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来华留学生文化调适研究

2016-03-05季亚明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互联网时代

季亚明

摘要:来华留学生在异国学习生活,由于文化的差异引发普遍、激烈的“文化调适”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文化调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来华留学生;文化调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将会越来越密切,中国企业面临着从“请进来”向“走出去”的全球化发展转型。在这一战略转型的过程中,熟悉、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成为中国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

随着社会对熟悉、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人才需求的增加,来华留学交流的人数也逐年增多。由于中外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期间碰到诸多的文化障碍:语言交际障碍、社会习俗障碍、教育体制障碍等,面临着一系列困惑、挑战、调整与适应,社会心理学、文化比较学等学科称之为“文化调适”。研究这一社会心理、文化现象的表现,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对于帮助来华留学生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及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1 来华留学生“文化调适”的现象表现

综合分析来华留学生的表现,可以把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调适”分为5个阶段,或5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1.1 蜜月期(Honeymoon Period)

该现象通常出现在留学的初期,来华留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怀着对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神秘和懵懂的认识,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有一种眼睛不够用、耳朵不够用、嘴巴不够用、脑袋不够用的感觉。比如: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中国的饭菜很好吃,中国到处都是人,中国的商店很晚才关门,星期六、星期天中国的商店也不关门,反而更热闹,中国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中国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等。如此种种都感到新奇,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的文明和文化,掌握汉语、汉字,和中国人打交道、处朋友,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并很高兴能有机会到中国留学。这个阶段称之为“蜜月期”,也有学者称之为“好感快乐期”(Favorable and Happy Period)。处在蜜月期的来华留学生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1.2 反抗期(Rejection Period)

该现象通常出现在来华一个阶段以后,这个阶段开始想家了,感觉到中国的饭菜也不是那么香了,筷子不如刀叉方便,中国到处都是人,闹哄哄的,汉语、汉字很难学,中国学生和老师讲话太快,听不懂,街头的招牌看不懂,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不一样;中国到处都在搞建设,灰蒙蒙的,出行也不太方便,中国的古老神秘一点也没感觉到,中国学生都是自顾自,行为举止、处事方式、卫生习惯也不那么容易接受,再加上宗教习惯、生活习惯不太一样,心里甚至感觉中国的学生都没有信仰,中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大包大揽,自己对很多事情都不知情,不了解。这个阶段来华留学生在最初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失落感逐渐增强,到处感觉到不适应,从而产生反抗的情绪,也有学者称之为“沮丧期”(Frustration)。处在“反抗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挫败感,感觉到处处不顺心,和外界的沟通少了,和父母及家乡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少了,有的甚至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感觉自己到中国留学是错误的选择。

1.3 调整期(Adjustment Period)

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反抗期”之后,冷静下来重新评估自己当初来华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学生、老师交流过程中经常得到老师和中国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感觉到中国学生虽然是独生子女,也比较好相处,中国人实际上比较友善、热情,随着集体活动的增多,对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熟悉,中国的商店开放时间长,商场里的商品应有尽有,完全可以买到自己熟悉的物品,生活非常方便,中国的饭菜种类多,口味也不错,中国到处都是人,感觉到非常热闹,不寂寞。周末到周边转转,到名胜古迹去游览,逐步感觉到中国文明的古老,现代化进程也很快,经济高速发展,机会非常多,慢慢也就稳定了情绪,“既来之,则安之”,心态开始有所调整,又逐步开始与外界接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校活动,上课时也积极主动。也有学者称这个阶段为“适应期”(Adaptive Period)。

1.4 稳定期(Stable Period)

该现象出现在“适应期”之后。学习、生活逐步产生了规律,周围的一切也越来越熟悉,语言能力也明显增强,需要的信息随处可得,如果能够获得奖学金或者参加活动获奖,还可以有一点点收入。认识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平常出行也不再形单影只,中文交流越来越顺畅,成就感与日俱增。校园里总有热情的异性搭讪,练英语口语、聊天、学校的运动会、迎新晚会、英语角活动繁多,生活不再孤单寂寞,一切都走上正轨,宗教生活也很方便。这个阶段的学生乐观积极,上课和参加学习热情主动,进步也特别明显,兴趣爱好在异域文化中反而得到培养和增强,生活重新有了目标,自信心越来越强。有学者也称之为“进步期”(ImprovementPeriod)。

1.5 反向文化调适期(Reverse Culture Shock Period)

“反向文化调适期”出现在“稳定期”之后。随着对汉语文化和中国社会生活的越来越熟悉,重新恢复了对中国文化生活的好感。再回国,发现物是人非,说话也听不懂了,刀叉也用不好,感觉还是筷子好用,饭菜也不合口,特别想念中国朋友,想念中国的节假日和学校的运动会、迎新会和英语角。希望能尽快回到中国。“反向文化调适期”是来华学生学习适应能力进步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交流、适应、融合、循环发展的产物。

2 来华留学生“文化调适”的对策分析

当不同性质的文化相遇时,引发普遍、激烈的“文化调适”是不可避免的。“文化调适”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它通常取决于一个人的乡土文化背景、语言水平、心理发育程度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如何克服“文化调适”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来华学生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能力,是每个留学生管理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3个方面的对策。

2.1 建立外国留学生辅导员制度

学生辅导员制度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建立外国留学生辅导员制度,选拔语言能力强、作风正派、勤恳踏实的管理人员担任外国留学生辅导员,针对来华学生“文化调适”的5个阶段或5种现象进行引导,加快留学生文化适应的过程,减少因“文化调适”而产生的消极不利情绪。建议外国留学生的辅导员采取100:1的配比,通过《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外国留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了解中国的学习,并通过设立中国学生担任外国留学生的生活助理,让学生尽快熟悉在中国的生活。

2.2 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集体活动

通过举办外国留学生迎新晚会,组织外国留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的英语角并组织中国学生参加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角”等活动,促进来华留学生与在校中国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加快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缩短来华留学生“文化调适”的不良反应,在课余文化集体活动中降低和减少来华学生“文化调适”的不利因素,通过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和集体活动,促进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融合和文化适应。

2.3 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融合

随着微信、QQ等软件的应用和推广,在汉语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心,利用信息互联网的技术进步来加强与来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借助网上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和学习,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学习、生活、宗教、文化文明相关的信息,对学生克服“文化调适”带来的不自信、孤独和挫败感有着极大的帮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来华学生“文化调适”现象的不同阶段的表现的分析,利用中国高校的有效制度和现代社会技术进步的有效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和提高,对于来华学生克服、缩短“文化调适”所带来的消极因素有极大的帮助,对于中国学生消除出国留学所面临的“文化调适”也有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互联网时代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