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性别语言再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016-03-06郑茂林
郑茂林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从英汉性别语言再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郑茂林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问题。萨丕尔和沃尔夫两人并未明确提出语言决定思维,但肯定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矛盾但又密不可分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英语性别语言和汉语性别语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的形成和变化说明思维决定语言,而性别语言的改观也对社会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影响思维”,有力否定了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思维;性别语言
一、引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是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一个重大理论。首次提出该思想的是德国的语言学家洪堡特,他主要研究了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并在他的著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认为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很有可能会影响以这种语言为母语人的思维方式,并认为语言是思想形成的器官,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独特的世界观。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这一猜想的重心转移到了美国。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弗兰茨·鲍阿斯、萨丕尔和沃尔夫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上逐渐意识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鲍阿斯研究了美洲印第安语语言,并发现印第安语的结构系统都是为了适应自己的交际需求而形成起来的。印第安语有其自己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所以不可以用分析印欧语系语言的方法来分析其他不同源的语言。在此基础上鲍阿斯提出不同的语言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经验进行分类,也就是说明已知的经验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表达。鲍阿斯还没有形成关于语言和思维的系统的清晰的观点,但他确实看到了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关系。[1]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萨丕尔认同鲍阿斯的观点,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萨丕尔在阐述他的观点的时候没有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绝对化。萨丕尔指出语言的存在使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变成可能,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是建立在我们所说的语言的表达上的,是我们的语言让我们对世界有特定的看法。萨丕尔的学生同时也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萨丕尔的语言观点。[2]沃尔夫对语言和思维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两种不同的经验。其一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在非常著名的“满气油桶”和“空气油桶”例子中,人们小心通过写着“满汽油桶”的桶子,却无视“空汽油桶”而在旁边吸烟,事实却是空桶因充满可爆气体更容易爆炸。所以说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满”和“空”这不同语言概念的支配。从这个事实中推断出语言形态对思维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其二是对印第安语如霍皮语的研究,通过比较霍皮语和标准普通欧洲语言SAE(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的结构对比,发现霍皮语和标准普通欧洲语言在语言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沃尔夫推断出这类现象导致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
萨丕尔提出语言影响思维,沃尔夫通过观察现实生活和研究对印第安语语言验证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所以萨丕尔和沃尔夫被公认为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创始人。不过事实上萨丕尔和沃尔夫从来没有公开提出这种假设也没有以两个人的名义提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后人根据萨丕尔和沃尔夫的著作以及发表的语言研究理论成果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个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者的兴趣以及争议,不断试图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证明和反对,但是都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语言决定论夸大了语言的作用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对,但是语言相对论在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方面有一定说服力而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语言相对论思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后引起了普遍关注,但是理论述评多实证研究少。但近二三十年来,学者普通推崇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3]笔者认为语言相对论的提出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有关萨丕尔—沃尔夫的研究也涉及了很多不同的学科。不同学科的语言学家对这个问题当然有不同的取向和认识。这些跨学科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假说的内容。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统一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也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共性即统一,是指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立即矛盾,是指双方相互独立互相矛盾。
