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2016-03-05廖圣洁
廖圣洁
(广东省技师学院 广东惠州 516100)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廖圣洁
(广东省技师学院 广东惠州 516100)
技工院校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型人才最终的培养有很大关联。所以,应结合企业及其岗位的现实需求,对课程进行创新和对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以职业活动为支撑、校企合作为前提、提升职业能力为宗旨,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有效结合的课程体系,改善人才整体的培养质量,培养足量的技能人才,找到技工教育较为适用的改革路线。基于此,本文将定位于技工院校开设的一体化课程,探讨具体的创新策略。
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 创新 实践
引言
一体化课程,即把理论知识、实践训练之间进行融合。围绕某个具体的任务目标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一体化课程,达到的教学成果是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认知能力,形成职业归属感,将理论性知识充分地融合于生产实践,将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统筹起来。通过对工作目标、方法以及过程进行全面地分析、学习和领悟,促进理论、技能、职业价值观以及综合素养的均衡统一。[1]
一、一体化课程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创新,遵循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原则,将职业能力当作院校的培养目标,将工作任务视作载体,以学生为主导。结合典型的目标、工作过程来对课程体系及其内容进行设计。根据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以及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同时对教学活动进行部署,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和社会岗位之间进行对接,让实习实训能够和顶岗学做之间达成合一。一体化课程创新,应当符合下列几项基本原则。[2]
1.注重提升职业能力
课程定位、目标、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以及教学评价等,均需注重提升学生个人的职业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以及社会能力。特别是根据不同专业各自的特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其他不同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提升职业素养、社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
2.将典型任务视作载体
应当以典型任务为基础对课程目标进行设置,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提出科学的教学计划,设计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提升课程本身的实用性。
3.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分组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彰显学以致用的价值和宗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工作自身的责任及其经验进行领悟,巩固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让学生能够对角色作出更好地转换。
二、一体化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探讨
1.健全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机制
(1)机构建设
首先,构建由院领导(院长、副院长)、职能部门、课程专家以及企业专家共同组建的指导层。一体化课改活动中,指导层发挥着重要的导航以及支撑作用。
其次,构建由教务处以及不同系教研室共同组建的组织层。该组织层,能够对一体化课程制定相应的规划、开展师资培训、设计技术路径,提出规范的文本格式,对课改成果进行验收、向群体分配相应的学习材料、完成教学督导以及教学评价,对教师能力进行考核等。
再者,构建不同专业课改组组合形成的开发层。课改专业组,均由专业牵头人、教师以及企业实践专家等成员组成。他们的职责:开发学生、行业需求乃至技工院校相配套的一体化课程。
最后,设计实施层,由一体化任课教师负责,他们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
(2)制度建设
首先,教学文件。针对一体化课程教改,其组织层应当编写下列几项文件:课改总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评估标准、教学场地、培养方案以及设备开发等。试点专业,应当准备充分,同时对任务描述表、工作页或是鱼骨图分析表等进行明确。没有试点专业,需指定调研报告、并设计任务描述表以及鱼骨图分析表等等。
其次,执行良好的激励以及奖惩机制。针对介入一体化课改的所有教师,需提供物质或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例如:专职教师本身的课时费需适当地加以调整。以现行基础为前提,对基数进行适当地递增。
2.健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组织流程
针对试点专业,需对课程开发进行完善化;针对那些马上要试点的专业,需结合一体化课改的基本目标以及指导思想,以引入其他院校相关的工作任务为前提,根据本区所处的市场行情,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对工作进行观察、分析,确认具体的就业岗位;挑选恰当的实践专家来召开专家访谈会,选取某些比较典型的目标;将提取出来的工作任务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结合现实情况对其作出调整;引导专业教师或是企业技术专家以及管理人员等,举办开发研讨会,把那些价值较高的典型任务进行转化,使其纳入一体化课程中。针对一体化课程,需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表,布置校内外可靠的学习工作站,打造一体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优化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一体化教学的顺畅开展。
3.加快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1)招聘制度改革
对一体化教师进行聘任时,不允许直接从高校大学生生中直接进行聘任。相应地,需对实践经验、从业资格以及职业素养等作出考核和基本的要求。结合技工院校现实的情况,由院校负责进行考核或是测评,招揽实践经验比较充足的退休工程师来负责专业教师,或成为实习指导教师。吸引企业管理或是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内任职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参与学校研发。[3]
(2)培训制度改革
一体化教师培训,需遵循学校的一体化课改理念,注重对实施能力展开全面地培训。理念更新,可以说是实施一体化教改的重要前提。在合适的时间引导教师进行集体培训,聘请外界的一体化课程专家来举办专题讲座,宣传教研,引导动员共同介入教学课改。能力培养,可以说是一体化课程教改的有效支撑,执行全员培训机制,设计良好的学分认证机制,重点培养专业教师、带头人以及青年教师,坚持“师带徒”。需积极举办公开课或是说课比赛,让教师能够对教育教学更为关注。
4.教学内容一体化
从教学内容上看,一体化课程体系需做到下列两个一体化。首先,教学、生产内容之间需进行有效地接触。教学内容,相当于某个专业范围内的生产内容;而生产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内容,能够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贯通。其次,理论知识、生产实践之间亲密接触,将技术理论较好地和技能操作之间进行结合。利用上述两个零距离接触,能够达到内容一体化。
将岗位要求以及职业标准当作支撑,将人社部认可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视作准绳,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将典型任务当作是载体,制定技术理论、实训操相结合的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
5.教学过程一体化
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生产环节。它将典型任务当作是载体,通过教学的形式对生产过程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和深知企业日常的生产过程,促进教学、生产过程之间的一体化。首先,教学活动中需将一体化课程的基本标准以及教材为依托,将所有课题当作是模块,在讲解的同时,进行训练。其次,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岗位的基本要求,学会日常的生产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是我国人力资源或是社会保障部共同在技工院校推荐和组织的试点教学模式。唯有对“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进行把握,方可构建和技工院校相匹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技工教育质量。
结语
一体化教学,能够让实习、理论教学之间有效地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对一体化课程来说,教学创新属于长期性流程,将演变为技工院校对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核心模式。执行一体化教学模式,需在常年的改进、累积以及完善中才能完成,从而更好地完成一体化教学。
[1]刘焕阳,韩延伦.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
[2]曹新梅.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赵春江,关玉琴,燕晓红.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