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下子”的语法研究

2016-03-06汤潍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补语句法状语

汤潍芬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一下子”的语法研究

汤潍芬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一下子”与“一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语法的角度对“一下子”进行分析,发现其语义不断发展,句法功能多样,在语用方面更是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不仅表达重点因义不同,而且受语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同时,还显现出委婉轻松、惊讶夸张、礼貌尊敬等感情色彩。

“一下子”;“一下”;语义;语法;语用

“一下子”作为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特殊结构,现已频繁使用在书面语中,并成为语言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现象,尤其是其语法方面的特殊性,使其更具研究意义。“一下子”和“一下”在语法功能上具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在前人的研究中经常把“一下子”作为“一下”的特殊形式和“一下”放在一起研究,而单方面研究“一下子”的却很少,或者只是将其一笔带过,没有深入分析,如蒋湘平的《对V一下格式的语用考察》[1]。因此,在“一下子”的语法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从语法学角度来说,语法分析要包括语义分析、句法分析、语用分析这三方面的内容。”[2]据此,本文试从语法学角度对“一下子”的形成原因、语义、句法、语用进行探析。同时,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剖析它与“一下”的不同之处,揭示“一下子”在各方面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一 “一下子”的源流

“一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例1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吕氏春秋·圜道》)

例2一上一下,以和为量。(《庄子·卷七上·第二十山木》)

例3 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管子·轻重乙·第八十一》)

这时的“一下”作为主谓结构,表示“在下面”的意思。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作为状中结构的“一下”,如:

例4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南史·卷一九·列传第九》)

例5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范晔·后汉书》)

宋元时期,“一下”开始出现词汇化的倾向,作为数量短语,有“一次”的意思,如:

例6不若今人只说一下便了,此圣人所以为圣人。(《朱子语类·卷第十七》)

到了元代,“一下子”开始出现,如:

例7你拣那大棒子打着,一下子打死了他。(《全元杂剧·无名氏·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到了明清时期,“一下子”开始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并开始词汇化,表示时间意义,如:

例8不争与他赌胜,一下子输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例9文思阻滞,一下子写不出来。(《剪灯余话·卷四》)

从“一下”与“一下子”出现的时间和形成发展来看,一个实词会经历多个不同的虚化过程,其演变过程中伴随着新义或新形式的产生,意义和形式之间一般存在必然的联系[3]。虽然我们仍没有足够的资料解释“一下子”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们认为,每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都是缓慢而稳步发展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演变虽有多种动因,但语法化的形成一般都离不开人们对其的高频使用和惯常化的因素。

从“一下子”自身的语义条件来说,由于“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虚化并逐渐失去意义,因此,“下”作为实词,一开始加上“子”时应该还是表示实义的量词。但随着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语法功能的逐渐丰富,“一下子”开始作为副词出现在状语中,从表示数量的短语虚化为词,“一”与“下子”便慢慢融为一个整体,大众共同的心理认同也使其用法约定俗成。到了现代汉语中,“一下子”进一步语法化,语法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出现了各种独立形式。

总体而言,不论“一下子”如何形成与发展,其成因必离不开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各系统的内部发展虽不平衡,但都在缓慢地变化发展着,并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产生新的形式,逐渐约定俗成,最后达到普遍化与惯常化。

二 “一下子”的语义发展

“一下”作为数量短语时是一种动量结构,但是“一下”加上“子”之后所具有的语义特征的特殊性,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探讨。通过检索国家语委语料库可发现,“一下子”从明清开始就频繁出现在话本小说中,如:

例10你要不听我说,学的叫你姑娘知道,他要打我一下子,我背地里必定打你两下。(《醒世姻缘传》)

例11只有魏翩仞心上还不甘愿,自己没有法子想,便撺掇新嫂嫂去讹他一下子。(《官场现形》)

例12方才性急头上,一下子吃了,而今怎得药来解他?(《二刻拍案惊奇》)

例13“谁知那日一下子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上来了,到底叫那木钉把头磞破了。”(《红楼梦》)

例14“你趁早好好抽进去,我好不好拿针刺与你一下子,教你忍痛哩!”(《金瓶梅》)