语言和思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其一思维的存在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思维也就失去了表达的媒介。其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作为思维传播的工具只有在思维的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了思维的存在,语言也就没有交际的功能,所传达的事物也就没有了意义。总而言之,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思维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因思维的存在语言才产生,因语言的存在思维才有依附。虽然语言间接产生思维,但它是产生思维的条件,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也是互相适应的,其思维和语言能力成正比发展,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思维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思维的发展也带动语言能力的增强。因此语言和思维具有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性。
语言和思维也是相互独立互相矛盾的。从职能来看,语言和思维分工不同。思维的职能是反映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特征,揭示客观事物间的规律。语言是人们体现思维、进行思维的工具。[4]以语言和思维的特征来看,语言的单位是词和句子,是思维的物质形式。思维的单位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现实的反映是精神现象。语言对思维的限制也是存在的,一方面人类必须依赖语言才能认识世界;另一方面,人的精神活动是没有界限的,不会限定于语言。比如人们经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说明了思维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界限。学术界也有很多的学者认为语言对思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比如说很多人认为汉语的模糊性及表意性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造成了中国人的思维缺陷。
语言和思维是辩证统一的。从上文的论述中笔者认为思维决定了语言的同时语言也影响了思维。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绝对论的观点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有许多不当之处,但假说的弱势版本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对思维有一定的影响确有可取之处。
三、英汉性别语言
性别歧视(sexism)就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创造的新词。随着女权运动的高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使用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这个部分将通过对英汉歧视性性别语言的论述来进一步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男性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统治语言。女权主义者认为不同性别的人使用的语言有差异性,只有男人的声音存在于很多书面的东西里。[5]即使女性有些时候也能发声,但用的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统治语言。 思想反映在语言上,对女性的歧视的思想也反映在语言上。这是男权至上的必然结果。[6]在西方社会以及旧中国,她们被认为是被动的弱势群体,所以社会地位也低下,与消极形象联系在一起。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和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些落后观念也体现在语言中,语言表现大多数是以男性为中心而贬低女性的。[7]
1.词汇
在性别语言当中,女权主义者所指的中性词本来是代表男性的词但也被用来兼指男性和女性的词。在英语中主要的代表词汇有man和he。韦伯斯特词典的释义为an adult male human 和individual,a person.而he的释义为 the male和used in a generic sense or when the sex of the person is unspecified。简而言之就是male和person。由he派生出来的比如him和himself也表示同样的意思。连呼吁人权的美国《独立宣言》中宣扬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中文意思是“人人生而平等”在表述人时用的词语却是men,表示男人是平等的,但女性却不是。在表示第三人称单数双性的时候,用he表示而省略掉了she。比如说:“Everyone believes himself is the best”。在通常情况下,性别不明确多用he而很少用到she。不仅是在英语中,汉语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当表示一类人或者男女都有的一群人时通常用他或者他们来表示,比如说:“他们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
语言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很大程度上也由人的生产生活决定。在绝大部分领域当男性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女性成了弱势群体的时候,语言会有突出的反映。词的构造也反映出了对女性的歧视。典型的一个英语词汇是history,history等于his加story,也就是说历史是男人的历史;表示人类的词汇mankind,表明人类是属于男人的;英国的国王是女王,按理说应该是queendom,但王国的表达是kingdom,意思是国家是属于男人的。不仅如此,很多女性用词还是在男性用词后面加后缀形成的。比如说英语princess和prince,actress和actor,goddess 和god。还有表示女性的英语词汇female也是由表示男性的词汇male派生而来的。英语中的一些词组也表现出了男性语言占主导地位。比如说boys and girls,man and woman以及he and she。在汉语中也有此类现象,比如说男女、夫妻、儿女等词组的构成都说明了男性在语言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同样的词既可以用来描述女性也可以用来描述男性,当所指对象不同时,词的意义也就不一样。许多词汇都有赞阳损阴的用法。当我们谈论到一个男性是professional时,我们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医生或者是律师;但我们说一个女性是professional时,我们很有可能认为她是一个妓女。同样的英语单词master,韦伯斯特词典上的释义为“the male head of household”,意思是男主人。当谈论到与之相对应的单词mistress,韦伯斯特词典上的释义除了“the female head of household”还有“a woman other than his wife with whom a married man has a continuing sexual relationship”,也就是情妇的意思。同样在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语言现象,对女性性工作者称为妓女,但是对男性性工作者使用很委婉的说法男公关。在汉语中很多贬义的词汇都带有女字旁也说明了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如汉语词汇“妓、奴、娼、奸”等。比如说汉字的“奴”在古代中有男性为奴也有女性为奴,但是在语言上为以女字旁造词,这也说明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对语言的影响。
