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困惑突破
2016-03-04邓法珍
邓法珍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困惑突破
邓法珍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我们苏锡常地区小班化的教学,必须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开展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差异,使每位学生都有在数学课参与的机会。小班化教学体现一种智慧,一种方法,一种价值观。但其中也有好多问题和困惑,我就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困惑的解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现存的初中小班化教学数学课的几个困惑
现在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但还普遍存在一些集中的困惑,以下几个尤为明显:
1.小班多少人才是最科学、最有成效。
2.小班合作怎样开展,怎样讨论更有成效的。
3.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怎样布置作业能将教师与学生有效地结合起来。
下面开始尝试突破三个集中的困惑。
二、困惑突破一:班级人数的合理调整
小班化教学中,一个班级的人数多还是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一个班教学质量的好坏。如果人数过多,部分学生肯定会因听不清教师上课而影响成绩;人数过少,课堂气氛就不会热烈,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不好开展,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肯定不高。那么多少人才是合理的呢?为了这一问题,设计了同样的两节课分在两个平行班试上。
班A:人数28人,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都听得很认真,个别学生对于新的问题敢于提出,主动性较强,且从课堂的作业情况来看,将近96%的学生都已经把方程组的解法的内容掌握。
班B:人数52人,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抬头认真听课,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举手发言多,但从课堂作业情况来看,只有79%的学生已经掌握了。
以上调查,班级A的教学效果较明显,人数在30人左右比较合理,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困惑突破二: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开展
小班化教学中,小班小组合作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题目,小组可以通过交流,共同商讨、完成。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现象: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真正去思考讨论的很少。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都动起来解难题呢?列举一些“拐弯”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可以画图,可以类比等新思路,比学生自己思考得更快,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所以有效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困惑突破三:利用作业促进师生交往
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往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由于班级人数30个左右,师生接触最多的就是作业互动,怎样利用作业来促进师生交往,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我认为在小班化教学中对数学作业的有效操作,有利于师生的交往。而数学作业要有效操作,就要做到“三精心”:精心布、精心批、精心讲。
(一)精心布
1.实践性作业
数学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实践数学。深入社会,调查社会各种各样的数学疑问,提出自己的设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综合素质。这个精心可以让学生早点融入社会,产生乐趣。
2.差异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是全班一起布置,一样难度,一起评价。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也就体现了分层作业的优势。
通过专家调查表明,碰到难题,学习中上的学生会主动询问老师;而学习后进的学生遇到不会的,询问老师的就很少,几乎没有。只有通过师生合理、有效的分层作业,才能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二)精心批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上,可以用以下几种精心批改的方法:
1.点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几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的情况,看是否有遗漏和要补充的,以便进行一对一辅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自批
作业做完后,教师把解题过程投影,给出各种解法,每个学生对照,自己批改作业,相互检查。对于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便完善答案。
3.面批
将作业按5人分学习小组,指定一名尖子任组长,共同分析习题的过程及答案,教师统计各组意见后公布答案,然后各组学生提出异同,进行批改。
上面的批改方法,教师可以选用、合用,以完善作业的批改,还能使教师从繁琐的作业批改中脱离出来,从事更有效的研究。
(三)精心讲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一定要从这两方面考虑:
1.家庭作业是学生回家自学,独立完成的直接反映,反映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绝不会以分数论好坏,但是态度很重要。虽然也打上批阅符号,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打不同批符的内涵,互相较量的氛围也会产生,有利于学生在竞争中更好地完成作业。
2.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一定要客观、公平,以表扬、向善为主,让学生能明白自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优秀的数学教学像一首诗,像一幅画。学生会沉醉在诗中,会陶醉在画里,呼吸着“小班化”的氧气,拥抱着美好的数学未来。
[1]高士洲.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2(10).
[2]孔令章.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