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参与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研究

2016-03-05覃娟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桂海论丛 2016年1期
关键词:广西

□覃娟(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参与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研究

□覃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建设南广(南宁—广州)、贵广(贵阳—广州)高铁经济带,将形成粤桂黔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强化区域经济协作和一体化战略。目前,广西参与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主要面临国内经济新常态和高铁自身的负面效应带来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存在站点布局不理想和配套衔接滞后、沿线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筹融资难、综合治理体系落后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规划设计、完善交通衔接、提升产业配套、建设沿线城镇带、旅游合作先行、加强专业人才开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铁经济带;广西;跨越发展

2014年12月26日横贯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的贵广、南广高铁同步全线开通,标志着连接大西南和珠三角的两条交通大动脉正式通行。2015年初粤桂黔三省区达成发展共识,在贵阳签署了《粤桂两省区关于建设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在泛珠区域合作的大框架下,以南广、贵广高铁开通为引领,共同打造横贯粤桂黔三省区的高铁经济带,提升区域融合发展力度,实现区域的跨越发展。

“高铁经济”是泛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南广、贵广高铁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腹地延伸,分别连接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为强劲的珠三角地区和具有资源优势的大西南地区,建设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将加快沿线的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产业合作等,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有利于强化区域经济协作和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粤桂黔区域产业合作,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有利于广西加快成为“一带一路”有效衔接的重要门户,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对广西实现后发赶超和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一、南广、贵广高铁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UIC(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设计速度至少达到25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系统。

(一)南广高铁

南广高铁跨桂、粤两省区,全长577.1公里其中广西境内349.8公里,广东境内227.3公里,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基础设施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的要求。全线共设车站23座,其中广西境内13座。从广州到南宁的最快运行时间为3小时19分,比过去运营时间节省约11小时,目前正式运营开通18对动车组。南广高铁远景运输能力为货运量2000万吨/年,日开行客车110对。

(二)贵广高铁

贵广高铁跨黔、桂、粤三省区,途经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广西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广东省肇庆市、佛山市、广州市,线路全长857公里,共设21个客运站,其中广西境内348.5公里,有6个站点,设计速度为300公里/小时,年运输能力为货运量3500万吨,日开行客车100对。从广州到贵阳最快运行时间为4小时09分,比过去铁路运行时间缩短16小时。

二、广西参与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宏观层面:国内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阵痛与新动力系统构建叠加的“新常态”期,主要表现为:

1.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十三五”将进入经济速度换挡期,经济增速已经告别过去长时期两位数增长的阶段,进入到7%-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粤桂黔的经济增速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调。

2.产业结构实现中高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的以国内需求替代外贸需求来支撑,产业结构将呈现向服务型经济发展的转变,工业结构将呈现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转变;而广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仍占据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如何主动适应中央提出的“中高端”发展的新常态,实现产业换代升级是广西未来产业发展必须着重思考的,也是高铁经济带良性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3.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十三五”时期投资的边际效应会减弱,而且后续资金也很难保障到位,从长远健康发展来看,要逐步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大众创业;高铁经济带要成长为广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重心必须从要素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难点。

4.经济发展面临新风险。目前已经出现了地方债偿还困难等风险苗头,需要对地方政府融资进行统筹谋划,建立长效发展新机制,同时还面对征地拆迁、公共安全、社会偶发事件等社会风险。这也会给高铁经济带建设带来资金筹措、土地利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二)中观层面:高铁负面效应带来的挑战

高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产生导致资源、要素流入和集聚的聚集扩散效应、同城效应、开放效应、虹吸效应、乘数效应、酵母效应等正面效应,也有可能形成加速资源、要素快速流出的磁场效应、过道效应、溢出效应、离心效应等负面效应,从而带来一系列挑战。

1.来自于发达地区的竞争和挑战。珠三角地区具有优良的商业环境、完善的金融服务、雄厚的企业实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发达的城市网络等优势,在高铁开通后,会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临近的广西形成资源、资金、人才、产业方面的巨大磁场吸附力,吸引优势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进一步加剧广西的生产要素流出,使高铁变成资源和财富迅速流失的通道[1]。

2.来自于周边省份的竞争和挑战。贵州、湖南等周边省份的大中城市也会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对优势企业、重点企业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对广西产业发展和沿线中小城市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3.变成经济利益输送通道。由于贵州与广东的空间距离缩短,大西南与珠三角的直接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处于线路中间的广西被通道化、被边缘化的风险加大,如谋划不利,有可能沦为一个被“疾驰而过”、利益净输送的快速通道。

