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宗溶坚持皖南革命斗争纪实

2016-03-04孙小梅

党史纵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宣城特委皖南

孙小梅

投笔从戎赴延安 黄帝陵旁抒情怀

孙宗溶(1916-2004),祖籍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岘村,生于芜湖。1938年2月中旬,孙宗溶从西安启程赴延安,投笔从戎,参加革命。途经黄帝陵时,他以诗言志做诗二首:

过黄帝陵

(一)

漫夸皇帝是祖宗,

羞对青灯说汉唐。

遍地烽烟遍地血,

中原仍令敌猖狂?

(二)

年少读书千万帧,

世人且莫笑书生。

我今投笔延安去,

烈火狂澜献此生。

同年3月,孙宗溶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4月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这座革命大熔炉的培养和教育下,孙宗溶成长为一名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员。 1938年9月,他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后受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派遣,到中共皖南特委工作。先在特委青年部任干事,同时任苏浙皖赣民先总队宣传部长并负责特委党员训练班工作。1939年1月初,被皖南特委任命为泾县县委青委书记。

点燃抗日星星火 宣城县委战恶魔

1939年4月,中共皖南特委派罗白桦、孙宗溶到宣城孙家埠开展党的工作。他们以区动委会干事的身份从事抗日活动,同时发展党的秘密组织。不久,中共皖南特委同意罗白桦、孙宗溶、洪琪组成中共宣城特别支部,罗白桦任书记。孙宗溶青少年时期曾在宣城读了6年书,因其品学兼优在同学中颇有威信。这次他回到宣城从事抗日工作,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他们利用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家庭关系,给予孙宗溶等人很多帮助。后来,他们有的成为抗日活动积极分子,有的成长为中共党员和基层党支部书记。1939年9月,中共皖南特委同意将宣城党的特别支部改为宣城县工委,罗白桦为书记,孙宗溶、洪琪为委员。他们在孙家埠各个乡建立农、青、妇抗日协会,发展党员100多人,并且在桂峰乡建立了第一支有10余条枪的抗日武装。

随着宣城党的工作的蓬勃发展,群众抗日热情高涨,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群众越聚越多。这年10月,宣城县工委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国民党第三战区密令县政府对罗白桦、孙宗溶、洪棋等人进行调查,时局立刻紧张起来。为了保护已经暴露的同志,中共皖南特委调回罗白桦、洪琪等4位同志,任命孙宗溶为宣城县工委书记,留下坚持斗争。此时,虽然孙宗溶的身份也已经暴露,处境危险,但是他毅然接受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在同学们和有关社会人士的掩护下,孙宗溶以教师、商人等身份,机智地与敌人周旋,用隐蔽的方式领导宣城县工委成员分别深入宣城各阶层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发展党员。至1939年底,宣城党员人数已接近300人。

1940年1月,中共皖南特委决定在中共宣城工委基础上成立中共宣城县委,任命孙宗溶为书记。中共宣城县委在桂峰、亲睦、佳山 3个乡建立了区委,下设30多个党支部。这一年,中共宣城县委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党组织在群众中继续宣传抗日、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整顿巩固党组织。下半年,国民党当局掀起反共高潮,公开抓捕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在这紧急关头,孙宗溶要求宣城县委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严守党的机密,安排身份暴露的党员转移,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分散隐蔽。11月,国民党军一○八师大肆搜捕、悬赏捉拿孙宗溶。在党组织和当地开明士绅的掩护下,孙宗溶几经转移,幸免于难。气急败坏的特务们疯狂报复,一天早上接连暗杀3人,其中就有共产党员、桂峰乡乡长何立真。但孙宗溶没有被敌人的淫威吓倒,继续坚持在宣城领导对敌斗争。

