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墨重彩的视听表达
——试论电影预告片的审美特征

2016-03-04向师仲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7期
关键词:陌生化陌生节奏

雷 波 向师仲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浓墨重彩的视听表达
——试论电影预告片的审美特征

雷 波 向师仲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电影预告片(以下简称“预告片”)是电影艺术经过高度浓缩的“副文本”,在风格样式和内容诉求上需同电影文本保持必要的一致性。预告片虽表面看来短小精悍,但其内部的审美特征却十分丰富。本文从极致视听、陌生情境和剪辑节奏三方面进行浅论。

电影预告片;极致视听;陌生情境;剪辑节奏

电影预告片滥觞于1912年的美国,高度发展于经典好莱坞时期,及至当下,预告片的形式及内容风格越来越多样化,早已形成专属于预告片自身的审美特征。当今社会,电影竞争愈演愈烈,预告片是否在行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营销和票房。预告片以高度浓缩的极致视听营造令人惊奇的陌生情境,配合扣人心弦的情绪节奏,引起审美主体的期待心理,从而刺激观众主动走进影院对影片正片进行审美鉴赏活动。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华纳兄弟和万达影业等国内外知名的电影公司都会斥巨资制作精良的电影预告片,以拉动票房收益。预告片诞生已逾百年,观众作为审美主体已在一个多世纪的电影鉴赏活动中形成了或稳固或多元的审美趣味。然而,当下之观影者似乎更倾向于从以下三方面汲取感官上的审美快感,以决定是否主动对电影成片进行观摩。

1 极致视听的高度浓缩

电影是视听综合艺术,预告片作为电影文本的精华,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影像系统,短小精悍恰好是预告片最为显著的外观特征,其长度通常在150秒以内。要想在短短2分钟的时间容量内直接刺激到观众的审美欲望,预告片必须极尽视听美感之能事。在预告片的视听符码系统中,内容和形式只有达到相辅相成,视听美感的传递才会表现得更加显著,因为,“内容的真理性和扎实性主要基于内容证明其自身与形式的同一方面”[1]。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2014年),正片容量169分钟,其预告片仅有2分18秒。该预告片中,神秘的宇宙空间、浩瀚的沙尘劫难、艰难的星际探索、恢弘的交响乐曲,无不从内容层面丰富了观众的视听感官;而其灵活的景别运用、流畅的镜头组接、悲壮的曲调风格、沉郁的画面结构则从形式角度将未知的星际穿越行为展现在观众面前,颇具冲击力。预告片18~22秒处,漫天黄沙侵袭大街小巷,一辆越野车沿着城市主干道漫无目的地缓慢行进,即便在车内,乘客们依然戴着口罩以隔绝沙尘,随后,肩负拯救人类重任的男主角戴着面罩走下车来,湮没在沙尘之中。这组切换略显急骤的中景镜头结合一瞬预示着世界末日的低缓深沉的乐曲直接将人类浩劫的绝望景象推送至观众眼前,令观众的悲剧美感和恐惧心理油然而生,令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触,由不得观众不在“移情”作用之下生发出“同情感”和“崇高感”。诚如博克所言,“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凡事能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2]。而在预告片的1分34秒~1分50秒,本就不长的预告片文本用16秒左右的容量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险的液态星球,海啸风浪高耸如同苍山,人类渺小恰似蝼蚁,镜头景别在近景和远景的两级紧促交替,使原本就有的危机感急遽攀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将观众的期待心理拉至顶峰。

不可置否,创作者将极致的视听感浓缩在不足两分半钟的预告中,让观众提前领略到《星际穿越》的艺术魅力,为其全球范围内获得超高票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陌生情境的惊奇呈现

人类永远都渴望在陌生化的情境中探求未知的事物,电影艺术本就是人类梦境的延伸,在电影当中,观众可以接触到更多奇特而陌生的故事,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永不消止的猎奇心理。在对预告片影像系统的审视过程中,陌生化效果的营造则显得更加突出,它必须让观众在正式观影前即调动起内心的鉴赏欲望,使其审美期待心理更为暧昧和浓烈,从而促使观众主动在影院完成电影观赏活动。

陌生化效果是由惊奇感催生的。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惊奇”的说法,其后,黑格尔对此进行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惊奇感”的概念。艺术源于生活的宗旨信条贯穿古今,但“惊奇说”认为,惊奇感才是艺术得以存在和持续长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惊奇感正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活动的“动力因”。所以,艺术情境的营造必须跟粗糙的生活素材隔出距离,带有更高层次的新鲜感。乔姆斯基这样解释:“当一些现象太熟悉,太‘明显’时,我们就觉得不必对其进行解释了。”[3]同样,如果预告片展现给观众的现象太熟悉、太明显,甚或直接是对生活现实的同比例复制,那么观众绝对难以轻易掏腰包心甘情愿地在黑魆魆的封闭空间里瞻仰本就熟悉的生活片段。科幻魔幻类电影预告片催生的惊奇感自不必言喻,如《盗梦空间》(2010年)和《哈利波特》(1999年),梦境世界和魔法人生本就不是真实的,预告片所传递的陌生化效果直接勾起了观众不能自足的猎奇心理。就连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现实主义电影,也会在预告片中让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见出距离感,《解救吴先生》(2015年)预告片中,刘德华向观众叩问“吾先生是谁?”“吾先生怎么了?”“吾先生在哪?”,置身事外的观众们未尝知晓。看完预告片后,惊奇感和陌生感充盈审美个体内心,催其在完整的影片观摩活动中亲自探寻吾先生的离奇遭遇。

