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决定命运
——刘姥姥与林黛玉性格之比较

2016-03-04刘成贵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
关键词:荣国府薛宝钗刘姥姥

○刘成贵

性格决定命运
——刘姥姥与林黛玉性格之比较

○刘成贵

刘姥姥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虽然在身份、地位上她们都有天壤之别,将二人相提并论显得有些不着调,但细细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性格上有值得比较之处。刘姥姥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劳动人民谦近随和、朴实善良、积极乐观、宅心仁厚的性格特点,她察言观色、风趣幽默而又阅历丰富、世故圆滑,是洞晓人生的智者;而林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直率任性,她与众不同,将理想的爱情当作生命的全部意义,是理想与爱情的化身。她们各自的性格决定了她们最终的命运。

刘姥姥 林黛玉 性格 命运 结局

刘姥姥与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两个很重要的人物,她们的身上有着封建社会里最为典型的性格,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有值得比较之处,笔者从性格特点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挖掘作者塑造这两个典型人物的深远意义,探索性格对于人的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古语有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强调了养成良好的性格对于命运的重要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四百多个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的主要艺术成就,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造成了他们行为的不同特点,也导致了他们各自的命运结局。

在“人间百态尽显,世间诸景皆备”的大观园中,群芳荟萃,百花争相斗妍:高洁如幽兰的黛玉;富贵如牡丹的宝钗;坚贞如寒梅的李纨;娇艳如海棠的熙凤;清丽如水仙的湘云;洁白如杏花的探春;俏丽如梨花的迎春;清新如秋菊的惜春……大观园群芳的悲剧是对女性的颂歌,而林黛玉由于性格造成的命运悲剧更是“万艳同悲”的大观园女儿青春、情感、品格以及生命的象征。“世外仙姝寂寞林”,贾府中的林黛玉一直是孤独寂寞的,体弱多病的体质加上她多愁善感、敏感多心的性格,造成了她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可惜更可叹!

相较于林黛玉,刘姥姥在贾府可谓是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个具有光辉形象的人物,作者对刘姥姥的形象的刻画也是着墨颇多,三入荣国府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获得王熙凤的恩惠;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不仅获得贾母和王熙凤恩赐的银钱,还博得了众人的同情;三进荣国府王熙凤临终托孤,刘姥姥救了巧姐儿,报答了王熙凤的恩情,可谓是“喜获恩惠又报了恩,声名俱得”。实际上,刘姥姥与贾府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作为一个外来者,能够在贾府如鱼得水,凭借的正是她智慧的处世哲学。而林黛玉与刘姥姥遭遇的不同结局,正是由她们各自的性格决定的。

一、生性孤傲与谦近随和

天世外绛珠仙草转世的林黛玉,恰如世外仙子般不食人间烟火,“群芳之中我独洁”,林黛玉是高傲的。林黛玉天资聪慧,又自幼好学,所以她才华横溢,高人一筹,一般人她不放在眼中;再加上林黛玉很小就被送到贾府,寄人篱下而不愿意与他人相处,在别人的眼中她是孤傲的。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憎恨繁文缛节、蔑视功名权贵,她看不起一般的世俗之人,偌大的贾府,她只把贾宝玉当做知己。林黛玉不受世俗的约束,不喜与人交往,他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她才情非凡,处处高人一等,这些都促成她孤傲的性格。林黛玉轻视周瑞家的,歧视刘姥姥,

她也瞧不上邢夫人、薛姨妈之流看似高明实际上愚蠢的手段。在薛宝钗来到贾府后,林黛玉孤傲的性格在对比之下显得尤为突出。《红楼梦》原文中有:“不想今日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顽耍。”[1](第五回),在与薛宝钗的对比之下,林黛玉孤傲的性格更为突出。在待人接物上,林黛玉是傲气的,所以当贾宝玉把在北静王处得来的鹡鸰香串转赠给她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毫不在意地把香串掷于地而不取(第十六回)。林黛玉自尊高傲,最怕别人小看她,所以在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出唱戏的小旦“倒像林妹妹的摸样儿”的时候,她会生气恼怒,冷笑“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第二十二回)。林黛玉在贾府中是不喜欢串门的,就连怡红院也很少去,孤傲的性格使得别人不喜欢与她相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林黛玉常常都是独自一个人。

