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6-03-04江苏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校215325
江苏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校(215325) 韩 露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江苏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校(215325)韩露
语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品情,鼓励学生多积累并运用文质兼美的词句,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堂语感培养朗读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感实质上是一种心灵感觉,它无声无形,不可被量化。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熟读课文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和前提
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课文的熟练朗读,一切都是空谈。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多做准备工作,因为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首先,我们倡导学生在课前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其次,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学生可以用横线标示出来,揣摩它的断句方式并反复朗读。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语言结构,让学生养成辨析句子的好习惯。学生遇到一个句子,能够凭借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浅层次的语感就基本形成。
二、读中品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
(一)通过朗读与想象有机结合,培养语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维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边读书边想象。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者描述的那个具体形象的世界,并积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感受作者透过文字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如,《冰花》一文,有这样一句:“小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层层晶亮的冰花。”学生看不到冰花,对“晶亮”一词没有什么体会。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象如宝石、水晶般晶亮的冰花,想象自己早上醒来看到这美丽景象的心情。有了想象,文字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饱含惊喜、兴奋之情。
(二)通过朗读与比较分析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想要以单纯的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明显是不现实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进行比较分析。如,汉乐府民歌《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一句,在学生熟读后,教师要抓住“戏”字,先让学生回答“戏”换成哪些字也可表达相同意思;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些词中选用哪个词最好。通过对比朗读及讨论,学生明白了“戏”字用得最准确。
三、有感情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要环节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具有超凡的模仿能力以及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范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他们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去模仿朗读的技巧,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停顿、重读来表现文章的情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比如,对课文《奶奶的白发》的朗读,要用深情的语气,读出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和爱。
(二)开放朗读的评价标准
朗读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开放的。有感情的朗读是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情感表达也有所不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标准,而应该采用一种开放的评价方式。只要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非常投入地去朗读文章,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文章蕴含的情感,就应肯定表扬。
四、积累运用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一)积累优美词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积累,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文质兼美的词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的,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因此,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将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记于心,将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就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中多运用
实践中多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形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提升。
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品情,鼓励学生多积累并尝试运用所学的词句,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