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加减法”,优化计算教学
2016-03-05广西南宁市横县南乡镇中心学校530324黄雪芳
广西南宁市横县南乡镇中心学校(530324)黄雪芳
巧做“加减法”,优化计算教学
广西南宁市横县南乡镇中心学校(530324)黄雪芳
[摘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巧做“加减法”,通过增加铺垫、优化等教学方式使计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加减法”
在很多数学课上,一些教师对计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照本宣科,一些教师又过分重视,哗众取宠,如此种种,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水平良莠不齐。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做“加减法”,该加的加,该减的减。
一、“加”一些铺垫,“减”一些情境
在计算课上,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常常采取情境引入的教学方法,殊不知,在情境创设因素的干扰下,很容易喧宾夺主,使学生忘了计算的初衷。因此,教师要根据计算教学的需要,减少一些情境的创设,加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学习铺垫。
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认知的起点出发,铺路搭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知的学习上来。笔者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减去了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并且列举了少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口述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顺势引导:“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这种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呢?请大家想一想、做一做,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减少一些情境创设,加上一些课前铺垫。这样教学,既节省大量的时间,又使学生真正有了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加”一些优化,“减”一些多样
算法多样化本是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样化,在课堂上一直刨根问底地追问“还有吗?”“谁还有特别的算法?”等,使学生摸不准解题的方向。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一些算法多样的追问,加一些算法优化的教学。
如教学“9加几”时,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的习惯,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有学生说自己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做的;有学生说自己是用“凑十法“来做的。该问题的回答本应到此为止,可是有些教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追问:“再想一想,还有其他算法吗?”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万般无奈,不得已又把9分成1和8、2和7、3和6……虽然算法多样化了,但是计算时更麻烦了。可见,只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最常用的“凑十法”就行了,贪多只会嚼不烂。
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虽然算法多样是值得提倡的,是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但是教师要注重度的把握,因需而用,适当减少一些多样化,增加一些算法优化的分量,如此一来,才可以使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加”一些思考,“减”一些重复
在计算课上,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安排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去做,在这种题海战术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练习设计方面,教师不妨减去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让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如教学“运算律”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位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内容:(1)背诵运算律,会默写;(2)熟记11~19同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得数是多少;(3)关于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的习题各20道。教师本以为,在这样全面练习的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全面提升,其实不然。因为在这茫茫题海中,学生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计算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教师要减少一些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主,尤其是当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计算过程,自己找出问题所在。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就要适当减少一些题海训练,只有学生思考多一点、深一点,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刻,学生才会对数学有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加减法的地方还有许多,教师要养成经常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不断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