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
——以西昌学院为例

2016-03-04柳霞景志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昌凉山诗文

柳霞,景志明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
——以西昌学院为例

柳霞,景志明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持续二十余年,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的问题,提出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地区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诵读地方本土经典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效果进行了论述,对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土经典诗文;诵读;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

大学生素质教育持续二十余年,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深入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尤其是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四川省民族地区的高校主要是指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三州四所高校,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学院为例,探索诵读本土经典诗文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本文所提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是指包含了古今中外、各族人民、本地或外地作家以凉山本地风土民情为描写对象的经典,其形式既有传统诗文,也有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高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1]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潜在力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进行重点培养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该指导思想受到地方各级政府、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朴素的三观受到冲击,更多地被利己、享乐、拜金等潮流但肤浅的现代价值观念所取代。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更是由于地处偏远,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社会经济往往落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但又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在经济与文化上表现出特殊性。四川省的三个民族自治地区有四所高校: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四川民族学院、阿坝藏羌族自治州的阿坝师范学院、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学院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这四所高校无一例外地都面临着大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的现状。以西昌学院来说,受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信息冲击以及学校以应用型、技术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的影响,我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主要表现为:重实用、轻理想;缺乏眼光和担当,过于重视物质享受;缺乏公德心、社会责任感,不注重个人素养的提升;缺乏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极为淡漠;抗挫折能力低,不自信,不坚持等方面。具体来看,学生对民族传统历史与文化有比较强烈的认同感,但了解、主动识记的并不多,相对而言,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认知程度高于传统部分;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少,导致学生文化、历史视野偏窄,理解力弱、知识面窄;学生文学艺术整体素养偏低;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有相关民族舞蹈、音乐的艺术基础,但基本停留在业余爱好层面,无法深入等等。

早在2001年,著名学者哈经雄教授就有“经典诵读西部行”,提出以“经典诵读工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而“本土诗文的诵读不仅与现阶段开展的经典诵读一脉相承,而且还是对经典诵读的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发现和整理,对西昌本地区的文化空间和文化积淀具有双向拓展、深化的作用,具有极强的文化拓展意义,对社会影响巨大。”[2]“民族文化积淀丰厚,民族文化资源是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绝好素材。”[3]因此我们认为地方本土经典诗文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提倡在民族地区高校中,推行地方本土经典诗文诵读。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在此建州设郡,因此凉山历史文化悠久,古城文脉源远流长,其境内有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红色文化、藏族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拥有多样性化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富饶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受人瞩目的文化、文学经典。这些经典赞美凉山的山川景物、展示丰富物产资源、歌颂祖辈勤劳勇敢、书写民间习俗、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具有相当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本土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经典文化、文学典籍,又有但多样化的舞蹈、歌曲等。舞蹈、歌曲等虽是开展诵读的重要表现形式,从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上,我们将诵读的重点放在本土诗文经典上。

凉山本土的诗文经典,存类丰富,以下从几个方面做一简要概述:

1.从时代上来分,又可分为古代与现当代诗文,从目前留存诗文资料来看,主要有唐、元、明、清与近现代诗文。

2.从音律上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中,以辞赋居多,如:《建昌赋》(李永寿)、《大通楼赋》(张启和)、《泸山赋》(王承诚)等,还有少量乐府,如《蜀中新乐府·菩萨蛮》(清·颜启芳);近体诗较多,如:《越嶲元日》(元·李京)、《夜宿泸山》(明·杨慎)、《建昌竹枝诗二十首》(清·杨学述)等。

3.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如《登泸山感怀》(清·顾汝学);送别诗,如《东山寺送别》(清·宋功竣);山水田园诗,如《泸山寺》(清·郑有谅);战争诗,《送述律元帅开阃越嶲诗》(元·泰普华);咏物诗,如《永定公母石》(清·万正魁);行旅诗,如《打冲河督修索道桥二首》(明·朱簋);而近代诗文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为集中反映国家遭遇战阵蹂躏、鸦片荼毒人民的题材,《宁远三叹·越西叹》、《宁远三叹·西昌叹》、《越嶲道中》(黄炎培);一为与革命、建国奋斗相关题材,如《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朱德)、《水调歌头》(郭沫若),此类诗歌与后期产生的红色诗歌大有渊源。