(三)微观层面: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自身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铁站点布局不理想,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衔接滞后。作为高铁经济带最重要的节点,高铁站点是建设高铁经济带的重要依托和核心部分。但是受线路规划、城市布局、空间发展、土地利用等因素制约,广西境内的高铁站点大多建在偏僻之地,空间窄,规模小,特别是贵广高铁设立的站点大多是在发展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与公路、城市轨道等其他交通体系一体化衔接不畅、组织不顺,高铁整体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由于项目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难、部分项目沿线阻工现象比较严重,围绕高铁站场配套建设的公共交通专用道、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进度缓慢,远远跟不上高铁发展的要求,这将极大限制高铁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服务功能,制约高铁站发挥快速集散中心和新经济引擎的作用,从而阻碍高铁经济带建设和发展。

2.高铁沿线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没有形成合理布局和有效关联的产业链。目前广西的产业结构与西南、中南地区一样,仍以工业经济为主,同时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相对较缓慢。农业具备资源优势,但竞争力不强,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相关产业链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经济效益不明显;工业发展以资源能耗型工业为主,企业规模不大,工业外向度不高,2013年广西市场开放程度仅为17.5%,低于西南、中南地区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高铁沿线各市的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产业园区各自发展,互补性差,同质竞争,相互之间竞争大于合作,难以形成科学有序、分工紧密的产业链条;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发展相对较慢。高铁经济带最有可能提前重点发展的旅游业虽是广西的优势产业,但是还存在旅游资源开发粗放、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服务较差的现象,在旅游线路规划上也存在景区分级管理、各自为政、难以整合、恶性竞争等问题。

3.高铁站点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的筹融资面临较大压力。铁路建设配套资金的一些政策措施落实效果不理想,土地出资严重滞后,在建项目银行贷款难度增大,贷款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广西铁投公司作为自治区政府唯一的出资人代表和投融资主体,主要依靠区市共担资金和银行贷款筹集地方配套资金,筹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接下来的高铁站点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筹措难度更大。

4.高铁现代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高铁经济带的发展需要有便捷、通畅、高效的综合治理体系来做保障,目前广西的高铁现代综合治理体系仍然严重滞后于高铁的发展速度。一些体制机制调整缓慢,市场机制仍然不通畅;一些领域仍然是政府管得过多过死,怠政现象日益严重;一些国家级、自治区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慢,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困难;重要景区协调管理难度大,线路整合不起来。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铁经济带的繁荣发展。

三、广西参与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推进高铁沿线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

1.科学部署,完善顶层设计。积极跟进《贵广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南广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编制,扎实推进与黔粤两省的协调和沟通联合开展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顶层政策研究和设计,加大三省区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产业规划、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力度,科学部署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市场体系、生态保护等,同时鼓励第三方及各种社会研究力量广泛参与研究,广启民智,广开言路,广纳贤才,掀起社会关注、研究和建言高铁经济带的高潮,为高铁经济带建设造势,并积聚智力和人才基础[2]。

2.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在规划编制和区域合作中要注意立足广西的实际条件,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采用比较优势理念在一些广西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上实现率先发力抢占先机,谋定而动;对沿线中小城镇来说,要按照经济地理及层次发展的原理,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人口、土地等要求,按照错位发展的理念,统一规划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展开宏观上的错位,避开周边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强势,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与重构,强调优势互补和产业相互融合,借助高铁开通带来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物流,善用后发优势,构建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新框架,并以此为带动,以点到线扩大高铁效应和辐射范围,打造高铁经济走廊。

(二)完善交通,打造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1.加快南广、贵广沿线高铁站点的综合交通和配套设施工程建设。一是以高铁站点与城镇交通“无缝衔接”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集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旅游专线等为一体的配套交通网络,推进建设高铁与高速公路、机场、水运码头相互贯通的快速便捷通道,确保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和人员往来的有效畅通。研究推进南宁与桂林国际机场间城市轻轨与城际高铁的连通建设,强化南宁、桂林的国际空港地位。二是完善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建设高效运转的自助购票、取票、退票以及行李快速检测等服务系统提高高铁站区的运转效率;加快建设高铁站站区的路网、换乘系统、停车场、出租车候车区、便民设施、公共休息区、大型广场、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3]。

