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身边课程资源 让语文“活”起来
2016-03-05张辉
张辉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二小)
留意身边课程资源让语文“活”起来
张辉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二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育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建构性实施课程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实施新课程就是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学生、教材、情景等背景因素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师生组织的教学共同体中,通过以师生交往为主的活动过程,达到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目的的教学活动。由此看来,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纵观当今教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们在竭力去寻找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有时甚至为寻找不到资源而大发感叹的同时,是否留意了您身边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伸手可及的教学资源,让语文“活”起来呢?
一、活用但不轻视教材
教材一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教材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而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还教学活动本来的面貌,教材也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教材是从属于、服从于师生教学需要的,教师应把课本作为师生学习的拐杖和工具。因此对于教材的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外文化宝库浩如烟海,语文课本只能是沧海一粟,如把课本看作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了广泛涉猎,大量吸收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从帮助学生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并且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切实把课文当作“例子”。教给学生方法,并举一反三地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成语、故事、谚语、俗语等纳入语文阅读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电子音像资料、网络、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经过认真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让学生获得潜在的文化功底,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维度。
二、贴近生活,立足于实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我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善于抓住身边的资源。
其实许多不同的材料,如果从课程实施条件的角度来看,可能存在天壤之别,如果从课程要素的角度来看,许多不同的资源在教育价值上则是同质的。关键是在于我们怎么利用它。如学习有关秋天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组织一次赏叶会,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采集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个品种的树叶。可将树叶归类,按照各种类别进行,还可做叶贴画,并配上一两句写给秋天的话。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会逐步提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更加贴近生活,活化了语文课堂。与其让学生看风光片,不如让学生有一次体验。的确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对伸手可及的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富有情趣,真正活化了的语文课堂。
三、关注互动交往中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所提出的一个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因素就是课程要素的来源。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包含着课程的要素来源。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来说,知识目标可以通过测评等方法,通过量化来考核,情感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能完成的。因此它更多的是靠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这些课程资源单从教材中获取,通过讲授来实现是不可能的。资源在哪里?资源就在互动交往中。例如,上课前,师生互动问好,就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种声音大而响亮,一种亲切而温馨,一种有气无力,采取何种语气呢?语气的不同,表达的情感就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课堂上练读获取的,更要将课堂上的练读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与大家交往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再如,学生之间难免会遇到诸如向别人借东西、发生争执、提醒别人不做某种事之类的事情。怎么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达到你的目的呢?学生在互动交往中,学会与人打交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儿童具有天性的语言潜能,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语言构成了儿童精神世界的材料,促进了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这就是活的课程资源。
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伏开彬.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8).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