2.社会现象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婚俗思想也表现在了语言上。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社会里,如果一位女性嫁给一个男性就要跟着她的丈夫姓而只能保留名字,就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不例外,婚后改为希拉里·克林顿。同样在古代中国也有此现象,与西方国家可以保留名字不同,嫁入夫家的女子只能是姓加个氏字,比如说王氏、刘氏。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香港,很多女性将丈夫的姓氏冠在自己的姓名前面,如有名的女性闾丘露薇、陈方安生等等。[8]
职业名称的设定也反映出了社会思想对语言的影响。在旧西方社会,女性在政府部门中任职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比如说国会议员congressman,政治家statesman等职位都是以man为后缀构成的;在另外职业中如警察policeman,主席chairman,发言人spokesman等职业的语言表达也是以man结尾的,也表明了社会思想在语言上的体现。
四、歧视性性别语言改观
女权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影响已经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对歧视性性别语言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的社会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权主义是社会政治运动,目的在于寻求男女权利、地位和权力平等。女权主义的目标是要改变整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歧视的观念,变革历史沿袭下来的男女不平等的权力框架。[9]女性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是肯定的,语言改观确实改变了社会上存在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上文中论述的中性词比如man,在现代英语中,man主要用来专指成年男子,而当要描述全人类的时候,英语中现在所用的单词为human 或者是 human beings。而在汉语中,当我们要描述一群人时用过他(她)们这种形式来代替他们。针对在婚姻中男性用词的情况,如不表露婚姻状况的男性用词Mr,女权主义者创造了Ms这个也表示不表露婚姻状况的女性用词来替换之前的Miss 和Mrs。同样在汉语中,之前用来表示女性用词的“夫人”现状也慢慢被“女士”这个不附属于男性的词而替换。在女权主义者不断地努力中,在职业语言上,性别划分越来越模糊,很多工作男性女性都可以从事。所以比如说指代女警察可以用policewoman,指代女生意人可以businesswoman等。当所指人的性别不明确时,可以用中性词person来描述所指对象,比如说chairperson,salesperson等。
五、结论
在本文中,旧西方社会和中国男性占统治地位而女性处于附属地位的思想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和表达,语言是思想的反映同样也是思想的载体,对女性的歧视也反映在语言上并加深了这种偏见。语言本身是不存在歧视的,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付之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而之后在女权主义者不断努力下,歧视性性别语言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女权主义者改造的非歧视性性别的语言也已被人们所接受。现代社会上女性的地位得到改善也说明了使用这些具有平等性质的性别语言也有利于男女互相尊重,形成社会平等之风。笔者从“辩证统一”的哲学角度来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并从性别语言的形成和变化来进一步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不合理成分,有力地否定了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并提出“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影响思维”的观点。
[1]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解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29-632.
[2]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8-372.
[3]杨朝春.语言相对论近期实证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6):411-418.
[4]胡炜,王华民.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看语言与思维的发展[J].学术交流,1998(3):108-110.
[5]刘亚儒.语言的“重新性化”——谈女权主义的翻译观[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9-75.
[6]岳剑英.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4-125.
[7]朱华.英汉语中对女性的歧视与改观[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58-59.
[8]潘建.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与女权运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7-89.
[9]顾嘉祖,张豫.女权主义与语言[J].外语研究,1998(1):45-46.
Rethinking of Sapir-Whorf Hypo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EnglishandChineseGenderLanguage
ZHENG Maolin
(Zhejiang Gongshang Uv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TheinterrelationoflanguageandthoughtisthecorecontentofSapir-WhorfHypothesis.FromthestatementgivenbySapirandWhorf,theydidnotclaimdefinitelythatlanguagedeterminesthought,buttheydidthinkthatlanguagehasaninfluenceonthoughttoacertainextent.Fromthephilosophicalperspectiveofdialecticunity,languageandthoughtisbothcontradictoryandinseparable.TheformationandchangeofEnglishgenderlanguageandChinesegenderlanguageillustratethatthoughtdetermineslanguage,andtheimprovementofgenderlanguagealsohasanimpactonsocialthought.Inotherwords,languageisdeterminedbythought,nottheotherwise.
Sapir-WhorfHypothesis;language;thought;genderlanguage
2016-06-26
郑茂林(1992-),女,浙江江山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H0-05
A
1008-469X(2016)04-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