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文明河南实现路径研究

2016-03-06雷永强

关键词:河南文明文化

雷永强,石 慧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河洛文化】

文化强国背景下文明河南实现路径研究

雷永强,石 慧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文化强国战略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及国家形象、塑造公民良好道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打造文化强省,以及如何建成文明河南的路径探索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文化强国;文明河南;国家软实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公民道德素质也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在这一过程中,北京、上海、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推行强有力的文化改革措施,使这些地区的文化生产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基本成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1]。然而作为人口大省、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的河南,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仍然差强人意。如何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努力打造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文明河南,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文明河南发展现状

近几年,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着其他产业也稳步发展。在教育方面,河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已经实现。截至2007年底,全省的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4%和98.79%,连续10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进城务工农民同住子女入学率达到99.3%,高中毛入学率达到67.7%,略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另一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递增,2012年与2006年相比,投入增加了252.18亿元;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由117.51亿元增至230.41亿元[3]。城乡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均有所改善。同时,河南省一直不断创新,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定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注意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各类文艺演出、展览以宣传正能量。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在文化制度改革方面,河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省共有157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如省豫剧二团、郑州歌舞剧院等完成了转企改制。另外,文艺界立足河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如豫剧《程婴救孤》、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大型实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等,获得广泛好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河南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已有博物馆119所,公共图书馆142个,文化馆20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 264个;全省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共计50 852人[4]。另外,各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然而,不容否认,文明河南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明河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民素质较低

古往今来,从历史上看,文明与文化密切相关。想要构建文明河南,较高的公民素质不可或缺。公民素质包含多重含义,既包括法律、经济层面,也包含政治、社会层面。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尤其重要。

1.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偏少。而人口大省河南与其他省相比,公民受教育程度更是相对偏低,而且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水平也很不均衡。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河南的教育投入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配置两个方面。调查显示:由于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经费的分配很难做到公平,政府将教育经费大多投入到城镇重点学校,一些农村规模小的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很少,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化发展[5]。师资配置方面也存在同样问题,即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学历偏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封建迷信依然盛行。很多人找所谓大师算命,预测未来。还有一些适婚男女通过测算八字的迷信方式来判断两人的结合是否合适,导致原本相爱的情侣因为这种封建迷信的作祟而遗憾分手,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生了病不去看医生,反而相信那些所谓的大师,请他们作法、驱鬼,结果错过了治病的良机,甚至不治身亡。社会上的这些封建迷信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被骗者的愚昧无知骗取钱财,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思想道德素质较低。随着互联网和新闻媒体的发展,有关公民失德行为的报道层出不穷,例如2015年发生的一名大学生见义勇为救起两名儿童后溺亡,被救儿童家长却教孩子谎称大学生自己落水事件;再如电视媒体多次曝光的乞丐乞讨问题。曾几何时,人们的善性良知和同情心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乞讨”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一种职业,老的、少的、残疾的、健康的,每天“朝九晚五”去特定的地点乞讨,有些乞讨者甚至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子。道德滑坡现象使得人们不敢扶老人过马路,不再有勇气对躺在街边、急病发作的人进行施救,人与人之间渐渐失去了基本的信任与关怀。另外,一些人世界观、价值观扭曲,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诚信缺失等现象依然常见。“公民道德意识的强弱,遵守道德规范的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也决定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6]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保障社会稳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文化资源利用率偏低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身边的一切在快速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悠久的历史和随之沉淀下来的文化。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5 000年文明的精华,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古代几大文明体系中最具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不竭资源。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从夏代到元代的3 500年间,在河南建都或迁都的帝王有200多位,可谓是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在全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坐拥4席,分别是洛阳、郑州、安阳和开封。目前,河南的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数量在全国居首位[7]。另外,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丰富。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9项,涉及音乐、杂技、曲艺、民俗、美术等几个类别。其中钧瓷、唐三彩、豫剧、少林武术、陈家沟的太极拳已享誉海内外。然而,近年来,河南一直致力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相比之下,这些可贵的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最突出的例子便是国外先于我国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拍成了电影,搬上了大荧幕。

(三)文化体制落后

1.文化企业的市场运行机制不灵活。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动文明河南的建设。然而,由于文化企业并未真正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结合起来,导致与文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改制并不彻底,在管理、经营过程中依旧按照原来的模式运行,比如:采取“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形成了“干不干都一样”的局面,致使文化部门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影响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2.文化体制改革思路不清晰。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么停留在口头上,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要么,有些领导干部虽然意识到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已经改制的文化企业仍然不能完全放开,出现政府干预多或市场调节少的局面。另外,由于对文化体制改革理解得不够深入,河南省在较长时期内未能充分梳理文化资源,探索出文化企业转型后继续发展的新模式,也未能成功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样板企业,这些情况已导致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之间出现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三、文明河南的建设路径