不同于林黛玉的孤高自傲,刘姥姥是最为谦近随和的。与林黛玉孤傲自傲遭人排斥相比,刘姥姥谦近随和的性格为她在荣国府中赢得了不少的人气,前两次进入荣国府逐渐获得了众人的好感便是最好的体现。作为一个外来者,刘姥姥在荣国府中小心翼翼,百般谦卑。初入荣国府一见王熙凤就放低姿态:“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得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比王熙凤大五十多岁的刘姥姥,以“你老”来称呼王熙凤,还一口一个“你侄儿”的在王熙凤面前称呼自己的女婿狗儿。王熙凤最后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感激之余,刘姥姥还不忘恭维一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第六回)。作为一个和王熙凤八竿子打不着的外来者,刘姥姥能赢得王熙凤的好感,拿到王熙凤恩赐的二十两银子回家,谦卑的性格赢得了好感是主要原因。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更是满载而归,不仅得到了贾母恩赐的一百两和王熙凤给的八两银子,还得到了平儿、鸳鸯等丫头的同情。大观园中的刘姥姥,谦近随和的性格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是带了新鲜瓜果蔬菜来报恩的,进到荣国府见到平儿和众丫头不仅自己忙着问好,还代替家里面的人问好。在平儿等丫头的面前,刘姥姥一口一个“姑奶奶”“姑娘”的称呼,将头一起摘下的瓜果带来给贾府的人尝尝鲜,说是“孝敬给太太奶奶们,算是略表穷心。”。之后刘姥姥受到贾母的接见,刘姥姥更是谦敬有加,她称贾母“生来就是享福的人”,逗乐了贾母,赢得贾母的好感。在大观园中,王熙凤在刘姥姥头上插满一头的菊花,刘姥姥明知被捉弄也不气恼,反而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竟这样体面起来。”在布满青苔的羊肠小道上滑倒的她马上就爬起来,不仅没有抱怨丫头们不拉她,反而提醒姑娘们别让绣鞋染了泥,众人拍手大笑,刘姥姥也不介意;在宴会上,刘姥姥在王熙凤和鸳鸯合伙捉弄下闹出了大笑话,被众人取笑却不抱怨,始终毕恭毕敬,笑脸相对(第四十回)。与林黛玉待人处事上的傲世轻物相比,刘姥姥宽容大度的性格无疑更能使身边的人生出好感。

林黛玉的恼怒使史湘云给她打上了“小性儿”的标签,也让贾宝玉在她与史湘云之间左右为难。《问菊》中“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第三十八回)一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林黛玉虽是问的菊花,但何尝不是她自己呢!林黛玉如此的孤标傲世,又有谁能跟他一同隐居呢?在黛玉的身边,只有贾宝玉一个能够与她倾心相交的人而已。而刘姥姥谦近随和的性格则让她博得了贾府众人的同情,离开贾府时,贾母、王熙凤、平儿等的馈赠便是最好的证明。

二、多愁善感与积极乐观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才貌无双而又多愁善感,最终红颜薄命的形象。香消玉殒的“林妹妹”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息,真是应了那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整日“以泪洗面”,最终“泪枯夭亡”的悲剧结局与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林黛玉身世坎坷,她从小寄人篱下,对于贾府她从来没有归属感;她才情无双,又有着一颗敏锐的心,容易对自然万物产生感应,常常触物生情,这些都导致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林黛玉孤高自许,但她却是一个“见花就落泪,对月便伤心”的人,而她的多愁善感又往往只是她敏感多心的表现。原文中:林黛玉听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一句,马上联想起古人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下人间”两句,仔细忖度,便觉得心痛神驰,眼中落泪(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忖度诗词,便马上联系自身,感伤自己的身世,实在是自寻烦恼,让自己平添了许多的愁绪。而林黛玉两次葬花、独自感花伤己、含泪低吟的情节,更深刻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花开花谢,日月交替,春去秋来,四季变换,这一切本属自然现象,但在林黛玉这里,则成为了她感人伤己,悲戚哀伤的引导者。

