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2016-03-06王晓春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职业

王晓春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91)

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王晓春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451191)

近年来,随着本科职业教育被提升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学内容过分倚重统编规划教材,大学英语课程很容易脱离各校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也给教师个人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思考探求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途径,加强整体队伍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本科职业教育;大学英语教师;课程;职业发展定位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于6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国家层面高等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引发了社会的激烈讨论。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凭借其原有的职业教育积淀,迅速被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提出厘清了新建本科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差异,一方面巩固了特色“应用技术型”课程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陷于尴尬的境地。由于缺乏实用性、应用性、专门性等职业化特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普遍不高,学校普遍重视不足,在职业教育的氛围中更容易被边缘化。针对此类问题,教育部在2014年12月起草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特别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在政策上做出了硬性的参照标准。然而由于历史和自身的种种原因,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英语教师的压力依然普遍存在。

一、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现状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急剧膨胀,形成了目前以中青年教师群体为主、职称学历水平整体偏低的教师队伍。在扩招的最初几年,由于英语专业研究生供不应求,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不得不从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师资。根据2001年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90%多的学校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的比例不到50%。其中在1/4的学校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还根本没有硕士”[1]。基于诸多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年龄职称结构失衡、学历水平偏低成为困扰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痼疾。

经过10年的发展,不少大学英语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提升学历层次,同时科研意识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2009-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师队伍的调查显示,在国内457所高校21065名大学英语教师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5%和60.1%”;在467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分别为3.3%和22.6%[2]。从这些数据来看,英语教师队伍的学历构成比10年前有了根本的改善。

尽管如此,与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相比,英语教师在职称学历结构上的差距依然很大,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科研水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偏少,缺乏高端研究型和课程领军型人才,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繁重,科研重视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师申报科研课题的层次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根据2010年在97所不同层次高校中开展的一项调查,7.9%的教师5年内没有发表任何论文,大部分教师年均发表论文不足1篇;大学英语教师主持及参加的课题大多是校级项目,国家级项目寥寥无几。[3]无论是从科研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上看,这样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在高校中更重要……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将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4]科研意识薄弱甚至缺失反映出语言教育理论水平的滞后,将会导致以后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乏力。

对于本科职业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大学英语的师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低学历、低职称严重制约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效果。随着通用英语向中小学教育转移的趋势越发明显,在高校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许多学校的英语课程开始偏向文学文化教育,或是倒向专业课的一边。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必须突破自我专业知识的瓶颈,主动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新定位个人职业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放弃纯粹的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寻找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结合点,开发一些带有“专业色彩”的ESP课程,这是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本科职业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知识结构单一

在本科职业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主体来自国内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以人文学科为主,集中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和翻译等方向,与其他专业领域,尤其是技术类专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习惯按照自身固有的知识体系偏向语言知识的共核部分,从事重复的语言训练,而忽略了学习者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偏向“英语的专业”,而不是“专业”的英语。这与院校优先发展应用型、技术型特色专业的规划目标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必然使大学英语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走向边缘化。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直接表现为课程种类少、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许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采用统一的开设方式,缺乏针对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者开设的个性化选修课程,这种情况在本科职业院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们主要采用数种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教学内容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指定现成的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必要再去花费大量精力整合跨学科知识,开设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ESP课程或是文化专题研究课程,这就导致目前英语课程门类单一,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中,“80%以上的非211工程学校则没有开设或只开设了4门及以下的选修课”[2]。仅从数量上看,这也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的语言学习需求,与当前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不相适应。

(二)社会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束缚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还是集中在语言技能的培养方面,英语教师更像是语言训练师,而不是某专业知识的承载者。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并给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而对“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等人文性目标略有提及。另外,在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题型设置和内容几乎完全体现为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考查,很难找到文化素养的痕迹。在全球化和职业化背景下,强调语言对外交流工具性的一面并无可厚非,对于技能型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性。然而,这也给大学英语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从教学内容上看,大学英语针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并不构成独立的学术体系,知识含金量低。为了达到课程的考核标准,课堂上相当一部分时间被用来开展针对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的重复训练。这些内容是否能够上升到对语言学或者教学规律认识的学术高度,往往受到人们的质疑。因此学界不少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学术含量低、授课重复率高、低层次低水平运作,成为上课机器或语言教练”[5],等等,此类观点不无道理。这些标签使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和职称晋升方面面临重重压力。