(一)创新教育发展观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向

在教育发展观念上,一是要普及素质教育。传统教育属于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这种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把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二是改变以前只关注普通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方式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这些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8]。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就通过教育方向的转变使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省必须借鉴省外先进经验并结合现实省情,努力推动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完善政策体系,将教育发展列入计划之中,通过成立专项基金发展教育,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而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经费投入,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仍是当务之急,它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其次,开展“助学帮困”活动。目前,我省城乡有很多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因为经济原因求学艰难。对于这样的家庭,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比如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勤工助学力度,群策群力,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辍学。再次,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农村地区学校的各种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都艰苦得多,教师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应采取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在评定职称、评优选拔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定期开展各种教师培训、异地教师交流等活动,确保教育的快速、稳固、均衡发展。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目前,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局限于开会、培训、看纪录片等传统形式,存在内容空泛、时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应当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下到基层开展道德讲座,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每月以不同主题举办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辩论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同时可以利用新形式媒体,如微博、微信、短信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各类剧团下基层演出,通过各种剧目揭露骗术,纠正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和社会陋习。

加强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道德模范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从2002年的第一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到现在,已经13个年头,100余位道德模范通过他们的自身行动告诉我们社会上还有很多好心人,传递给我们来自心灵的正能量,同时弘扬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模范的精神更生动,更能引起广大公民的共鸣,可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因此,应当加强电视、广播等媒体对道德模范事迹的宣传力度,组织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下基层宣讲,贴近百姓,融入百姓生活。另外,应当多组织、多支持像“感动中国”这样有意义的评选活动,多方面发掘先进人物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影响广大群众。

(三)转变政府职能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转变政府职能,就要处理好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应当对文化企业的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应当让企业顺应市场规律发展。其次,政府文化部门要深入理解市场竞争理念,维护市场秩序,公开公平地发展文化产业,尽量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再次,通过各种手段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政府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企事业单位平稳过渡;发展文化产业协会,为文化企业建立沟通、合作的平台;建立市场监督机构,维护文化企业正常经营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

(四)发展文化产业

到目前为止,文化事业单位转型后的长远发展还没有完整的经典模式,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也太少。根据河南省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应当保证原有发展良好的版块继续保持稳健的势头;另一方面要采取新的模式,运用新的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何整合这些文化资源,打造河南自己的文化品牌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可以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打造重点文化企业;另一方面,打造重量级文化旅游品牌,例如龙门石窟、少林寺、白马寺、清明上河园等国家级旅游景区,以及节庆品牌,如洛阳牡丹花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同时,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与创新,提升河南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使文化产业成为河南蓬勃发展的新的驱动力。

四、结束语

作为人口大省,在建设文明河南的过程中,河南省面临着比其他省市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我省又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建设文明河南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我省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惟有采取科学的政策、决策与措施,敢于克服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深入探索,才能实现打造文明强省、建设文明河南的宏伟目标。

[1]李光.以产业化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78-83.

[2]罗红艳.由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跨越的战略选择论析——以河南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10-11.

[3]石兰月.河南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州学刊,2010(4):278-279.

[4]李文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文明河南建设[J].人大建设,2014(10):13-16.

[5]王岩岩.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城乡统筹配置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6]陈业宏.公德规范、公德意识与公德建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1):91-93.

[7]焦锦淼,赵保佑,毛兵,等.河南蓝皮书:2008河南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2.

[8]王岩岩.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城乡统筹配置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Realization Path to Build a Civilized Hena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e Strategy in China

LEI Yong-qiang, SHI Hui

(SchoolofMarxism,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471023,China)

The culture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upgrade China’s national soft power and national image, shape citizens’ moral qua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the key support to realize the “China Drea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enan economy, the exploration of approaches to build a powerful cultural province and to realize a civilized Henan has become a hotspot issue which needs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the culture strategy;a civilized Henan;national soft power

10.15926/j.cnki.hkdsk.2016.04.002

2016-02-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X03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GH-545)

雷永强(1973— ),男,河南商城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及其文献生成研究。

G123

A

1672-3910(2016)04-0010-04

猜你喜欢

河南文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谁远谁近?
对不文明说“不”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