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利场》之预述

2016-03-04黄耀华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
关键词:萨克雷丽亚克劳

○黄耀华

《名利场》之预述

○黄耀华

《名利场》中的预述主要是叙述者预述。叙述者预述属于第二叙述层,它从属于预述所跻身其中的第一叙述层。这些预述与作品的主旨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

《名利场》 预述 叙述层

一、引言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虽然萨克雷没有创作出如狄更斯那么多的作品,但是在维多利亚时期,萨克雷与狄更斯齐名,而且与狄更斯相比,萨克雷作品有自身的优势。《名利场》的副标题“没有英雄的故事”与现代“非英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小说的创新之处。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不以个人喜好遮掩或歪曲事实。自《名利场》问世以来学者们对其以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旨在用叙事学的预述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

时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经验范畴之一。世界上有三种时间,即循环性的宇宙时间、直线性的历史时间、垂直线性的存在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三种时间都具有线性的性质,都具有某种不可逆性。叙事学研究主要分析的是叙事作品的线性时间,即时间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叙事作品中的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即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其中必然存在某种错置或倒置的现象。叙事文本中主要有两种主要的错时关系,它们是追述和预述。预述指的是事件还没有发生而叙述者就预先讲述的一种叙述手段。如果将错时所跻身其中的叙事文作为第一叙述层的话,那么错时在实况上就构成一个第二叙述层,并且第二叙述层从属于第一叙述层。

二、主题

萨克雷写小说的目的不仅是消遣娱乐,而是寄寓了深刻寓意,正如其本人所述,描写“真实”,宣扬“仁爱”[1](P707)。《名利场》描述的就是丑恶的资本主义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情分与道义,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世界。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的罪恶源于道德的败坏、人性的沦丧,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颗丑恶的自私自利之心。即便是小说中爱米丽亚这样一个弱女子,我们从她与都宾的感情中也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自私。《名利场》就是为了揭露世人的愚昧,唤醒读者。但是萨克雷是幽默的小说家而不是传教士,所以只能用暗示的方式来间接表达。他受菲尔丁影响很大,在小说中经常会以作者的身份对当事人或事件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名利场》中的预述都是通过叙述者的这些议论来实现的。

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就以叙述者的身份告诉读者名利场是个热闹的去处,但道德沦丧,毫无快活可言,是使人愁而不是逗人乐的地方。叙述者在开幕前的这些论述奠定了小说的大致基调和感情色彩,也对小说的最后结局和人物的命运做了总体概括。正如作者在第八章所说,“名利场”是个“穷凶极恶、崇尚浮华,而且非常无聊的地方,到处是虚伪欺诈,还有各式各样的骗子”[2](P77)。所以,小说不可避免地“要暴露许多不愉快的事实”。接着叙述者指出写作目的是为了惩罚恶人,使其原形毕露。叙述者痛恨这些奸恶之人的罪恶,他们犯下的罪行纷繁复杂,罪大恶极,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叙述者也指出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没有信仰、没有仁爱的坏家伙却有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江湖骗子可能过得很得意。但是叙述者将毫不留情地用最恶毒的话唾骂刁恶之人,如遇忠厚好心之人,他将与他们拉手示意友爱,正所谓描写“真实”,宣扬“仁爱”。第十三章克劳莱小姐因为多吃了龙虾就生病了,叙述者直接称呼读者,告诉读者这有钱的老太婆自私、下流、没有良心、只醉心于寻欢作乐,在病魔的折磨下露出了可怕的嘴脸。叙述者趁此机会告诫读者趁自己年轻之时多积德行善。

