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高校教学课件的内容分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6-12-12徐继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概念性道德修养课件

刘 鑫 徐继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1517)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高校教学课件的内容分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刘 鑫 徐继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151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及两套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的思修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对应的概念性内容的讲授多于非概念性内容的讲授;而且多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教学媒体形式单一化。

核心素养 思修课 内容分析 翻转课堂

引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变成了教学研究需要回答的一个新问题。核心素养应当贯穿到培养学生的全部过程,但从当前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来看,尽管存在“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往往有对应的要求,或者通识课程体系中也有对应于核心素养部分内容的课程,但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两类课程,因其作为公共必修课能够保证开设,从而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通常应视为培养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高校两课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如何?[1]

笔者将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简称思修课),试分析目前高校思修课是如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有何异同,以此来探究当前高校思修教学的现状。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分别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和教学课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2]

笔者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一书进行教材分析,全书共有九章教学内容(含绪论)。本次研究以X(“211工程”“985工程”)、Y(省级师范类重点大学)两所高校的两套完整的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课件为样本,样本内容为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和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内容。其中,X大学的教学课件及零散的14份教学课件是在百度文库中检索而得;Y大学的教学课件则是该校某思修教师提供。

本次研究中,笔者聘请Y大学的两名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教材分析与课件分析。同笔者的教材分析与课件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得信度系数α分别为97.3%和96.7%。表明,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有良好的信度。[3]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1.教材分析的统计结果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教材中三级目录相对应的核心素养,并统计出当前思修教材中核心素养的比重分布。图1的数据显示,高校思修课的教学目标中涵盖了对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分布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责任担当占全书知识点总量的74%,健康生活占15%,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四者共占11%。由此可知,目前高校思修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两大核心素养。

图1 思修教材中核心素养分布情况

2.《核心素养对应元素表》的制定

笔者以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文件为依据对实现同一种核心素养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最终形成了《核心素养对应元素表》供课件内容分析时参考。限于篇幅,表1仅列举了“责任担当”中“社会责任”对应的部分词汇。

表1 《核心素养对应元素表》

3.整套课件内容分析结果

笔者将课件中每一个三级标题下的内容划分为一个知识点,以《核心素养对应元素表》为依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将教学课件中对应“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的每一个知识点分别划分为概念性内容(指对一个知识点的介绍只有单纯的概念,定义及特征等,而没有案例解析、思考讨论等类似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非概念性内容(非概念性内容是指除了有概念,定义及特征等概念性知识,还包括案例解析或思考讨论等类似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进行统计。

表2 X、Y两所大学教学课件内容分类统计情况

由表2的数据可知,在X大学的教学课件中,“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两大核心素养对应的概念性内容占77%,非概念性内容占23%,两者的百分比相差52%。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核心素养对应的概念性内容均大于非概念性内容。其中,“责任担当”对应的概念性内容比非概念性内容高出51%。而在Y大学的教学课件中,概念性内容占52%,非概念性内容占48%,二者接近于1:1的比例。此外,X大学的教学课件中的概念性内容比Y大学的教学课件中的概念性内容高出25%,从中可以看出高校的思修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很有可能是不同的。[4]

试问,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策略才是理想的?是选择将课堂教学被动化,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而没有任何的师生互动行为,学生只是不加思考的被动接收;还是选择将课堂教学主动化,摆脱“满堂灌”式的应试教育,在讲解概念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产生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与运用?试想,学生简单的记住概念性知识,学会做教材的搬运工就具备了该有的核心素养了吗?现今的思修教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零散教学课件内容分析结果

为了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笔者将14份其他院校在网络上零散传布的思修教学课件重新随机组合为一套完整的教学课件(包含绪论和一至九章的全部内容),并对课件内的教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如图2所示,零散课件中“责任担当”与“健康生活”两大核心素养对应的概念性内容多于非概念性内容。

图2 零散教学课件内容分类统计

5.媒体应用情况

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教学课件中运用的媒体呈现形式主要分为文本、图表。其中,90%以上的图表都是案例性图片。由图3可知,文本和图片的应用频次居高,音频、视频两种形式的应用则微乎其微。这就反映出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忽略了音频与视频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而造成应用的媒体资源单一化。

图3 高校教学课件内容的媒体呈现形式对比图

结语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笔者总结出当前高校思修教学的几点现状:

目前高校思修课的主要内容对应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两种核心素养。

(2)当前的思修课堂教学中,“责任担当”与“健康生活”对应的概念性内容的讲授多于非概念性内容的讲授。

在思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或是理论基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思修课的教学重心应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切真落实才是根本。建议尽量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纯理论讲授,满堂灌,而是多开展一些与核心素养相关的主题活动,实施翻转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

(3)媒体呈现形式单一化,教学课件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今的思修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媒体手段不能局限于文本和图表,单纯的文字和图表有时只能起到呈现知识的作用,而多种媒体的混合使用则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1]李龙.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李阳华.“两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黑河学刊, 2011(9):87-89.

[4]张建德.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 5(8).

[5]申晓若.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1(1):122-124.

指导老师:徐继红

猜你喜欢

概念性道德修养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未来主义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精准把握错因有效分析纠正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基于趣味性和概念性的结构力学教学改革
夜郎古国游乐园剧院概念性方案设计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