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线与CT扫描鉴别急性肠梗阻的准确性分析
2016-03-04曾例
曾例
【摘要】目的:为了增加临床对急性肠梗阻的确诊率,分析和探讨在进行急性肠梗阻诊断中应用腹部X线和CT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36例来我院急诊就诊并高度怀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组和x线组,两组数据均为各自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和分析两组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CT组的确诊率和病因确诊率和X线组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肠梗阻诊断中应用CT检测,有利于短时间内明确诊断,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腹部CT;腹部X线;准确率
为了了解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我院影像科对36例肠梗阻患者通过CT和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断,取得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选取36例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急诊就诊且高度怀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的症状,且入院后均常规行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入组的患者中包括男:女患者比为1:1;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5±6.5)岁。所有患者最终诊断以病理结果为准。CT组和X线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示P>0.05,统计无意义。
1.2仪器与方法
腹部CT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排除口服肠道对比剂。应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膈面和耻骨联合之间的所有位置,将扫描层厚和扫描层距均设置为10mm,而在梗阻部位将扫描层厚和层距设置为5mm并进行薄层扫描。部分病例可根据需要进行双层增强扫描,注意造影剂的使用,
腹部X线检查方法:患者常规行站位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于病情有需要的患者可加拍卧位平片。
1.3评价方法
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阅片,对肠梗阻病变部位、肠壁有无狭窄或增厚、病变的长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分析。
1.4肠梗阻的评价标准
梗阻部位出现扩张的肠袢,而且小肠内径宽度超过2.5cm,结肠内径宽度超过6.0cm,扩张的肠管内存在气液平面,而梗阻部位以下的肠腔出现萎缩,通过CT平扫可发现在近端扩张肠管和远端萎陷肠管的中间部位有移行带的出现。闭袢或绞窄判断:腹部x线平片出现闭袢征象,在小肠内科出现长液平面,小肠异常排列征,当出现肠绞窄时可发现存在腹腔积液。而CT检查则能看家呈C型或U型扩张的肠袢及闭袢,同时存在鸟嘴征或漩涡征则考虑为闭袢性的肠梗阻;当发现肠壁厚度超过3cm或局部出现异常的强化,并伴有积气、肠系膜充血水肿、腹腔积液时考虑为肠绞窄。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0的统计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问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组对急性肠梗阻诊断的确诊率和病因确诊率和X线组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肠梗阻属于我国急诊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发病急、恶化速度快的特点,如果不能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其会诱发肠坏死,而且死亡率相当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中提倡早期诊断并明确病因和梗阻部位。肠梗阻的原因很多,以往我国主要是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肠梗阻诊断,在明确病因过程中存在困难。腹部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广泛,以往腹部X线平片因为价钱便宜而通常作为肠梗阻重要检测方法,但是有缺点,包括腹部组织器官容易形成重叠影像而干扰判断,分辨率低,对征象显示不清晰。而且由于腹部X线片提供的信息比较少,因此临床大夫在评价梗阻部位及致病原因时帮助甚微。
腹部CT检查对肠梗阻部位的形态及周围的肠系膜、病理改变等都具有很好的显像功能,而且对肠梗阻移行带区有无恶性病变、是否出现疝、套叠、胆石等情况都能够通过窗技术很好的显示,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问的相互关系。麻痹性肠梗阻通常会表现为小肠和大肠广泛的充气扩张,尤其是结肠改变最明显,且肠腔中会出现气液平面,而且其在扩张的肠袢和萎缩的肠袢之间无明显的移行带,这有利于和机械性肠梗阻进行区分。恶性病变导致的肠梗阻能够明显的显示恶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相关内容,并且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分期及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临床报道显示,对肠梗阻性疾病其病因的确诊率可达到75%以上。此次研究显示CT组对急性肠梗阻诊断的确诊率和病因确诊率和x线组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部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优越性。总之CT和X线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