例15方妈妈性子不好,一看见死了,就耐不得,只思报仇害人,一下子奔了出去,不曾仔细解救。(《二刻拍案惊奇》)

通过分析句子和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一下子”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义,在开始出现在口语中时就含有至少三种不同的语义:①与“一下”同,犹言一次、一回。如例10、例11中,“一下子”的句法成分及语义都与数量短语“一下”相同,充当动词的补语。这时“一下子”结构如同动量短语“一下”。②突然,指时间短暂或动作迅速。如例12、例13中,“一下子”在句中充当状语,含有“时间短暂、表示突然”之义,这个是“一下”所不具备的语义特征。③含有“一会儿”之义,指时间短暂。如例14、例15中,“一下子”表示“一会儿”之义,是个表示时间的短语,既可以充当补语,也可以充当状语。

从这些语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下子”从产生开始总体上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同‘一下’,用法如数量短语,有‘一次、一回’义,为定数,具有量词的一般特征;一类是‘一下子’逐渐虚化融合,已经不具备数量短语的特征,‘下子’也不具备量词义,语义模糊,一般在句中作为副词,表示‘时间短暂’义。”[4]这两类的语义特征可分别表示为:

“一下子1”:[定数+时短-]

“一下子2”:[定数-时短+]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一下子’在口语中的频繁使用,其在历史发展中的语义不断虚化,从而产生了新的语义特征”[5]。如:

例16我观看着,一下子,山湾沸腾了,有两家乡亲找出了炮仗要放。(《羊城晚报》1981年)

例17太阳出来了,一下子,冰消了,雪化了。(《北京文艺》1988年)

在例16、例17中,“一下子”进一步虚化,虽残留了些“一会儿”的时间短暂义,但它已不充当句法成分,而是单独做插入语,开始具有连词性的衔接功能。这是“一下子”语义进一步虚化从而导致其语法化的结果。与“一下子2”相比,其语义特征可表示为:

“一下子2”:[定数-时短+语法化-]

“一下子3”:[定数-时短+语法化+]

总体来说,“一下子”的语义发展经历了从与“一下”相同,到虚化为表示非数量短语的“时间短暂”义,最后进一步使其语义虚化、语法化的过程,其语义的形式和变化要比“一下”丰富许多。

三 “一下子”的语法特点

“一下子” 的语义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语法功能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一下”一般只能作动词的补语,而“一下子”相对于“一下”来说,在和“一下”不同义的情况下,则能充当更丰富的句法成分。而“一下子”到底是一个词还是一个数量短语,须看其在句子中的位置。通过分析大量的现代汉语语料,我们可以发现,“一下子”可以在句中充当以下句法成分:

(一)充当补语

“补语的作用在于说明动作的结果和状态。”[6]“一下子”作补语时是动量短语,与动词搭配,“一”是数词,“下子”形同量词,形式和“一下”一样,即“一下子1”。如:

例18他得伸伸腰,张张手,干它一下子。(《金光大道》1972年)

例19爷爷翘起一条腿,在父亲撅得老高的屁股上踹了一下子。(《红高粱家族》1987年)

例20一间那样低的草房子,走到里面去就有一种要使你作呕的气息迫得你的头不得不晕一下子。(《处女地》1980年)

(二)充当状语

“一下子”充当状语时,主要是表短时意义,在句中作为副词,即“一下子2”。如:

例21全馆同志谁也没有想到,呼啦啦,像涨潮的桃花水,门口一下子聚来了这样多报名的青年。(《精神文明的灯光》1983年)

例22我一下子愣住了。(《青年一代》1986年)

也有少数“一下子1”可以充当状语的情况,表示“一次”,后面经常跟“全、都”等副词。如:

例23我一下子全喝光了。(《故事会》1988年)

需要要注意的是,“一下子”在充当状语时,所搭配的谓语必须是动词性短语,而不能是形容词性短语,如例21、例22、例23中的“聚来”“愣住”“喝光”都是动词性短语。

(三)充当定语

“一下子”也可以与名词搭配,充当定语,表“时间短暂”义,即为“一下子1”。如:

例24感情的转换,也并不是一下子的事,慢慢地来吧。(《过渡》1947年)

