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2016-03-04江苏苏州市实验小学校215007陆文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司马光图式文体

江苏苏州市实验小学校(215007) 陆文红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江苏苏州市实验小学校(215007) 陆文红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功能和语体特点,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其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适当关注文体,有利于教师正确地把握文本特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也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文本阅读图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文体意识教学目标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来组建单元,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鲜明的主题思想。在语文课上,教师都有意无意地避开“散文”“小说”这些概念,努力淡化语文知识。每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都凭着感觉和经验教着,学生也就这么学着。于是,读着课文,学生也会有疑惑和争论:课文叙述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每个文本都有其特点,这特点无外乎“文”和“道”、“言”和“意”,跟文章体裁息息相关。议论文和小说的语言特点是截然不同的,散文的情意表达自然也不同于小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其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适当地关注文体。这样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文本特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也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文本阅读图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文体意识有助于把握文章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提出:“阅读课,应当研究各种文体的教学。”他认为阅读教学中抓住各种文体的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思路,乃至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等特点。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黄山奇松》一文,教师解读思路一般就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若干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思想情感、重要词句的深刻理解与体悟。比如,紧扣“奇”字,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松树的“奇”,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词语来理解。又比如,从文中“饱经风霜”这一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松树怎样的特点?无疑,这样的以品读感悟为主要阅读方法的取向,忽略了《黄山奇松》最主要的文体特征。

再如,苏教版第六年级上册的《爱之链》一文,如果把这篇文章当成一般的记叙文来教,学生就会把这个虚构的故事当成了真人真事;或者学完后还在问:“是真的吗?怎么这么巧的?”这就说明陷入了忽视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误区。这是一篇小说,学习小说就不可能不关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要关注环境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爱之链》这篇小小说在结构上还有一大特点——“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种种意外及巧合构成了小说的情节魅力。教学时,只有在学生自以为都能读懂其实还没有看明白的地方适当点拨,学生才能真正受益,知道小说是怎么回事,怎么去阅读小说。

二、文体意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文体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明显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文体出发,从大处把握好文本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如,《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其中,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做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鲸比象还要“大得多”,读来生动有趣。学习这样的段落,要品味精准的文字、分析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有一个教师讲完课文后,布置了一项作业:把自己当成一只鲸,或根据课文内容或选择画面,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用上动词串串烧。从整堂课的思路顺下来,教师的意图是想在最后将读与写联系起来。她要学生把自己当成一只鲸,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生活。课堂指导时,教师结合图片展示,配上一段相当抒情、优美的自述旁白,作为范例。这样的方法固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明显偏离了说明文的教学目标,不妨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写法去写某种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能用上一种或者几种说明方法,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教学的目的是在于“教阅读”而不是“教课文”。学完课文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些信息,更要学会读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同时通过练笔能学到一些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如果能跳出框框,从文体的角度来确定这篇说明文的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作业就可能避免。把说明文教成了一般散文,原因在于教师的文体意识还不强。

三、文体意识促进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苏教版第八册的《说勤奋》是一篇论说文。有一个教师执教的时候重点讲解了文中司马光的事例。

(一)学习司马光的事例

1.司马光有哪些勤奋的表现?读读找到的句子。

(随后,围绕“勤奋”,教师启发学生去理解感悟)

(1)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能抓住这些词语来谈谈你的体会吗?

(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关注到“躲”这个字了吗?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勤奋呢?

(4)指导朗读。

2.司马光小时候读书就那么勤奋,长大后呢?读读找到的句子。

(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成年后司马光的“勤奋”)

(1)为什么这就是更加勤奋呢?

(2)“警枕”是怎样的枕头?舒服吗?

(3)猜猜看“警”是什么意思?

(4)把别人睡觉的时间用来学习,真是争分夺秒。(指导朗读)

3.司马光就是这样,小时候把别人玩的时间用来读书,长大以后用睡觉的时间来读书,因而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从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事例的时候,主要的教学思路是找出重点句子,品析关键字词,充分朗读,体会司马光的勤奋。单单就这一部分的教学而言,条理清楚。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段落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这么教的。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说勤奋》这篇文章,课题中的“说”在“汉典”上的解释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如:《爱莲说》《捕蛇者说》”。显然,这是一篇议论文。

不同的文体有其独特的行文规律。议论文的教学肯定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散文,教学基调应该是冷静、客观、理性的,议论文语言的理解感悟不同于记叙文、散文,对“情”不作过高要求,侧重对“理”的把握,应客观、理性。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不能如上文所述的那样讲得细、用情深。不妨分两个层次:小时候重点抓“躲”,突出孩童时期司马光的勤奋;长大后抓“警枕”,从问题“为什么要用‘警枕’?”入手,突出司马光用警枕,一动就滚,一滚就醒,一醒就起,一起就学的勤奋刻苦。课文通过司马光的例子来论证本文的论点:通往理想的桥梁是勤奋。因此,教学时如果陷在字词句中,反复研读司马光是怎么勤奋的,在“情”上用力过猛,而淡化了“理”,掩盖了司马光这个事例在文中的作用,那么就偏离了教学的重点。

四、文体意识有助于形成文本阅读图式,提升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逐渐知晓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本阅读图式。所谓阅读图式,就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认知结构。学生能不能读懂一篇课文,关键在于大脑中有没有具备能够同化课文中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图式是学生加工课文信息的基本知识框架,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主动发现、积极建构的质量,即阅读的质量。所谓文本阅读图式,就是指涉及文章本身的内容、问题、结构方面的图式。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形成文本阅读图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小说、散文、童话、神话、诗词、寓言、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这些不同类的文章通过比较,各显特色。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这些特点并非难事。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文皆有体,因体而教。在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学时,要从整体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标的学段要求以及课文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目标,进行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点,“要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学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崔峦)。比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学生就知晓一般说明文的阅读要点: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所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的效果,关键词句还体现了说明文的哪些语言特点。那同样学习《鲸》《长城》等说明性的文章,学生大体也能把握住阅读的重点。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线索,在矛盾冲突、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中理解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按照这样的图式阅读文本。如,学习《三打白骨精》《夜莺的歌声》《穷人》等小说,能关注这类文章的表达特点。

文体是文本的客观存在,文体是语文不可忽略的内容。有人提出:文体使语文成为语文,这不无道理。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纯粹地给学生讲文学知识概念肯定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但是中高学段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课文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教和学的过程,多往文体特征方面备备课,那学生能得到一些恰当的点拨,知道不同的文章类型有其不同的特点,阅读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薛法根老师曾经在他的博客上谈到文体,谈到语文中“人物、情节、环境”等名词术语:只要适合学生阅读需要的,且为学生所理解与运用的,我们当讲则讲,讲必讲好;那种读来读去,就是读不出滋味,或者读出了滋味却仍然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不是理想的阅读教学。因此,适当借助这些名词术语,把一些知识说得更加透彻一些,可以促使学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达到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学习新境界。

增强文体意识,教师的教学因文而异,更有侧重,学生能得到一些文学的启蒙,体会不同文体文本的表达特点,得到一些阅读的方法策略,这不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吗?

罗树庚.阅读教学更要关注文体特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6.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6-031

猜你喜欢

司马光图式文体
司马光砸缸之谜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司马光“警枕”夜读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