皖南事变黑云卷 黄高峰上树红旗

1940年12月下旬,时任中共皖南特委副书记的李步新命孙宗溶速回特委。孙宗溶避开盘查,日夜兼程,赶到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所在地泾县云岭白果树。李步新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决定:“新四军军部和在皖南的部队已经决定离开皖南,转移到苏南和江北敌后去。东南局和原有的中共皖南特委随军撤走。为了坚持皖南党的工作,东南局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秘密的中共皖南特委,留在皖南坚持斗争。新的特委书记黄耀南,特委委员胡明兼泾旌太中心县委书记,张伟烈兼铜繁芜中心县委书记,孙宗溶兼南芜宣中心县委书记,崔思权兼徽州中心县委书记。”

次日,时任东南局副书记的饶漱石同孙宗溶谈话,明确指出:“新四军撤离皖南之后,皖南形势将会发生变化,国民党必然要用很大力量来摧毁皖南党组织,皖南党组织将处于一段很困难的时期,但是皖南党组织基础还是比较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将能经受住这一考验。你们要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准备长期坚持斗争。要坚决反对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和破坏,保护党的组织,保护群众利益,保护新四军家属。在有利时机还要适当发展党的组织,争取同苏南的党组织连成一片。要坚决做到在皖南保持党的红旗不倒。”

临危受命后,孙宗溶随即返回宣城,宣布中共皖南特委对中共宣城县委新成员的任命。他要求宣城县委成员以合法身份深入到群众中去,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教育,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党的组织不受破坏,在新四军过境时给予可能的援助。最后,孙宗溶布置了今后宣城县委与他的联系方式,从而保证了隐蔽状态下孙宗溶领导的南芜宣中心县委与宣城县委之间的联系。

布置好工作之后,孙宗溶在宣城县委委员张禾(后改名向阳,于1946年在宣城牺牲)陪同下,赶往特委。这时,国民党军队在新四军驻地周围加强了警戒,出入新四军军部已经很不方便了。途中,他们发现一个联络点被撤销了,再往前走非常危险。孙宗溶和张禾商定,自己一人走回新四军军部。临别之前,张禾让孙宗溶穿上自己的蓝布长棉袍,说:“这样和你的小学教员的身份更符合些。”就这样,孙宗溶与张禾挥手相别,想到不知何时能再相逢,两人的双眼都湿润了。

孙宗溶几经辗转,闯过明岗暗哨,于1941年1月1日,回到云岭特委机关见到李步新和机关的其他同志。当时,军部机关已经有移动的迹象。李步新同意孙宗溶在此休息几天,与熟悉的战友见见面。但是,当日午夜,李步新突然叫醒睡梦中的孙宗溶,告诉他,军部通知特委,明天转移。李步新要求孙宗溶连夜赶到旌德县胡明住处,然后再同黄耀南联系。还要求孙宗溶保持与宣城县委联系,通过宣城打通南陵、芜湖党的联系,打通江北和苏皖区党委(当时皖南的当涂、郎溪、广德三县归苏南党组织领导,故称苏皖区党委)的联系。

孙宗溶即刻与李步新握手告别。大家都感到皖南斗争形势将发生很大变化,但却没有料到顷刻之间,在皖南会爆发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李步新派交通员送孙宗溶到旌德。经过一整天的爬山越岭,天色擦黑时分,他们到达目的地,与胡明会合。这里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只有两三户人家。胡明借住这户人家房间很小,只好在房子外的牛栏旁铺了稻草让孙宗溶在此休息。次日,孙宗溶醒来,只见四周群山环绕,一轮红日从山坳处喷薄而出,朝霞辉映在绿色山峰之上,美不胜收。他想到两天的经历,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吟出诗句:

夜别云岭

(一)

云岭何沉寂, 雄军枕戟眠。

朦胧千嶂月, 迈步越重关。

(二)