她多愁善感,所以她比别人更敏感,也比别人容易多心,第二十六回中,林黛玉前来怡红院找贾宝玉,但正生气的晴雯误以为林黛玉是别的丫头而没有开门,林黛玉就马上胡乱猜测贾宝玉是有意而为,就独自一人在墙角边上伤心悲戚起来。晴雯闭门未开是由于没听出是她的声音,但林黛玉马上将这件小事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认为“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此怄气,也觉无趣”(第二十六回),一面想还一面垂下泪来。轻易地将生活中这样的小事与自己的身世命运联系起来,实在是林黛玉敏感、多心的表现。林黛玉常常触物伤情,因为一件小小的物品便黯然神伤,所以在收到薛宝钗赠送的家乡土物时,她会非常伤心,感叹自己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人篱下。在与贾宝玉的爱情中,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患得患失,对贾宝玉早就芳心暗许,却又总是猜忌排斥,对于薛宝钗她更是防范在心。她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第二十七回),始终执着于追求纯洁、理想的爱情,但她的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却没有换来一个好的结局。

刘姥姥积极乐观的性格显示出了一个下层低贱者的高贵之处。古诗中有“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2],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时有发生,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刘姥姥的性格当中体现的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家道中落、日子艰难,但刘姥姥从不怨天尤人;身处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刘姥姥也不盲目自卑。刘姥姥教导承受不住生活压力、在家闲寻气恼的女婿:“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什么男子汉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第六回),刘姥姥对于生活的信心,并没有在坎坷艰辛的岁月中被磨灭。刘姥姥想出了去贾府讨好处的出路,毅然地带着板儿踏入贾府的大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入荣国府不仅得到了一百多两银子,还受到了贾母的款待。在人情冷暖面前,刘姥姥抱着搏一搏的心态来到贾府讨好处,这样的行为需要的是勇气。刘姥姥心态乐观,面对贾府小姐丫头们的捉弄调笑,她从来都是一笑置之。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刘姥姥在田地里数十载躬耕不辍,年纪大过贾母却依旧身体硬朗,不仅与她平日田间劳作的锻炼有关,更与她积极乐观的性格密切相关。

托尔斯泰说:“生活,就应当努力使之美起来。”勇敢迎接生活挑战的人,往往是积极乐观的人。刘姥姥可谓是历经磨难,八十多岁的年纪还要为一家人的生活四处奔波,饱经磨难却不怨天怨地,这样的心态取决于她积极乐观的性格。而林黛玉体弱多病却又心理脆弱,弱不禁风却又敏感多心,常常因为小事生气恼怒,无谓感伤以致终日以泪洗面,瘗玉埋香,世人皆叹!如果林黛玉能像刘姥姥一样,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平常心,不再患得患失、自悲自怜,在贾府中与众姐妹快乐地生活着,也不会有红颜薄命的悲剧结局。

