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的问题预判与解决对策
2016-03-05才德昊
曹 雷 邢 蓉 才德昊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的问题预判与解决对策
曹雷邢蓉才德昊
摘要:分析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作用,对学位论文抽检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借鉴,以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
伴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步入了转型的关键期[1]。因此,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为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14年1月出台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该办法将对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为确保该抽检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质量保障的积极作用,本文将针对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行预判,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推进学位论文抽检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
一、学位论文抽检的作用
博士生和硕士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其学位论文质量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学术贡献。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结果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紧密相关,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也将有效地从根本上促进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保障学位授予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推进了国家层面对各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客观评价与总结
国家以更高的要求、更宽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展抽检工作,全程实行盲选、盲送、盲审,提高学位论文评审的质量与公平性;而且集合了全国的专家学者之力开展学位论文抽检与评审,提高了学位论文评审的权威性,保证了学位论文评审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全国的学位论文评审数据为样本,可以全面、客观地对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出评价与总结。
2.强化了各学位授予单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要求,由国家直接从国家图书馆调取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审核,如有不合格者则责令整改,经整改未达标准者将被撤销学位授予权[2]。国家直接抽检学位论文的过程和结果将各高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与其学位授予权相关联,从根本上给高校管理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以强大的震慑,有助于高校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导师责任制教育,强化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规范和学术质量的意识[3],促使导师更加专心开展学术研究,全身心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同时也推进了各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建立自己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位授予水平和学位信任度。
3.促进了各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
该抽检办法提出“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制定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2]。文件非常清晰地对各高校实施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促使各高校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导师队伍建设、奖助体系、学位论文标准与评价体系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等各方面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制定出详细的培养规章制度,有效促进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全面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由于抽检办法具有很强的宏观性,加上各高校具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从而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难以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有效、统一、客观的评阅。
1.高校学科特点及研究特点的不同增加了抽检工作开展的复杂性
各高校所拥有的学科专业及研究特点的不同增加了论文抽检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国家在对各高校研究特点了解不深入的情况下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则抽检效果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统一抽检之前如何详细了解各高校学科研究特点是个难题。当前,由于各高校不同的历史沿革,造就了各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学术研究特点和侧重点。如不同区域的高校可能会根据自己所处区域的特点而在某些学科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领域;如多所高校均拥有同样的一级学科“教育学”,有的高校研究重点是高等教育,有的高校则侧重于基础教育研究,而在基础教育研究中有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有的研究对象是初高中,这就会造成同一个一级学科下不同的专家不一定了解各二级学科全部的研究前沿及热点问题。同一个二级学科下不同的专家,由于各自研究角度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对学位论文评价结果的较大差别,如区域经济学,有的高校侧重于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推演研究,有的则侧重于地理学中异质区域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研究。同样,由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也可能对同一篇学位论文质量给予不同的评价结果。
2.统一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适切性的尺度难以把握
国家统一抽检学位论文是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和保障工作的一大进步。国家制定统一的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标准对于各高校研究生教育来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由于其宏观性的问题以及各高校学科研究的差异化及特色化,导致了国家统一的评议标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高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从而可能会使评阅专家无法按照同一标准对不同高校的学位论文进行客观深入的评阅,因此学位论文评阅的适切性难以把握。如“985工程”高校占据优势资源,拥有高质量的学者团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领域研究发展动态。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可能被送到同级高校或者水平稍低的高校去评审,此种情况下论文评阅结果可能会很好;然而,如果研究能力及水平稍逊色的高校的学位论文被送到“985工程”高校时,就有可能出现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不被专家认同与理解,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性未达到当前学科研究的前沿,没有创新性,从而导致评阅成绩较低,致使学位论文评议结果不合格情况的发生。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高校之间矛盾的产生和加剧。
3.学位论文抽检风险的存在影响到论文抽检的公平性
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由国家单一的执行部门全权掌握,抽检权力的高度集中有可能造成学位论文抽检过程中执行风险的出现,如抽检人员对抽检信息的保密,保密意识的培养,抽检过程能否公开,论文评议专家的信息保密等具体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透明度的保证问题。当前,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4],在此情况下,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透明度将受到极大关注,如何抽取被抽检论文名单、如何开展被抽检学位论文送审等等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抽检工作的公平性。该抽检风险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客观评价。
4.针对学术争议,研究生、导师及培养单位无从申诉
学术争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十分常见,没有学术争议学术研究就没有进步,学术争议对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多元和深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高校学术研究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之下,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需要面对的是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评议专家对与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客观评价问题,是对论文的研究全盘否定还是有所批判?还是给予肯定并激励作者继续进行研究?同时,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是在研究生毕业一年之后进行的,那么在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论文抽检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学术观点的发展变化是否会影响到专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结果?以上问题都可能造成问题论文的出现。“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如何界定?怎样解决争议?该办法中没有提及。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也会给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实施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在设计与完善抽检制度时都应该着重考虑。