2.加快完善广西的高铁网络规划和建设。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要放到广西出省、出海、出边的整个高铁交通网络来谋划。一是要加快高铁出省大通道建设,不断完善广西对接珠三角、对接大西南、对接中南的高铁网络,加快云桂等高铁建设,建设贵阳经河池至南宁高速铁路,加快以南宁为中心通往周边各省份的省际之间3小时经济圈形成。二是要加快完善通往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广西沿边的优势,打造以南宁为中心的国际化交通枢纽,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密切与东盟国家的交通联系和经贸合作。通过南广、贵广高铁与即将建成的渝黔、成贵、沪昆等高铁贯通,最终把广西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效衔接的重要门户。

(三)提升产业,优化高铁沿线的产业布局

1.优化沿线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区域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防止同质竞争,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高铁沿线生态农业发展优势,利用高铁迅速对接粤港澳的机遇,加快推进桂林、贵港、贺州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粤港澳果蔬、畜禽农产品输送中心,打造直供粤港澳生鲜农产品基地;建设梧州六堡茶叶基地,打造著名茶叶品牌。不断提升储存、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种植、养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自有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质量,走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是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步伐,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依托广西在原材料、劳动力、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承接那些能与广东产业形成对接、有互补效应、能填补广西产业空白、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如服装、玩具、家具、计算机耗材、模具制造、建材和塑胶制品等,在有条件的沿线城镇还可以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特色食品、高档家具等特色产业;

三是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贵港、梧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布局一批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积极促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节会经济和展会经济;推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服务性产业发展;加快南宁、桂林等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发展;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利用高铁客运分流释放出的货运运能,大力发展普通铁路物流运输,构建高铁速递物流网,强化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水平。

2.高标准发展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借助高铁开通的契机,在高铁沿线节点城镇加快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承接园区,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粤桂、川桂、云桂、桂港合作的专业平台园区,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进产业互补协作,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科研开发、生态环保、国际金融和国际商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加快形成高铁沿线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先导区,作为高铁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高铁沿线优势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四)助力城镇发展,建设高铁沿线城镇带

1.强化高铁沿线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功能。发挥南宁、柳州、桂林等重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搞好城镇间的分工协作,培育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城镇带,成为推动高铁沿线产业升级的核心地带。把南宁打造成为南广高铁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及高铁交汇的枢纽城市,发挥全局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柳州要打造成为高铁经济带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中心;桂林要突出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成为贵广高铁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和珠三角地区的“后花园”;还要发挥桂林、柳州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作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梧州要积极发挥粤桂合作先行优势,打造成为两广经济一体化先行试验区。

2.大力发展专业化的次中心城镇,培育节点城镇。南广、贵广高铁沿线的中小城镇功能性不强、比较优势不突出,城镇化滞后,要素聚集能力弱,高铁开通最有可能给它们带来要素流失和空心化的风险。因此对这些中小城镇要特别注意加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产业,可以在这些站点周围选择几个具有资源优势、空间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劳动力优势、带动作用强的中小城镇,定位为高铁经济带的次中心城镇,或是选择有利地形,适时打造高铁新城。新城功能或是服务于交通物流,或是专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或是为高铁沿线城市提供特色产品供给,或是提供专业化的特色服务,培育形成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专业化城镇经济中心。

3.建设高铁沿线特色民族村寨和生态智慧新城镇。系统规划站点周边及沿线的村庄布局,做好农田林网、荒山荒坡、河湖水系、道路网以及城市景观的绿化、美化,形成层次鲜明、各具特色的高铁生态景观长廊;打造“一站一品”和特色民族村寨,突出铁路沿线城镇和农村风貌的乡土风格和民族特色。同时按照创新驱动的要求,结合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生态智慧新城镇。

(五)旅游合作先行,打造高铁沿线旅游走廊

高铁沿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贵广高铁号称“最美高铁线”,沿途分布着各种丰富且兼具差异化和互补性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高铁改善了出行条件,对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最直接,见效最快。因此,建设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要优先发展旅游业,联合三省区共同构建高铁和珠江—西江沿线旅游长廊,打造粤桂黔旅游一体化国际旅游目的地。

1.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要打破区域壁垒和分散、无序的竞争模式,连片抱团推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加强跨省区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开展跨区域整体营销,联合打造粤桂黔旅游一体化品牌,提升旅游品质和丰富旅游内涵,形成组合式旅游发展新格局。

2.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提升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内涵。目前可着重考虑发展五条主要线路:

一是粤桂黔民族文化之旅,主要整合桂林刘三姐文化,柳州三江和贵州黎平、从江、榕江侗族文化,柳州融水和贵州凯里、麻江苗族文化以及丹寨、雷山民俗风情,贵州三都水族文化等。