三、尖酸刻薄与宅心仁厚

林黛玉是个才女,但说话做事未免刻薄,《红楼梦》中林黛玉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言语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的形象。林黛玉是一个极其自尊的人,从来不容许别人侵犯她一点点的自尊心,她往往得理不饶人,语中带刺,气势汹汹,表现出尖酸刻薄的一面。个性豪爽的史湘云批评林黛玉“专挑别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常用利刃式的言语刺痛对方,言语尖刻,不依不饶,虽然林黛玉口才出众,但她的口尖舌利也引起了别人的反感。丫头小红也曾说林黛玉:“嘴爱刻薄别人,而且心又细”,尖酸刻薄性格让丫头们也对她敬而远之。生性敏感的林黛玉有着一颗极其敏感的心,大观园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逃不过她的感知,她往往一眼就看到事情的实质,轻易就看出别人心中的想法,可她不懂得隐藏,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她常常极尽讽刺之言,一语道破别人的心病,不给别人留下一点情面,丝毫未察觉的情况下就得罪了很多人。林黛玉用带刺的语言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当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一个才送到她那里时,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句也不好言语。(第七回)林黛玉的话让周瑞家的听了很是难堪,也让她在周瑞家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林黛玉不像薛宝钗般八面玲珑,她说话从来都是直言快语,不懂得伪装保护自己。又如第八回中,贾宝玉也领教到了林黛玉尖酸言语的厉害,林黛玉到薛宝钗处看望薛宝钗,恰巧贾宝玉也在,一见到贾宝玉就讽刺说:“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第八回),醋酸味一听便知,一旁的薛宝钗和贾宝玉听后都很尴尬。

贾宝玉无疑是被林黛玉尖利语言刻薄过最多的人,但被林黛玉刻薄过最无辜的人,当属刘姥姥了。林黛玉孤标傲世,她厌恶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的刘姥姥,所以她讽刺刘姥姥为“母蝗虫”,这样的雅谑虽说不会对刘姥姥产生多大伤害,但对于刘姥姥这样一个贫苦农村老太太都讽刺打趣,也体现出林黛玉刻薄的一面,而薛宝钗评价“母蝗虫”这个“新奇”的称谓时,那句“更有颦儿这张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更加润色比方起来,一句是一句。”(第四十二回)则让人觉得颇有更深的意味。作为情敌的薛宝钗,也经常成为林黛玉尖酸言语的受害者,如贾宝玉在张道士那里得到一个麒麟,薛宝钗看到后便说史湘云也有一个一样的,史湘云赞薛宝钗细心,一旁的林黛玉则一脸不屑,讽刺薛宝钗“对别人佩戴的东西最是留意”。林黛玉不谙世事,不懂得隐藏嫉妒之心,她刻薄薛宝钗的原因,众人皆知。

而一向被世人视为丑角的刘姥姥,却是《红楼梦》中最为宅心仁厚的人。试看贾府里面有权有势的太太奶奶、老爷公子们,有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地淳厚?刘姥姥居心仁爱、宽宏大量,她宅心仁厚的性格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里被一群太太丫头们轮番捉弄从不气恼,一句“年轻时候也风流,今天索性作个老风流”将王熙凤的捉弄一笑置之。贾母在大观园设宴,王熙凤与鸳鸯合伙戏弄她以逗乐贾母,她大智若愚,在事先就知道的情况下还配合着表演。年纪大过贾母的刘姥姥,对孙子辈的鸳鸯等人的捉弄都能宽容相待,足见她的宅心仁厚。刘姥姥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她铭记贾府的恩惠,对王熙凤感恩戴德。她知恩图报,私底下为贾府的人祷告祈福,二进荣国府带了新鲜的瓜果蔬菜给姑奶奶姑娘们尝鲜,三进荣国还不遗余力地搭救巧姐儿。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是在贾家被抄家败落之后,她此番进入荣国府是为了报恩来的,她感激王熙凤的恩惠,看到王熙凤病入膏肓她伤心不已,对于王熙凤的凄惨结局她更是深切同情。王熙凤将手镯取下来给她,让她帮忙祷告祈福,她毅然拒绝,而是自己花钱为王熙凤祷告,她虽然是一个贫苦的农村老太,但她绝不见利忘义。王熙凤临终托孤的情节,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最为光辉的刘姥姥的形象,刘姥姥最后也不忘王熙凤的嘱托,不遗余力救出巧姐儿,将巧姐儿和平儿藏于自己的家中,使巧姐儿避免了被狠毒舅父卖掉的悲惨命运。刘姥姥不仅千方百计地搭救巧姐儿的性命,还帮巧姐儿找了一户值得依赖的人家。对于王熙凤的恩惠,刘姥姥做了最好的报答。与林黛玉在贾府的孤独寂寞相比,刘姥姥以她宅心仁厚的性格在贾府左右逢源,赢得了众人的肯定。

