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6-03-04刘玉磊赵亚哥白
刘玉磊 赵亚哥白
(1.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2.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刘玉磊1赵亚哥白2
(1.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2.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高职教育是21世纪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要发展高职教育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培养出的人才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为支撑,依据特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引言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肩负着大批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而且社会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的认识也不到位。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研究,对于我们国家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认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力争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2]
二、研究现状
国内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例如,高福安等(2005)提出创新人才实质上就是知识创新能力,而知识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等构成的。付进军等(2011)认为,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缜密的创新思维,能够充分挖掘自身创能力,致力于追求和追寻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创新实践取得创新成果,为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为社会和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孟丽涛(2002)认为,它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杨杏芳(1998)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样式。
二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例如,邓小妮(2009)认为,现有的高职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局限性,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失去了教育本真,缺少考虑学生人格发展的问题;吴虹(2009)认为目前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在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比例一直偏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式多于实质,虚大于实,管理施教不到位;孟丽涛(2002)认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先后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模式的转变,但目前“人格为本”的模式强调单纯的“人格培养”势必削弱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模式,最后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胡胜(2011)认为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弊端:教学观念与时代需求的矛盾。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专业特色不鲜明,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三是如何培养创新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孟丽涛(2002)认为,要树立培养创新教育的观念,实施教学创新,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胡胜(2011)提出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标准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张军(2009)等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师功能重新思考定位,建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核心的人本教学模式;王翠琴(2009)提出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夯实学生创新基础,立足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研究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有了前期的研究基础,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以往研究还存在不少缺陷:首先,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定义不太清晰,究竟什么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有何基本素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有什么突出特征?其次,以往研究较少适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进行研究,大部分研究就事论事,没有在实证调查中取得一手调查数据,因此,得出的结语让人难以信服。第三,以往研究,对国外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较少进行系统地梳理,因此,对国外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把握不够。第四,以往研究,没有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可见,以往的研究的缺陷,为研究进一步探讨提供了机遇。
三、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创新浪潮在全球涌动,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兴起,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态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创新已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来抓新时期教育创新人才除了应具备以上普遍的基本的素质结构以外,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还要求教育所培养的创新人才具备以下一些独特的素质:其一,职业技能素质。其二,职场应变素质。其三,专业创新素质。包括不断发现实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提出创造性设想的能力、扩大知识面适应创新的能力等等。
[1]徐长发. 创新人才从这里起步:特色学校精彩案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刘晓欢,郭沙,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