(四)充当主语

“一下子”充当主语时要与“这、那”等指示代词搭配,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从“一下子”的语义演变来看,应该理解为“一下子2”。如:

例25这一下子,把张老汉吓唬得有些紧张起来。(《周信芳舞台艺术》1973年)

(五)不作句法成分

作为独立成分连接两个句子,只表示“衔接”等语法意义,这是只表示语法化的“一下子3”。如上文出现的例16、例17。

要注意,有些解释中认为例中的“一下子”也可作特殊的句中状语,因为在句子中只是把状语“一下子”提前了,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认为,“一下子”应该是在“句中状语”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从而使得语法化意义更明显。这里我们倾向于认为其不作句法成分,只取其语法意义。

通过分析“一下子”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发现,“一下子”与“一下”相比,不仅可以充当补语、状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定语、主语,以及不作句法成分,这些都是“一下”所不具备的语法功能。以上研究表明,“一下子”的句法成分丰富,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深化我们对“一下子”的了解。

四 “一下子”的语用功能

“一下子”不仅语义多样,而且语法功能丰富,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多种成分,正是其语义与语法方面的复杂性,使得其在语用方面也存在很多与“一下”不一样的特点。从语法学角度来说,语法中的语用研究应该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因此,根据“一下子”的实际情况,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下子”的语用特点进行探析。

(一)“一下子”的表达重点

“一下子”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时,必然要受到文本的影响,因此导致“一下子”引起的表达重点不同,而语义的不同,也会导致“一下子”的表达重点不同,具体表现在:

1.“一下子1”

当“一下子1”作补语时,由于和“一下”一样是作数量短语,因此表达的重点必然在于对动作的修饰、限制、补充上,即强调的是次数“一次、一回”,这种情况下它不需重读,表达的语气较轻。如例18、例19、例20中,“干他一下子”“踹了一下子”“晕一下子”等都是强调动作的次数,其表达的重点自然也是动词产生的动作与次数。当“一下子”作状语时,其表达重点有些不同,如例23中,“一下子全喝光了”表达的重点是“喝光”的次数,为了表明其喝光的夸张程度,“一下子”应该重读,表达的语气也较重。

2.“一下子2”

由于“一下子2”主要表示的是“时间短暂”义,因此“一下子2”在句子中整体呈现出动作“时间短”的意味,强调动作发生之迅速。它在句中需重读,因起强调作用,表达的语气也较重。其充当补语时,如例21中所要表达的重点就是“报名的青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聚了那么多”;其充当定语时,如例24中重点表达的就是“感情转换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其充当主语时,如例25中表达的就是“事情发生的突然性和短暂性使人紧张”。总体而言,“一下子2”的语义影响句子的表达重点,从而使得这类句子都有强调时间的意味。

3.“一下子3”

“一下子3”由于逐渐虚化从而语法化,在句中不作句法成分,而表示衔接意义,因此在句中表达的重点主要是表示后续事件在短时间内自然发生。其独立成分本身就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不需重读。比如例16、例17中,表达的重点自然是强调“一下子”后面要发生的事。

(二)“一下子”的语境影响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境主要包括语言因素,如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等;以及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交际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7]。语境的主要功能是对语言起制约作用,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来往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并起到制约作用。由此可知,不管“一下子”作为数量短语还是词汇,都要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而不同的语义受语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从“一下子1”来说,由于其语义与用法比较简单,语用意义跟“一下”相同,主要表示“定数”,是确切的数量范畴,因此,根据上下句的语言环境,句子描述的都是一般客观事实,没有什么主观情感包含其中,主要还是强调句子中的动词。总的来说,“一下子1”受语境影响较小,不因语境而改变其用法,如例19中,“一下子”主要受语言环境中“腿踹屁股”的影响,比较客观地表示其“踹”的次数,强调的也是动作“踹”,说话者也并不需要对“一下子”读重音。

从“一下子2”来说,由于“一下子”的语义发生变化,其在从数量短语到词汇化并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中,虽因语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但都包含了说话者对事件的主观评价与主观认知,其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下子2”中的“一下子”一般要重读,这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还可以加强语气。比如在作状语的语言环境中,如:

例26狐狸尾巴一下子露出来了。(《河北日报》1990年)