4.红色诗歌。中国近代,尤其是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精忠卫国、热血报国等题材相关的诗文,如《过小相岭》(康陶然)、《送抗日远征军》(刘欲平)等。

5.少数民族经典诗文。彝族经典有《玛牧特依》、《彝族尔比选》(彝族谚语)、《彝族过年歌》等;尔苏藏族、纳木依藏族流传下来的《山歌》、《情歌》、《婚嫁歌》、《苦歌》、《丧歌》等大量歌词是两个藏族分支民族日常生活的生动再现与高度凝结,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故事,集合了民族诗歌、谚语、神话传说等类型座牌,具有淳朴、浓厚的山地农耕民族气息。

6.旅游诗。这类诗歌数量较多,多集中于近现代时期,凉山本地和外地游客旅游至凉山,抒发对山水城市之美的赞美之情,写作的作者既有凉山本地人,也有外地游客,既有汉族诗人,又有少数民族诗人。如《天窗》(高洪波)、《故乡·西昌》(陈明泉)、《燃情火把》(阿苦里火)等。

7.其他类型诗文,如石碑文、楹联等。

三、大学生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效果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修养身性。经典是社会精神、物质的凝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凝聚中华民族智慧,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作品”[4]。凉山本土经典的界定,是包含了古今中外、各族人民以凉山本地为描写对象的经典,其形式既有传统诗文,也有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1.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的意义

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对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的道德指向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并因是本地经典诗文,又极易使诵读者将本土文化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引发个体情感体验的共鸣,激发个体对家乡的认同感,并最终通过诵读感知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从西昌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看,诵读本土经典诗文(含汉译彝文经典),既能丰富人文历史知识、传承彝民族文化,又能锻炼汉语表达能力、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总的说来,地方本土经典诗文的诵读,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人格、精神、心理等方面渗透,并最终养成学生求知、求真、求善、求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并最终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的内容

如前文所述,凉山本土经典的界定,是包含了古今中外、各族人民以凉山本地为描写对象的经典,其形式既有传统诗文,也有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但在民族地区高校中的推行,应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以歌舞艺术手段等艺术表现来多样化诵读的表现形式。

西昌学院现有在校大学生167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21%左右,彝族学生占80%。因而,诵读的内容既要有本土汉文诗文经典,又要有彝文诗文经典。景志明、王仁刚先生的著作《历代文人吟西昌—古诗文选读》、蒋邦泽、武谊嘉先生所著《凉山州古诗文选释》,可作为本土汉文经典诗文选择的重要参考,而彝族诗文又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本土特色,如经典作品《勒俄特依》讲述宇宙变化、万物生长、人类起源与彝族迁徙;《玛牧特依》讲述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特征与心理特点,训导人们在不同时期要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情操,要求人们和睦相处,社会安宁;《彝族尔比选》是彝族中的格言、警句和谚语等,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彝族克智选》选录了大量彝族生活中的说唱集子,选录的诗文具有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

凉山拥有极其丰富的汉语诗文经典与少数民族诗文经典,充满了极为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生活气息。是西昌学院大学生感知生活的最好来源。

3.开展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的方法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民族地区高校的本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成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和专门的课题组,遴选与推广本土经典,定期在学校、社会开展地方本土经典诗文讲座,普及本土经典人文常识。

二是建立专门的组织,以稳固的机构来承担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策划与执行。

三是大力推行本土经典诵读志愿者形式,以开展诵读比赛、诵读征文、夏令营活动、道德讲堂等活动为载体,将本土经典诵读带出学校,走进社会、部队、机关及社区。

四是重视本土经典的校本课程资源积累。在推行过程中,深入细致地挖掘出更多的本土资源,形成校本课程资源。

五是推行双语诵读。民族地区高校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只有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典的诵读才能将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达到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4.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的效果