陌生感还需在惊奇之中暧昧延宕。预告片只是个缩影,它是对影片文本高比例压缩后的“副文本”。与电影正片相比,预告片传达出的陌生化效果更加暧昧。在对电影正文本的欣赏过程中,观众的审美心理实现了由陌生到不陌生的转变,电影文本建构的影像时空和叙事体系从不明晰变得明晰。而在对预告片的观赏中,观众的惊奇感和猎奇心理非但得不到半分缓解,反而变得愈发强烈。预告片的影像体系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观众由不知情人转变为半知情人,让本来完全不懂的陌生故事变得似懂非懂。这种悬而未决的暧昧的惊奇感使预告片的陌生化效果得以延宕,成为引导观众主动观影的审美催化剂。在《超体》(2014年)预告片中,创作者以时间线索为序,将女主角露西由普通女孩儿转变为百分之百超体人类的惊奇过程浓缩到两分半的文本里,然而,露西为何发生转变?转变过程如何惊险?超体人类有何异能?诸多问题还是悬而未决!故事依旧显得陌生而暧昧。

3 剪辑节奏的扣人心弦

电影节奏是“电影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它表现为连续而又有间歇的运动,也是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主要因素。由于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4]预告片的节奏同样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预告片的剪辑节奏应该比正文本更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致可分为三种节奏模式。第一种是“缓-急-缓”模式,即预告片的视听符码依据一定的叙事逻辑呈现出一种由缓节奏“起”,急节奏“转”“承”,缓节奏“合”的视听风格,该模式利用了电影艺术中叙事元素起承转合逐级推动的递进关系,将审美体验中紧张与松弛的心理状态潜藏于预告片文本中,使观众能于潜移默化中得到一种张弛相济的快感。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预告片中,文本前45秒画面节奏平缓,背景配乐低沉,恰似暴风雨前的宁静,预示着危机即将来临;45秒~1分08秒间,危机慢慢升级,蝙蝠侠遭遇磨难,镜头节奏慢慢加快,背景配乐也稍渐紧促;1分08秒~2分04秒,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归来,善恶冲突愈演愈烈,预告片的画面和声音也随着叙事元素越变越紧张;2分04秒至预告片结尾,蝙蝠侠载着美女离开,文本节奏重归缓慢,紧张感顿然松弛,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遐想空间和审美期待。第二种是“急-缓-急”模式,该节奏模式可视为前种模式的“逆模式”。内地电影《老炮儿》的预告片便属于此种模式,预告片前25秒,老炮儿被打,节奏略微急促;中间40秒,画面配上了《啊朋友再见》的俄罗斯民歌,略缓略沉,带有抒情性质;最后25秒,节奏突然变强,画面和声音均被加快,老炮儿的镜头配合紧促的背景配乐在文本中快速闪现,或悲或喜,或哀或乐,以急缓急三段式变化的形式特点制造了必要的紧张感。第三种是“缓急起伏重复交替”模式,即预告片的剪辑节奏在叙事逻辑之内表现出缓急情绪起伏交替的状态,该类预告片文本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忽快忽慢、忽急忽缓的视听符码系统。此类预告片中,无论是镜头的切换,还是背景音乐的运用,都在尽量营造一种明快的、MV似的镜语风格,映射出后现代社会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在《归来》预告片中,声画组合方式乎轻盈、乎紧张,叙事元素的运用乎热血、乎绝望,视听符码共同展现了沸腾年代里的一段旷世之恋。可以说,《归来》预告片将诸多零散的电影素材组合进一个缓急节奏起伏交替的文本中,升华了影片的审美品位,激荡了观众的期待心理,让观众能够在微缩式的“副文本”中提前领略影片的感动。

4 结语

预告片所彰显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它总能在审美过程中将各种表现手段凸显到最大的程度,同时兼顾到各部分的和谐统一,不让任何因素脱离整体美感。现如今,预告片已成为稳固电影票房的重要保障之一,而能否制作出精良的预告片以提升电影的票房及影响力,还需从极致视听、陌生情境和剪辑节奏三个方面努力。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乔姆斯基.语言与心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雷波(1988-),男,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猜你喜欢

陌生化陌生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熟悉又陌生的“”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YOUNG·节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