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串 练习为线——“有多少个字”的教学片断及评析
2016-03-05安徽怀宁县振宁学校246100陈云
安徽怀宁县 振宁学校(246100)陈云
安徽怀宁县 教研室 (246100)汪涛
问题为串练习为线——“有多少个字”的教学片断及评析
安徽怀宁县振宁学校(246100)陈云
安徽怀宁县教研室(246100)汪涛
[摘要]“问题为串,练习为线”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还能发现研究中的问题,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关键词]估数数学生活解疑学习目标探究问题
教师的“教”始终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倡导教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在目标、结构、学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十字五环节”的教学新模式,即梳理、练引、探议、评思、用创。下面是运用该模式教学“有多少个字”的片断及评析,与大家分享。
片断一:梳理学习目标
师: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有多少个字”一课,谁能说说这一课要学什么内容?
生1:估计有多少个字。
生2:估计有多少颗豆子,有多少个棋子。
师:也就是估计一个数量,我们简称为估数。关于估数,你希望了解哪些知识,或者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
生3:怎样估数?
生4:我们可以数,为什么要估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一起来研究。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教师直接引入主题“有多少个字”,让学生自由地说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教师引出课题“估数”,让学生自主地道出心中希望了解的知识内容。]
片断二:探究数学问题
1.出示问题:为什么要估数?
2.练习引领:二年级(1)班51人,(2)班49人,(3)班55人,(4)班53人……有这样的10个班,下周要召开一个年级家长会,需要准备一些凳子和茶杯,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你,该准备多少呢?
3.引导探究。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知道有多少个家长就可以了。
师:怎么知道?
生2:可以数一数10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生3:数太麻烦了,可以先算各班有多少人,再加起来。
师:想想看,凳子的数量、杯子的数量一定要和家长的数量完全等同吗?
生4:不需要,多一点或少一点不影响的。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中,家长的数量我们不需要知道得很精确,有一个大约的数量或大致的范围就可以了,是吗?(是)既然不需要非常精确的数量,那还需要数吗?要加吗?怎样就行了?
生5:估计一下就可以了。
[评析:“为什么要估数”的实质是对估数价值的思考。上述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产生“估”的需要,感悟“估”的价值。]
片断三:探究如何估得接近、准确
1.出示问题:如何估得更接近、准确呢?
2.练习引领:既然两位同学的方法都没问题,那为什么结果会有差异呢?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生同桌交流)
3.引导探议:你认为谁估得更准确?理由是什么?
生1:我认为××估得更准确。因为×××数的是第1行,第1行开头空2格,有8个字,可其他行都没有空2格,这样每行就都少了2个字,而××数的这一行和其他行是一样的,有10个字,用这个数来估会准确些。
生2:我也认为××估得比较准确,因为他在估右栏时有6行,可最后一行只有很少的4个字,可以当成5行来估;而×××把16行看成比10行只多了一点点,所以估出的是比80多一些的100,差得太多了。
4.反思完善。
师:那到底怎样估才更接近、准确呢?
生3:数的那一行要和其他行差不多。
师:也就是说,要选择能代表普遍现象的小部分去数。
生4:行数也要注意,不能差太多。
师:也就是说,有多少个这样的小部分,数出来的结果也不能差异太大。
生5:我觉得对于很大的数还是用逐步扩大法来估比较好。
5.反馈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评析:“如何估得接近准确”的核心是对估数方法的优化。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深究导致估数结果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合理地应用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节“估数”课,运用“十字五环节”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把引导用于练习的设计中和练习的组织上,切实做到“练”中“引”、“练”中“思”、“练”中“用”,促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责编蓝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