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6-03-04付德辉
付德辉
【摘要】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5月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 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轻透析患者的恐惧、紧张等心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长期治疗,由于患者对透析缺乏认识,就会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身体上的疼痛加上心理上的打击,影响着患者的治疗。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患者对传统的护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忧郁等不良心情,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我院护理人员对50例透析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9-76岁,透析频率1-3次/周,4-5h/次,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1.2万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
1.2.1透析前护理
首先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安静、舒适的透析环境。保持透析室内整洁干净、定期消毒、通风换气,使患者感到干净舒适。其次是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和力,从而愿意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通过病人或其家属对患者进行了解,根据其性格、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透析的目的、必要性、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
1.2.2透析中护理
在穿刺的时候动作应轻、快、准,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穿刺之后以舒适的体位安置患者,妥善固定和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在保护好穿刺肢体的情况下,协助患者适当变换体位及安全活动。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与其沟通,消除其紧张感,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经常巡视,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使患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出现异常应即刻处理应做到沉着冷静,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慌乱从而导致其血压心率失常。
1.2.3透析后护理
在透析结束时,拔针动作应迅速准确,并正确按压穿刺部位,力度和时间应掌握好。出现穿刺点渗血血肿时应及时处理,按压时间一般要20~30min,内瘘包扎需松紧适度,避免包扎过紧过久导致瘘管闭塞。指导患者每日检查内瘘情况,如发现异常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还要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杜绝暴饮暴食,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1.3评价指标
在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测量患者的抑郁程度,抑郁程度越轻,总分越低,相反总分越高。满意度是根据我院护士站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度一一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问各指标进行t检验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看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HAMD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HAMD指数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2可以看出,进行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个性化、有效性为一体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是其护理服务内涵。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因身体原因和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血液透析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