人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在名利场里,无论什么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在别人眼里你是过得如何风光,最终难逃一死。名利场上的演员,台上他们春风得意、嘻皮笑脸,但是回到家里他们就愁眉苦脸,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最丰盛的宴席也不会使贪吃生病的美食家觉得有什么滋味。迟暮美人无论怎么回忆过去身着漂亮衣服大出风头的舞会也得不到什么安慰。过去赢得胜利的最轰动的竞选也不会使退职家居的政治家怎么得意。无论是谁,死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而且死后情况又难以捉摸。从这一方面来讲,过去的快乐与成功又算得了什么呢?好朋友因为一己之利反目成仇,亲姐妹因为争夺遗产形同陌路。万般疼爱的子女,长大后却自私忤逆。昨日倾心相恋、无穷眷恋的情人,今日已嫁给某位大财主。正如叙述者所言,“谁保得定有钱有势的大人物不是在天天受罪啊?”[3](P474)名利场所谓的誓言、许诺和心腹之言过了一定的期限都应该作废销毁。甚至最合适于名利场的墨水应该是两天就会退掉颜色的,这样纸张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可真是最环保不过的了!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便是如此,更何况谁也不免变成一抔黄土!这与我们中国传统的人生观是一致的,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兴久必亡、月满则亏,登峰造极之时也是福气享尽之际。人生是悲惨凄凉的,是空虚寂寞的!

三、人物

小说第六章利蓓加和爱米丽亚一伙人到游乐场去玩,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要了一碗五味酒。接着叙述者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进行了预述,“各个重要人物的遭遇都受这碗五味酒的影响。虽然书里大多数的人涓滴不曾入口,可是受他的影响却不浅。”[4](P53)五味酒在小说中应该有两层含义。“五味”是指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一生中有甜,但更多的是苦辣酸咸。叙述者告诉隐含读者英王亨利第二的情人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死与这碗五味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暗示了这碗五位酒对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影响。

小说的副标题虽然声称故事没有主人公,但作品中主要刻画了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利蓓加和爱米丽亚。利蓓加为了金钱和地位一辈子投机钻营费劲心机。小说一开始利蓓加就千方百计要嫁给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乔瑟夫肥胖得行动不便,经常被人取笑,而利蓓加不停地夸他长得很帅。乔瑟夫喜欢吃的印度菜对别人来说都是难以下咽的,但利蓓加却说是很好的美味,自己也很喜欢。后来利蓓加又到克劳莱家做家庭教师,为了攀上高枝,她四面奉承。看到罗登·克劳莱很受他姑姑(一位富有的老女人)的宠爱,利蓓加想当然地认为罗登一定是他姑姑的主要财产继承人,就想方设法勾引他,并偷偷与他结了婚。没想到的是毕脱爵士的妻子去世得那么快,逝者尸骨未寒之际痴情公子毕脱爵士(罗登的父亲)就向美貌佳人利蓓加求婚了。利蓓加刚刚与毕脱爵士的儿子举行了婚礼,只能无奈地说自己已经结婚了。利蓓加当然十分后悔自己失去了这样一个可以成为克劳莱夫人的大好机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偏偏就迟了那么一步,多么不幸啊!利蓓加后来离开克劳莱家与罗登私奔了,精明能干的利蓓加与丈夫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竟然靠着赊账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罗登·克劳莱发现利蓓加与斯丹恩勋爵有奸情后,就与利蓓加离婚了。从此利蓓加就过起了流浪的生活,辗转各国。功利心强的利蓓加无论怎样费劲心机日子也愈加艰难,更加落魄,直到后来在赌场又重新遇到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