(三)职业发展定位模糊

在本科职业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定位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主要反映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一直以来,大学英语在学科门类上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导致英语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差,学术身份含糊不清。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英语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是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紧密相关的”[6]。参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及代码》(GB/T13745-2009),大学英语并未被明确地划归某一学科,在学科门类上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介于二级学科应用语言学(740.35)和外国语言(740.50)之间。还有学者在对学科的社会体制、国内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大学英语学会和期刊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认为,“大学英语则根本就没有作为专业进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学科体系”[7]。在课程建设和个人发展上,大学英语教师举步维艰。

与专业课程教师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很难从开设的课程中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不少英语教师的个人学术方向和教学内容不一致,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他们接受的是翻译、文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的专业训练,而从事的教学工作只是在语言形式上与英语专业一致,内容方面却千差万别,迫使他们不得不在教学或是科研上有所偏废,重新考虑个人接受深造或再教育的专业方向,寻找个人职业发展定位。

三、本科职业教育下的思考

在本科职业院校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课程要求。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全球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外语教学应尤其重视外语的工具性功能,即培养大学生用外语作为工具汲取和交流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信息的国际竞争能力”[8]。英语教师为了避免被边缘化,个人定位必须与时代要求、社会需求和专业需求相一致,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势,实现语言课程的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在语言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培养实用性技能。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原有的资源优势,将它转化为竞争力。大学英语教学较早地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普及程度较高,较其他课程有明显的平台优势。自1999年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英语教学就积极尝试网络教学手段,试图发挥人机交互的优势,大大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2009年对近百所高校的一项调查中,部属试点院校、211、985高校大多建有独自的英语学习平台,而且搭载较为充足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师生的满意度较高。[9]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丰富的英语资源是网络的最大优势……教学手段的革新可能会从根本上引起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化”[10]。

此外,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国外二语习得理论,尝试基于内容学习(CBI)、体验学习、二语语块等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这丰富了语言教学的形式,对于不同内容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形式渐渐为人们所熟悉,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握好机遇,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搭建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填补专业课程普遍欠缺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知识短板。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积极弥补课程内涵建设方面的不足,开发新课程。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少学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走个性化、多样化的路子,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到学校的个性和学科的个性,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提供空间”[11]。然而在当时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普遍紧张,不少院校仅能勉强应付指定的教学任务,根本无力开发所谓专业性、个性化的英语课程。如今,随着基础阶段英语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学英语的同质化现象显得更为突出,低层次重复教学极大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给英语教师造成巨大挑战。

在国家推进现代本科职业教育之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力开发新课程。课程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所有教育教学理念和改革措施最终总要体现在课程上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允许各校“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打破千校一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语言优势,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确定自己合适的位置,开设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欢迎的语言类新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既要满足通识性教育的需要,又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目标,实际上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课程建设起步较早的普通高校大多采用分模块的方式设计相关课程,供不同专业、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选择。各校的模块种类虽然五花八门,但主要集中在语言技能类、文化拓展类和专业用途英语(ESP课程)。各模块具体课程的开设充分结合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学术方向,很好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不一致的矛盾,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

四、结语

本科职业院校的学生有明确的个人职业规划,学习目的性更强。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个体的预期,立即就会通过课堂的学习氛围反映出来,进而影响学校对该门课程的评价。仅仅满足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已经不再适应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校规划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游离在“专业”之外,必须把握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创新,在日常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理念,才能实现个人职业更好的发展。

[1]黄建滨,邵永真.大学英语教学和教师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1,(12):20-2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17.

[3]蒋玉梅,黄燕.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2,(4):17-24.

[4]陈桦,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5-29.

[5]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6-8.

[6]蔡基刚.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争议暨外语教学的学科性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2,(1):6-10.

[7]辛广勤.大学英语是不是一门学科?——大学英语学科属性的宏观思考及其他[J].外语界,2006,(8):13-20.

[8]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33-40.

[9]王守仁,王海啸,主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1.

[10]王守仁.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育[J].外语研究,2002,(5):62-65.

[11]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2):4-16.

Challenges and Reflection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ang Xiaochun
(Shengda Trade Economics&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ngzhou,Xinzheng,Henan,451191)

In recent times,since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ystem of modern professional education,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have become extremely urgent,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is a key factor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Due to the over dependence on the same textbooks,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re very easy to diverge from the goal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nd skillful talents,and it also brings great pressures to the teachers’person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Therefore,it will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o reflect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to strengthen the whole team construction.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ers;curriculum;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G451.6

A

1671-2862(2016)01-0094-04

2015-08-25

王晓春,女,硕士,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职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