四、直率任性与圆滑世故

林黛玉如同一块天然未凿、人间罕有的璞玉,她不为世俗所拘,不谙人情世故,为人处事常常放纵任性。林黛玉是林如海的独生女,在江南老家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的父母,还来不及把贤德妇女的那一套封建道德教导予她听就辞世而去了,所以她才会养成任性、脱俗的性格。林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的形象,与传统温柔贤惠的大家闺秀格格不入,她说话心直口快,往往一句话道出人家的心病,她做事也常常忽略别人的感受。林黛玉不谙世事,她的眼里揉不得一颗沙子,心里装不下一粒尘埃,而她直率的性格与现实的虚伪却是不相容的。在高墙大院的贾府里,林黛玉无视“温柔贤德”的传统女性规范的存在,以她“比刀子锋利”的言语嘲讽和揭露着封建贵族家庭中的黑暗和丑恶现实。她直率,不会用八面玲珑的话迎合众人;她任性,不懂得收敛隐藏以保护自己。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在她面前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女性信条,她不为所动。才学出众的林黛玉,写诗作词从来不甘人后,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却不知道锋芒毕露有时也会遭人嫉妒。率性而为的人,常常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的行为是最容易受人反感的。大观园里的姐妹众多,但把林黛玉当作知己的却只有贾宝玉一个人而已,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林黛玉经常是独自一人。在冷暖自知的深宅大院中,林黛玉是孤独寂寞的,她比任何人都需要关爱。

与不谙人情世故的林黛玉相比,刘姥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人处事圆滑世故。与大观园里天真可爱的姐妹相比,刘姥姥的性格圆滑世故,显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好境界,但却是最高的生活哲学。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穷老太太,要在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中讨到好处,没有这样的生活哲学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刘姥姥在贾府里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贾府的太太小姐们一回生,两回熟,三回成了朋友,她就像是一位通晓人生的智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姥姥与贾府中人可谓是毫不相干,但她仍能凭着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在贾府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圆滑的处世哲学是她最大的法宝。当然,贾府中人看中的是刘姥姥的滑稽可笑,她们在刘姥姥的身上取乐寻开心,让她在大观园中扮演一个可笑的丑角。可是,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丑角”来评价大观园里的刘姥姥。表面上的她粗鄙不堪、浅薄无知,她在太太小姐们的面前哗众取宠,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初见贾母,刘姥姥就用“老寿星”这样的新奇叫法称呼贾母,与贾母的谈话不仅不粗鄙,反而大方得体;鸳鸯与王熙凤在宴席上合伙捉弄她,骗她在开饭前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的粗俗话语,还鼓着腮帮子,做出滑稽的样子,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然而之后她又告诉鸳鸯“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我就不说了”(第四十回),可见刘姥姥其实早就知道了王熙凤与鸳鸯的阴谋,可她为了逗乐贾母,取悦众人,故意装作不知道,配合着演了这出戏。刘姥姥还有着极高的处世智慧,她为了迎合贾母的好奇心,编造出“九十多岁老太太抱孙子”的故事;杜撰“红衣女孩儿雪中抽柴”的故事,引得贾宝玉深信不疑,刨根为底,十分着迷。