爱米丽亚是温顺的女人,是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但是虽然叙述者对她所忍受的痛苦非常同情,叙述者对她的自私却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名利场的人一见了钱就没命地冲上去,只有有钱的人才令人敬爱。奥斯本一家人花了十五年的功夫也没看上爱米丽亚,但是没有乔治的爱米丽亚是活不下去的。对爱米丽亚一往情深的都宾不忍心看到爱米丽亚活得那么痛苦,费劲千方百计让乔治·奥斯本最终娶了可怜的爱米丽亚。乔治与爱米丽亚新婚后不久就与克劳莱太太眉来眼去、勾肩搭背,整天混在一起,还要与利蓓加私奔。但是爱米丽亚却死心塌地地爱着自己的丈夫,丈夫死后其肖像和遗腹子乔杰是爱米丽亚活下去的唯一支柱。为了忠于自己的丈夫,爱米丽亚一直不肯改嫁他人,包括为她奉献一切的都宾。乔治牺牲后,爱米丽亚的父亲也更加落魄,是都宾无私地帮助爱米丽亚和乔杰。爱米丽亚只想和都宾做朋友,她一方面要占有都宾对其无私的爱,另一方面又不肯用自己的爱情来报答都宾。爱米丽亚浅狭愚昧,但又极其自私。都宾少佐时隔十年回英国,连自己的家还没回,父母还没看到,就先来看爱米丽亚。可怜的爱米丽亚满嘴都是死去的丈夫和自己的儿子。爱米丽亚明确地告诉都宾,她爱的永远是远在天堂的丈夫,但是又不让都宾离开她,要求都宾留在她身边保护她。多么自私的人啊!或许她之前所受的苦都是对她的惩罚。

一个人的运道会转变,能力会衰退,气数也有竭尽之日,到头来只能可怜巴巴落魄一辈子。爱米丽亚一心想和乔治结婚,但婚后只觉得失望和后悔。都宾最后终于和他追求了十八年的爱米丽亚结婚了,但他已经看透她的肤浅和愚昧。利蓓加钻营了一辈子也没遂愿!男爵毕脱·克劳莱爵士去世的时候家里除了那条猎狗之外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哭过一声。人总有一天会变老,有钱有势地活着的时候可能会有人服侍,否则就让人讨厌了。当然,死后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伤心了。虽然你死了,太阳照旧升起,别人仍然寻欢作乐。此时此刻,成功和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故事中叙述者不停地在告诉读者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第十九章克劳莱小姐生病,叙述者用不少的篇幅叙述了好言好语的重要性,奉劝大家多说好听的话。即使是最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了好言好语的调味,也就津津有味了。我们不但要当面逢人就夸,在别人面前也要多捧人。不能错过说别人好话的机会。虽然这一席话在小说中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于读者却是十分受用的为人处世的锦囊妙计。第五十七章叙述者劝大家对穷困潦倒的人要厚道些。因为你只不过是没有受到更大的诱惑才会有道德,机会凑手才会处境顺,祖宗庇佑才会地位高,也许你的成功只不过是命运向你开的玩笑。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看不起别人!

四、结语

这些预述所透露的人物与事件与作品的基本主旨和总体趋向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与悬念之类的叙述手法相比,这种预述使故事中的紧张气氛,至少是部分紧张气氛丧失。也就是说有故事结局所造成的紧张氛围消失了,因为结局已经提前告知。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紧张感,如“它怎么会这样发生”“主人公为什么会这么愚蠢?”“社会为什么会容许这样一件事情发生?”[4]等。所以这种预述会引导读者去更加关注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变化,从另一个层面激起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叙述者最后可以说还是用预述结束的小说。爱米丽亚和都宾结合后,叙述者说,“也许当时便是他们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只可惜他们自己不知道。……谁能够知道好运气已经登峰造极,人间的福气到此已经享尽了呢?[5](P632)这就是人生,正如叙述者在小说的结尾处所说:“唉,浮名浮利,一切空虚!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6](P702)

注释:

[1][2][3][5][6]杨必译,[英]萨克雷:《名利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07页,第77页,第474页,第632页,第702页。

[4]谭君强译,[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述理论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黄耀华 江苏宿迁 宿迁学院外语系 223800)

猜你喜欢

萨克雷丽亚克劳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溶剂化电子的传奇历史
外星人咕咚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How to Use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thnic Group Students
我的莫丽亚
《名利场》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Method of military software security and vulnerability testing based on process mu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