通过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在学校、社会两个层面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学校来看,西昌学院成立太阳文学社、“知行书院”等学生组织,选举学生担任院长及干事,具体承办诵读活动,在校内开展诵读推广工作,对学校大学生定期开设经典诵读讲座与各类经典推广活动;西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地方本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西昌市四小将经典诵读与日常教学活动、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建设“书香校园”;礼州小学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文章,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西昌市第七中学在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进省级课题《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美德教育实践实施策略》;西昌民胜中心校彝汉双语诵读特色鲜明,以彝族古文献《玛牧特依》为基础,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玛牧特依经典诵读》等等。

经典诵读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充分,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挖掘民族地区资源,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各类校本课程资源,如:西昌二小校本教材《少儿国学素质修炼》、海南),海南小学校本教材《邛泸诗韵》、民胜中心校校本教材《小学生玛牧特依经典诵读》等,极好地完成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构建了和谐、生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的德育教育以更加生动丰富的载体有力地渗透到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层面之中,是良好、有效的文化育人的方式。

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并未停留、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是积极、主动与地方、社会相结合。由西昌学院学生、各界经典诵读爱好者所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经典诗文诵读带出学校,带进凉山各地。2015年志愿者团体先后两次到德昌县开展“传统文化弟子规亲子夏令营”活动,以“孝道教育”为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活动内容,“中国梦”为主导思想,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目的,深入学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面向学生、家长和义工开展经典和礼仪学习与操作,两次夏令营活动参加总人数达160多人;2015年由西昌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办,西昌市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团承办了西昌市“国学经典诵读”、“道德大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还得到了黑龙江“丹东国学大讲堂”多位大德老师的大力支持,对我市人民在凉山农校进行手语、传统文化进行培训,并在凉山民族师范校正式开展讲座;志愿者服务团甚至将经典诵读活动带进监狱和戒毒所,免费向监狱职工与服刑人员发送《弟子规》及相关资料20000余册,“通过生动讲授,让服刑人员明白一切罪恶都是自己所造,理应认真改过,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回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5]。

由此可见,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对诵读者人文素养的提升影响巨大。诵读者可通过诵读,学习、感知历史人文地方本土经典诗文,丰富诵读者的人文知识,在原有基本知识框架中,填补、扩充知识内容;又因地方本土经典诗文富含浓郁的乡土气息,与诵读者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强烈共鸣的同时,能陶冶诵读者生活情感与爱国情感,提升道德素养;再者,通过本土经典诗文诵读,能凸显诵读者人文个性,提升人文精神,实现诵读者人文素养的质的飞跃。地方本土经典诗文诵读过程中,大量优秀诗文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最后,通过地方本土经典诗文诵读,提升民族学生诵读、写作能力的同时,既增加了民族学生对汉文化、本民族文化的人文认知,又促进了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金焱,蒙雅森.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暨南大学学生人文素养状况调查报告[C]//程京龙.以德润身以文化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侨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1。

[2]柳霞,景志明.“诗意西昌”——本土经典诵读理论与实践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哲社版),2015(3).

[3]景志明.四川民族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哲社版),2015(3).

[4]四川省中华经典诵读指导大纲(试行)[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1.

[5]景志明.诵读国学经典建设文化西昌[M].历代文人吟西昌——古诗文选读·代序.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0

(责任编辑:董应龙)

Reading Local Native Classic Poetry to Improve Ethnic Region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Taking Xich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Xia, JING Zhi-ming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Sichuan 615013, China)

Abstract:The competence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carried on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nd got a big achievement already.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urg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s, proposes that reading the local classical poet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s in the humani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the richness of the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s and the meaning, content, method and effect by reading local classical poetry, and this discussion is useful to promote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s' college's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local native classic poetry; reading;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s student; humanistic quality

作者简介:柳霞(1981─),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研究方向:经典诵读。

基金项目: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JF09052);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收稿日期:2016-01-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6)01-0016-04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1.005

猜你喜欢

西昌凉山诗文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西昌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