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建立策略探究

2016-03-06卢瑞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贫困生资助

卢瑞扬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300)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建立策略探究

卢瑞扬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300)

高校资助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的资助方式存在着资助对象、资助程序、经费使用等方面不精准的问题,亟待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科学有效地实行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管理的学生资助工作方式,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高校资助 精准资助 工作机制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自 2007 年秋季建立实施以来,至今已经连续执行十年,基本建立健全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帮助千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了本人及其家庭未来的命运,深得民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健全更加精准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应助尽助”,“十三五”期间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要以此为新起点,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1]

一、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健全的国家资助制度能够保障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力,教育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崛起。大学资助的目的是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拥有一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多年来学生资助从无到有,资助形式日益多样,资助金额不断增加,资助规模不断扩大,资助成效凸显,在此基础上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目的是总结以往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精准资助,实现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资助程序,精准经费发放,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最大化地实现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公正、科学、合理。[2]

二、高校资助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不够准确

贫困生认定是一项全校性的复杂工作,覆盖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学生的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认定工作每所学校通常一学年进行一次,通过认定的学生会成为下一周期内主要被资助的对象,这样的操作会产生认定滞后性,在评定结束后,如果非贫困学生因家庭发生突然变故,符合贫困生的条件,但对他的认定一般都是顺延到下一次,影响到学生申请。

每所学校都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贫困等级一般分为特别困难和一般困难两档,每档的认定标准由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标准各不相同。认定的不准确造成资助经费没能资助给最需要的人。

2.资质评审过程不够严谨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是学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评议小组,通过民主评议方式确定初审名单,班级民主评议制度发扬了民主,充分尊重和听取学生意见,但难免发生因平时同学关系的原因,做出不公正的决定。这些不确定的因素直接影响最后贫困生的认定结果,造成应该受资助的学生没资格,不应该受资助的学生得到了资助,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

3.资助经费分配不够合理

每年国家下拨的资助经费和人员名额有限,需要资助的学生数量较多,产生了供需的不平衡性,而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生人数截然不同。

在实际资助经费分配中,为了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往往会采用“平均分配”和“轮流受助”的方式,让每一个贫困生都得到一定的资助金,这样的做法有时也是无奈之举,但“大锅饭”方式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欢喜,每个人都受益,但对最困难、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则失去了资助的实际意义,也违背了国家推行资助政策的初衷。

三、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策略

1.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实现“精准资助”,首先要解决困难学生的认定问题,明确资助主体。单凭证明材料和学生在校表现是没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定的,要建立一套内容包含广泛的认定指标体系,这项工作只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收集相关信息是没办法完成,需要各级各类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提供可靠的、可核实的学生个人和其家庭信息。学校的贫困生认定在结合校、家两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采用相同指标的横向对比,实现贫困生精准认定。

2.实行差异化资助手段

由于资助资金有限,实现差异性资助是增强学生资助实效性的有效办法,一是学生个人差异资助,二是区域性的差异资助。通过对贫困生家、校两地相关信息的收集,对比同档的贫困生的家庭致贫原因、困难程度、家庭脱贫能力、个人校内表现等因素,对享受资助项目的等级和资助金额多少,在学校审核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差别对待,让最需要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资助。随着近年来高考生源的逐年递减,高校招生加大外省计划的投放,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省份招生规模的要求,外省生源在逐年增加,全国不同地域之间、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间、同省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会有差别,学校在分配资助名额和资助金额时,要能适当地有所倾斜,让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生更能切身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福利。

3.建设大数据资助共享平台

伴随国家对资助政策推进力度的不断增强,资助项目的种类不断增多,资助经费总额不断增加,资助对象的条件不断变化,每年和学生有关系的奖、勤、贷、补、减、助等名额几千甚至上万人次,会产生大量的衍生数据,再加上贫困生的基本资料信息种类多,涉及面广,如何对这些庞大资料有效储存和管理,对资料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为资助工作提供帮助,就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贫困生认定申请、各类资助申请、学校审核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平台可以根据不同资助申请条件要求,对已有的贫困生数据进行关联处理,自动生成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学生个人信息错误和名单重复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参考学生受资助的历史记录,实现多人快速资料查阅和比对,为审核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实现资助经费精准分配。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高校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提升资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将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切实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吴丽仙. 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 教育评论,2015,(9) : 46 - 49.

[2]戴芸,桑运川,马先明. 优化资助结构,促进高校资助工作可持续发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17 -18.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