5.对“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的专家评议意见使用力度和对结果处理力度偏小
该办法中提到,“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的专家评议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笔者认为“一定范围”的概念太模糊,而且如果公开范围偏小,将很难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并且较小的公开范围对于学位授予单位来说,也不一定能形成激励性的惩罚效果。另外,对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获得者的处理力度偏弱,如对“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偏多的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将进行质量约谈、限期整改,那么最终的处理意见将如何向公众公开以及对所授学位该如何处理等问题,该办法中均没有谈及。笔者认为,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最终的处理措施能否亮真招、见实效,将极大地影响到抽检办法的执行效果和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解决的对策建议
营造有利的研究生教育大环境、全面抓制度的顶层设计、细化抽检办法的执行细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狠抓处理措施的落实,是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顺利推进和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1.建立和执行学位论文跟踪抽检制度,全面强化对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跟踪和检查
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该抽检办法的基础上,针对往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专业和导师,制定和执行学位论文跟踪抽检制度,即对这些专业的、相关导师的及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加大抽检比例,从而达到对其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跟踪抽检,用以督促学位授予单位、相关专业负责人和导师团队强化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以促进该专业和导师团队通过多种渠道提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
2.分类制定学位论文评议要素与标准,提高学位论文评阅的针对性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区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同,相同区域不同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工作,在国家层面,应尽可能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个类别分别制定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以及最低的执行标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以国家的标准为基础,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评议要素和执行标准,并且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要求和标准应该尽可能地细化,这样才有利于评阅专家有的放矢地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审,确保评阅质量,并且保证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
此外,不同地域之间学位论文评议要素以及执行标准的差异,也会对区域内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质量管理上有积极的触动作用,以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改进学位论文工作,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推进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细化评阅专家信息库,加强对评阅专家信息的管理
深入和全面掌握全国各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专家、科研团队以及各高校优势学科、研究领域,建立全面详细的高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及优势研究领域库,是学位论文抽检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集全国之力,对各高校的优势研究学科、研究领域进行统计,建立高校优势研究领域库;此外,定期或者不定期采集各高校优势学科、优势研究领域的教育与科研专家的基本信息,将专家的信息特别是科研与学术研究信息精确到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甚至是更小的研究方向,从而有效辨识各高校各评阅专家的优势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根据被抽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初步确定出相适应的高校,进而确定出对应的评阅专家,保证抽检工作所选评阅专家的质量,有效推进学位论文抽检工作顺利开展。
4.对于“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应扩大专家评阅意见的公开范围和处理力度,强化抽检意见公示和结果处理的效力
对于问题学位论文的专家评审意见,建议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公示并最终实现全面公示,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作用;此外,建立学位授予绩效考核制度,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给予所在高校两年整改的缓冲期,在两年内如果学位论文质量还存在同类问题,则直接撤销学位授予权。同时,对于问题论文的作者和导师也应有一定的惩处机制,如撤销学位或者停止招生等等,全面强化抽检结果的执行效力。
5.建立学位论文抽检过程的监督机制,提升大众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透明度是大众知情权的体现,是大众参与学位论文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抽检工作,使大众参与质量监督,防止抽检风险发生,在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中,有必要将学位论文抽检的方式、方法、过程、工作人员等等信息向大众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对论文抽检的全程监督;另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将抽检后专家评议意见在学术界公开,促使抽检结果对我国的学术研究产生积极的触动作用,有效激励各学位授予单位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学位论文质量。
6.建立抽检过程中学术争议的处理机构,允许“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的作者和导师针对评议结果进行复议
学术研究应该具有开放、理性和宽容的品质,需要有学术争论的过程,因此建议针对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成立一个解决学术争议的学术性组织,该组织成员由所在学科的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或者同一级别的专家学者组成,该组织负责解决国家层面的学位论文质量中涉及的学术争议问题,进而形成正式的复议结果,该复议结果中必须明确表述该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并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7.各高校必须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内部监督体系和明确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为学位论文抽检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为贯彻《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全力推进抽检制度的落实。该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加强学位授予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5]。因此,各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非常重视。那么如何在现有研究生培养规模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政策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急切要解决的问题。该抽检办法能够有效地推进各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各高校应以此抽检工作为契机,抓紧建设自己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位授予水平。
同时,高校应大力推进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导师是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的实施会有效地促进导师的科研能力及指导水平,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和育人能力,促使导师严格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以促进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号,2014-01-29.
[3]苏日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反思——以TJ大学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7.
[4]牛国卫,班建武.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SWOT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8):61.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2014-01-29.
(责任编辑周玉清)
基金项目:2014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监督机制建设研究”(编号:2014B48)
DOI:10.16750/j.adge.2016.01.009
作者简介:曹雷,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职员,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130024;邢蓉,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长春130024;才德昊,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长春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