寄卧牛栏下, 心宽身自安。

清晨景更好, 红日浴青山。

这天,孙宗溶和胡明相互交流了各自领导的地区情况。当天夜里,他们一同到深山里胡明和他的爱人洪琪经常居住的王家庄安顿下来。

王家庄虽然只有七八户人家,但是党组织建立得较早,而且巩固,群众基础好。第二天,他们即派交通员和黄耀南联系,将饶漱石、李步新的指示精神传达给泾旌太地区和宣城党的组织,对新四军撤离后皖南环境可能发生恶化,以及各地如何保存组织、防止敌人破坏等工作做了部署。要求宣城县委派人与江北、苏南打通联系,以及同南芜宣县委(隶属南芜宣中心县委)取得联系。 按照计划,孙宗溶在这里等待与黄耀南见面,然后回南芜宣驻地。

不料,几天后隆隆的炮声从西北方向传来,新四军在泾县茂林一带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剿杀”,战斗极为惨烈,新四军军部在战斗中失利,皖南事变发生了。胡明和孙宗溶顿时感到如晴天霹雳,他们为蒙冤战死的战友们痛心疾首,对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枪口对内,屠杀抗日将士的反动暴行义愤填膺。他们预料到皖南地方党和人民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皖南事变的枪炮声刚刚停息,国民党军队配合地方反动势力,以泾县茂林为中心在皖南各地发动了全面的“清剿”,他们到处捕杀突围出来的新四军零星部队和将士,破坏皖南地方党组织,杀害新四军家属,皖南陷入一片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之中。

胡明和孙宗溶研究形势,立即向泾旌太、南芜宣地区党组织下达指示,向他们说明形势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求他们继续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的方针,进一步安排好工作,并要及时通过党员向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正确认识当前的困难,树立胜利的信心。要求地处茂林周围的泾旌太县委组织党员和群众掩护零星的突围出来的新四军部队,收容失散人员。要求南芜宣地区党组织以适当的方式支援、帮助和保护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将士。

形势越来越紧张,王家庄地处旌德县白地乡,距离泾县很近。白地乡乡长江瑞非常反动,扬言要带反动武装到王家庄一带搜查。为防不测,一天夜里,王家庄党员王必英、王灶生趁着夜深人静,秘密地把胡明、孙宗溶、洪琪送到深山密林中的一个茅草棚里,当夜他们在地上铺了稻草休息隐蔽。第二天夜晚,他们继续向王家庄后面的黄高峰上转移。山高林密,山间小路越来越窄,他们只好在小溪里攀爬,冰冷的溪水浸漫到他们的脚踝,寒冷彻骨,脚下时常打滑,摔倒在地。遇到宽些的溪流,必须借助溪水两旁的蔓藤跳跃跨过,稍有不慎,就有摔下山崖的危险。遇到刺蓬,他们只身钻进穿过,头和手脚被刺成多处伤口。越往高处,岩石峭壁愈加陡峻,他们手脚并用,向高山深处攀爬。穿过一大片树林,经王必英和王灶生指点,他们终于看见了一个大石洞,这就是位于黄高峰上的狮子洞。

这个洞的外部巨石交错,古木参天,立在洞口的一棵樟树正好将洞口遮蔽,如不注意,很难发现。洞口像一个狮子张开的大嘴,洞进深约5米,宽约6米,洞顶很高,在近洞口处有一水臼,是常年从洞顶滴下的水形成的。在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曾是当地老百姓避难的地方,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之前,王家庄党支部已经将洞内做了必要的布置,架起了一张可以容纳四五个人的通铺,上面铺了芭茅草,洞口打了几个桩,用茅草编了门帘挂在桩子上,可以挡风。 胡明、孙宗溶、洪琪3人在这个洞里隐蔽下来,交通员王灶生与他们同住。

在皖南白色恐怖的形势下,胡明、孙宗溶将狮子洞建成了中共皖南秘密特委新的战斗指挥部。他们通过山下的党组织保持同各地党组织的联系,打通了与隐蔽在休宁的皖南特委书记黄耀南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与“皖南事变”中突围到江北无为的李步新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与苏皖区党委书记邓振询之间的联系。