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刘姥姥用自我娱乐的方式取悦着贾府的太太小姐们,看似愚蠢可笑,实则高明智慧,在这出刘姥姥与凤姐、鸳鸯等共同演出的闹剧里,刘姥姥其实才是最大的赢家。吟诗弄墨可以培养出才女,而艰难岁月才能铸就生活的智者,凭借在贫苦生活中辛酸探索的生活经验,在艰苦岁月的磨难中磨砺的坚强性格,刘姥姥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卖力表演着,如愿讨到了好处,博取了众人的同情。林黛玉不屑人情世故,蔑视功名利禄,为人处事真实率性。在今天看来,她的这种性格体现了真善美,但在虚伪腐朽的封建社会里,她的真善美被假恶丑一点点地蚕食。“黛玉命运之不幸,就是《红楼梦》题材之不幸,黛玉所不能战胜的环境,就是作者所不能改造的社会。”[3],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有去适应,但林黛玉从未试着去适应她所处的社会,她与刘姥姥、薛宝钗之流不一样,她习惯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性格中的真善美与现实的虚伪是那么格格不入。而刘姥姥用她智慧的生活哲学改善了贫苦的生活,她风趣幽默,就像是大观园乐曲中一个诙谐的音符,跳跃着它应有的力度。林黛玉不懂得委曲求全,她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直率任性的处事风格也让她显得特立独行。刘姥姥深谙生活哲学,她将自己放低到了尘埃里,她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上卖力地表演,虽然这样的表演充满了苦涩,但这样的苦涩在她奔波忙碌的人生中早已是习以为常,她从贾府满载而归的结局,是对她最好的回报,也大大地冲淡了这种苦涩的悲剧色彩。

五、结语

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林黛玉与刘姥姥不同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最终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结局。刘姥姥饱尝生活的艰辛、阅尽人生的苦难仍然积极乐观,在生活的重压下她收敛锋芒,变得谦近随和;深知生活冷暖的她,变得宅心仁厚;艰辛岁月的磨砺使得她变得圆滑世故。林黛玉身世坎坷、从小寄人篱下,使得她多愁善感;而高人一筹的才学和豪门小姐的尊贵身份也造就了她性格中任性而为、孤高自傲的方面。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他们最终的命运结局,在《红楼梦》这出“大悲剧”中,林黛玉红颜薄命的命运结局让人扼腕叹息,而刘姥姥却是那极少数有美好结局的人。林黛玉的性格悲剧意义在于——她性格中的很多方面都是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在腐朽虚伪的封建社会里,她性格中的叛逆与真善美被现实的假恶丑一点点地践踏和吞食,最终难逃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而刘姥姥的性格是为了适应世俗社会而应运而生的,是最适合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情义,在林黛玉的生命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贾宝玉的爱情更被她当成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她对现实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她追求理想化的生活和爱情,是理想与爱情的化身。刘姥姥是现实生活中一个碌碌之人,他尝遍生活的艰辛,历经人世的沧桑,但她积极乐观、知恩图报、阅历丰富又宅心仁厚,是现实与仁义最好的体现。

一直以来,林黛玉都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她思想当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也被赋予了深远的时代意义。但林黛玉光辉的形象背后却是她不被世俗社会所包容的性格,性格上的缺陷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则可以发现刘姥姥性格中的闪光之处。一直被人们形容为“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也由于她闪光的性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今天的人们积极推崇她八面玲珑的公关能力就是最好的体现。林黛玉与刘姥姥的性格对他们各自命运的决定作用,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和深刻的启示。

注释:

[1]曹雪芹:《红楼梦》,岳麓书社,2012年4月版,第181页,第六回。本文所引《红楼梦》中原文皆出自该书,由于所引原文内容较多,不再另行标注,已在文中标注原文回数。

[2][唐]罗隐:《罗隐诗集》,西冷印社,2013年12月版,第35页。

[3]昆仑:《红楼人物论》,三联书店,1983年9月版,第230页。

(刘成贵 贵州都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红楼梦》研究所 558000)

猜你喜欢

荣国府薛宝钗刘姥姥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荣国府,开启正定旅游史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乐观豁达的智士能者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荣国府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钗在奁中待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