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