有时,胡明和孙宗溶在天黑后到山下王家庄与各地来的同志和交通员见面谈话,指导各地地方党组织如何保存实力,抵抗敌人“清剿”、保护新四军家属,帮助新四军突围人员。日常由王灶生趁天黑下山和山下党组织联系,了解情况,半夜回来传送信息。

在中共皖南秘密特委与敌人斗争过程中,新四军军部驻地三里店、汀潭、云岭、章家渡至茂林一带的党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但其他地方党组织损失较小。没有被破坏的各地地方党组织坚决执行从黄高峰狮子洞指挥部下达的指示。有的党员和群众为掩护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和新四军家属而遭杀害。在他们的掩护和帮助下,有约700名新四军将士经过泾县、南陵到铜陵、繁昌突围到江北;有约300多名新四军将士经过宣城、郎溪、广德突围到达苏南。

1941年3月下旬的一天夜间,时任泾县县委书记的洪林派交通员小刘到狮子洞送信给胡明和孙宗溶,信中说一批新四军突围失散干部七八十人隐蔽在樵山,要求特委来人协助突围。经商定,由孙宗溶代表特委到樵山做安排。孙宗溶和小刘星夜兼程,跋山涉水赶到樵山,与洪林以及新四军突围失散的干部李志高、谢忠良等人会合,研究突围计划,确定了由章家渡的西侧渡河,经过泾县、南陵的山地,插向繁昌,再渡江到江北的突围路线。随即给李步新(此时李步新已经突围到江北,负责接应新四军失散人员)写密信,详细汇报情况,请求上级安排接应。在完成这次任务返回之前,孙宗溶考虑到皖南地方党组织留在皖南,需要开展游击战斗,提出留下几个新四军军事干部和少数枪支,帮助皖南地方党组织建立武装。4月初,接到李步新回信,胡明赶到樵山,派出经验丰富的交通员将这批新四军干部安全送达江北。出发前,李志高、谢忠良等确定刘奎、李建春、黄诚等几位军事干部留在皖南帮助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

送走了这批突围的新四军干部之后,胡明和孙宗溶继续隐蔽在黄高峰上。之前,由于狮子洞被人发现,他们便迁到黄高峰附近的大山坳里,临时搭了山棚作为驻地继续战斗。

1941年4月初,黄耀南约孙宗溶在休宁会面,告诉他根据形势发展,撤销中共皖南秘密特委,成立新的皖南特委,机关设在江北无为白茆洲,李步新任书记,黄耀南任副书记,原来秘密特委的4位委员仍继续任职。要求孙宗溶派人将黄耀南送到江北后,立即去南芜宣地区开展工作。

孙宗溶返回旌德后,向胡明、洪琪传达了与黄耀南的谈话。随后,孙宗溶与胡明、洪琪以及王家庄党组织的同志们殷殷话别。在“皖南事变”极其残酷和艰苦岁月里,他们高举红旗,并肩领导泾旌太、南芜宣地区党组织和群众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建立了肝胆相照的战友深情。在与战友们依依惜别后,孙宗溶奔向新的征程。(题图为皖南山区黄高峰)

(责任编辑:张文军)

链接:

孙宗溶(1916-2004),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宣城高级师范毕业。1938年3月考入延安抗大,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之后被派往中共皖南特委工作。历任泾县县委青委书记、宣城县委书记、南芜县委书记、南芜总队政委、新四军第四纵队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皖南沿江工委书记兼沿江支队政委、中共皖南芜(湖)当(涂)地委第二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安徽省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淮南煤专党委书记、校长,合肥矿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任省石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兼《安徽日报》社党委书记,政协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猜你喜欢

宣城特委皖南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发展方向浅谈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
宣城以外看宣城
到皖南
新安画派风格的发展论析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皖南山水田园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