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2016-03-04广西苍梧县石桥镇学田小学543116谭锦容
广西苍梧县石桥镇学田小学(543116) 谭锦容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广西苍梧县石桥镇学田小学(543116) 谭锦容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从文本解读中提炼出语用训练价值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用训练。教学中要紧扣文本语言,罗列遴选,提炼价值;聚焦语言特质,仿照形式,实践练笔;把握写作方法,整合素材,提炼修缮;依循文本意蕴,强化体悟,补充创生。
语用训练 语文 核心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必须要将重心聚焦在文本的言语上,创设各种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平台。
一、紧扣文本语言,罗列遴选,提炼价值
入选教材的文本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文本蕴藏的教学价值进行必要的选择,并借此准确定位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重点开掘出核心教学资源,将教学与训练的重点放置在对语言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课文至少潜藏着以下几个教学价值点:(1)以时间为序组织、铺陈素材;(2)详略取舍的材料设置;(3)鉴赏散文独特的言语风格;(4)紧扣表达的关键性词语,感知核心语言的表达效益;(5)借助资源背景,探寻文眼,掌握“知人论世”的阅读之法。
一节课的时间如何能包容如此多的教学价值呢?整合、删减就成了必然。基于新课标理念和课后思考题,笔者认为(1)和(2)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策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理应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而(3)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可将其与(4)进行巧妙融合,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的风格,形成初步的语言鉴赏意识;(5)在以往的教学中已有所涉及,且并不是这篇课文的显著特点,应大胆舍弃。
经过如此删减、融合的课程,不仅体现了文本的显著特点,更契合了学生真实的内在需要,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语言特质,仿照形式,实践练笔
教材文本中蕴藏着大量独特、典型的言语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仔细揣摩语言的深度内蕴之外,更要注重对其言语形式的提炼,引领学生在大量实践性的仿写中构建整体性的意义集合,为学生深入探寻言语形式的内在特点、感知语言运用的规律提供渠道。
如《秋天的雨》中有一段话:“你看,它把红色给了枫树……”这段话借助排比、反复的句式将秋雨对万事万物的滋润展现出来。教师引领学生感受语言魅力后,提炼出“它把()色给了()”的句式,引导学生练笔。
作者匠心独运的语句给予了学生典型的价值依托,为学生创设了有话可说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典型句式的高效积累。
三、把握写作方法,整合素材,提炼修缮
在回归写作本位理念的呼吁下,阅读教学的语用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遣词造句的层面,而要将视阈进一步扩展,引领学生关注作者对于写作素材的选择与处理。
说理文是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对典型事例的选择是说理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为例,作者分别选用了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三个人的事例。但说理文事件的描写注重对能够凸显中心论点的素材的聚焦、放大,而无需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在掌握这一特质之后,教师随后为学生补充了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事例。这一素材对人物描写得异常细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这篇素材作为课文的一个事例,是否妥当?学生意识到事例描写过于细致,有喧宾夺主之嫌,会让说理文变成记叙文。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根据说理文的需要,对这篇素材进行删减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合理的说理文事例。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依循着说理文的文体特征,对已经形成的现有材料进行整合梳理。这一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会选择材料、整理材料提供了历练平台。
四、依循文本意蕴,强化体悟,补充创生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文本自身并不产生意蕴,而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体悟与思考之后,文本才伴生出相应的意蕴。这样的认知过程能为学生丰富认知、强化对文本的感性理解奠定基础。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中有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教师可借助这段话引导学生以“逆境”为主题对阿曼达进行一次人物的聚焦特写,借助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的刻画,形象地展现阿曼达身处逆境、意志坚强的特点,从而与课文后面“了不起的父与子”形成鲜明的照应之势。
这种形式的语用实践,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拓展,还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反哺于文本的体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解读中提炼出语用训练价值点,在课堂实施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用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提升。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