二是自然山水和生态景观长廊,包括桂林阳朔风光、龙胜龙脊梯田、贵州黄果树瀑布、都匀和独山城镇风光、贵定和龙里自然生态、珠江—西江千里旅游长廊等。

三是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游,由广西桂林喀斯特、环江喀斯特,与贵州施秉喀斯特、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组团而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已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黔桂组成了同纬度地区面积最大、原生性最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

四是都市主题公园体验休闲游,以桂林乐满地、愚自乐园,广州长隆欢乐世界、长隆野生动物园,深圳观乐谷等为依托,整合集乘骑游乐、特技剧场、巡游表演、生态休闲、特色餐饮、主题商店、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旅游线路,推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世界顶尖主题游乐园。

五是开展跨国旅游。打造“香港—澳门—广州—南宁—友谊关—越南—柬埔寨—新马泰”的跨国旅游长廊,拓宽旅游发展空间。

3.成立跨省区旅游联盟。以粤桂黔为核心,同时吸引周边能形成旅游资源互补和合作共赢的省份,参与成立跨省区旅游联盟。旅游联盟要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借助智慧旅游系统等信息化、智慧型旅游手段,由区域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旅游相关产业共同参与,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借鉴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联盟地区旅游一体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出更加多元、形成更加丰富的旅游线路组合,开发更具个性的半自助游和自由行产品,丰富旅游内涵;另外要约束、规范竞争行为,提升高铁沿线旅游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发展“快铁慢游“一程多站”“一线多游”,建立经济带无障碍旅游区,推进高铁沿线旅游一体化发展[4]。

4.建设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快打造旅游智慧平台,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和挖掘信息资源,着力提升旅游管理运营水平和服务游客能力。加强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的无缝衔接,完善游客聚集、疏散、运输载体,迅速实现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快速衔接转换;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服务区等,在节点城镇加快建设综合性游客集散中心、中央游憩区、旅游标识等服务设施。抓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进入景区的通达性、快捷性和舒适性,提升景区综合服务水平;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大力发展城旅、工旅、农旅、商旅,适时开发新的旅游精品路线。

(六)建立多渠道的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1.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上级沟通协调,争取通过股权等额置换、资金注入、资产划转等方式,增强广西铁投公司的筹融资能力,同时争取优惠政策减轻广西配套资金出资压力,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相应的铁路投资基金。

2.积极争取各种专项资金补贴、基金、专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财政对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补贴资金,支持在高铁基础设施及配套站点建设、能源、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与东盟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重要连接通道,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也可以考虑申请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亚洲开发银行以及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的资金支持。要认真研究,做好前期筹备和基础工作,推动资金项目申报。

3.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建设和投资方法。放宽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投资。鼓励采取PPP(公私合营)、BOT(建设—运营—移交)、BT(建设—移交)、EPC(工程总承包)等模式,允许民间投资进入有较好经济收益的配套设施、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七)重视人才,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1.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工程。围绕旅游、交通物流、信息产业、制造业以及餐饮、酒店、商场等相关产业,引进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才。围绕国际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专业物流师和高新技术人才;围绕大数据和信息产业引进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开辟新兴市场的复合型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和大数据处理分析人才;围绕金融、保险、餐饮、酒店等服务业引进高端服务型人才。此外,还要加大对引进人才及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积极与高校、科研基地、国内外大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博士后工作站和科技研发中心,综合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服务高铁经济发展。

2.利用高铁“同城效应”,推进跨区域的人才一体化开发和利用。高铁的开通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时空距离的缩短也使人才不止偏于一隅发展,为优秀高端人才同时服务三地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和便利。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打破固有的人才地域观念,积极在高铁沿线地区发展“星期天工程师”“周末技术员”“特聘专家”“特别顾问”等人才使用模式,大力吸引高铁沿线高层次人才前来兼职、咨询、讲座、技术投资等,以技术难题、课题攻关小组的形式聚集人才,鼓励提供短期服务。推动三省区组成人才合作发展联盟,加快与发达地区、技术优势地区的同城化人才开发合作,促进人才一体化开发利用,实现高铁沿线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唐卫宁.沪杭高铁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取向[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196.

[2]钟利那.贵广高铁带来的战略机遇以及应对策略[J].产能经济,2015(2):405.

[3]毛蒋兴,韦娜.高速铁路背景下促进南宁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76-178.

[4]邓霓.广西参与高铁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12):24.

责任编辑 陆莹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1-0134-06

收稿日期:2015-11-04

作者简介:覃娟,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和民族旅游。

猜你喜欢

广西
广西贵港
梦圆广西
壮美广西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宁明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