在例26中,狐狸尾巴的露出暗指事情的败露,这种言外之意使得“一下子”表强调事情败露的时间短暂,也隐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即早知道会败露并希望对方败露的心情。将“一下子”重读,更加强了这种主观情感的语气。

从“一下子3”来说,由于其是经历了从词汇化到语法化的过程,因而在语言环境中,它往往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具有衔接功能,有标记的作用。因其去掉并不影响上下文的整体意思,所以它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最小。当它作独立成分时,已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不需要重读,不表示强调意义。如:

例27他走的真快,一下子,他消失在人群中。(《北京晚报》1983年)

在例27中,主要是表达“因为他走的快,所以消失在人群中”的意思,因此“一下子”在此语言环境中只是表示衔接功能,并且删掉也不影响句子意义。

(三)“一下子”的情感色彩

“一下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分析其情感色彩,将有利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一下子”。

1.委婉、轻松的感情色彩

在很多情况下,“一下子”都含有一种委婉表达祈使和主观愿望的意味,相比其他形式,“一下子”更显语言氛围的轻松。尤其是体现在“一下子1”中作补语时,如:

例28我骂了她一下子。

例29我骂了她一顿。

比较例28、例29,我们可以发现,“一下子”比“一顿”程度更轻,只表示一次动作,显得没那么严重,既体现了一种委婉的情感,也使得说话氛围变得更轻松,可以使说话者不显得那么尴尬,这正体现出“一下子”的语言魅力。

2.惊讶、夸张的感情色彩

在很多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一种不可置信与惊叹、惊讶的情感,也会经常使用到“一下子”,这不仅增添了句子的感染力,也使得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强烈,尤其体现在“一下子1”作状语时,如:

例30这么多东西,你一下子就吃完啦!

例31这么多东西,你一次就吃完啦!

比较例30、例31,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下子”的语气要比“一次”强烈得多,带有一种难以相信的语气,既显得惊讶、夸张,又并不浮夸,再加上重读为语气氛围进行情感渲染,使得语言整体增色不少,说话者的主观情感也得以完整流露。

3.礼貌、尊敬的感情色彩

在许多指令式的句子中,内容大部分都涉及到要求对方完成某种任务,而说话者提出的要求可能是对方并不情愿做的,因此,往往会采取一些策略来缓和语气。受会话合作中礼貌原则的影响,在很多语境中都可以用到“一下子”来征求对方的意见,表示一种礼貌与尊敬,而不是一种没有感情的命令。比如:

例32帮我把衣服洗了。

例33帮我洗一下子衣服吧。

在例32、例33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例32是毫无感情的命令式口吻;而例33看似是征求意见,实际也是命令,但比例32的语气程度轻很多,其正是遵循了会话合作中的礼貌原则,即尊重了对方,也不会让对方有命令式的压迫感。

五 结语

“一下子”作为汉语语法中一个特殊的结构形式,是在“一下”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语义不断发展,句法功能多样,在语用方面更是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不仅表达重点因义不同,而且受语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并且还显现出委婉轻松、惊讶夸张、礼貌尊敬等感情色彩。这不但体现了“一下子”复杂的发展历程,也展现出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1]蒋湘平.对V一下格式的语用考察[J].汉语学习,2012(4):67-75.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

[3]王代连.一下子的用法及其演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3.

[4]高频.“一下”的语法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4):58-61.

[5]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123-126.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5.

[7]梁燕华.语用与言语交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7.

(责任编校:彭巍颐)

A Grammatical Study of"Yi Xia Zi"

TANGWei-fe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In terms of grammatical function,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i xia zi" and "yi xia". Its gramma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t has different semantic meanings, various syntactic functions, and different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as its different meanings results in different focus of expression, and different context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its meaning. Meanwhile, "yi xia zi"suggests a mild tone and light mood, and is capable of expressing surprise, exaggeration of feelings, politeness, and respect.

"yi xia zi"; "yi xia"; semantics; grammar; pragmatics

2016-03-19.

汤潍芬(1991—),女,江西宜春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汉语、应用语言学。

H146.2

A

1673-0712(2016)04-0074-05

猜你喜欢

补语句法状语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