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对策探究
2016-03-04李红顺
李红顺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三中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对策探究
李红顺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三中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课为基本的科学课程,物理最重要的方法是物理实验法,实验教学也一直受到了物理研究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授新的知识时,如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学生能快速集中到课堂上,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自主学会探究世间万物所存在的物理规律;当然,在课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实验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研究
在学习相关物理内容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探究。初中物理在科学探究的形式上丰富多彩,有的是课堂内的实验探究教学,有的是社会调查活动,有的是课外的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探究,为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方面的参考价值,更好地帮助教师领会实验教学的优点,有效落实新课改下的新要求。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进行探讨。
一、改变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逐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验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将初中物理实验的两种形式应用到教学中。
1.教师边演示、边引导
演示实验的教师要边演示、边引导,让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相应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学会选择有趣并新奇的实验进行演示,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说明物理的规律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商量演示的方案,提供较丰富的素材资料,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有的具体认知,设计相适应的实验现象,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杯水、一支笔完成这个实验。通过演示笔在水中的弯曲程度,让人误以为水可以折断筷子。其实,这就蕴含了物理知识,逐渐引导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从外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断一样。
2.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不应该过于具体地讲解实验的相关知识,要努力创造一个充分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脑的环境。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真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新课改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更高,所以学生实验变得更注重趣味性,简单易行。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就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完成任务。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此次实验的道具:蜡烛、凸透镜、光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再由小组组长发表本组的想法。首先,要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驾上,在点燃蜡烛之后,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烛焰、凸透镜以及光屏的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老师提问,保持蜡烛的火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我们移动光屏的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这是什么原因?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有的组说:“是因为蜡烛的火焰、凸透镜以及光屏的位置不等高,让最终的像成立在了光屏的外面。”还有的小组说:“如果蜡烛放在焦点的内圈,就不能形成像。”当然第三个小组通过讨论得到了除此之外的第三个答案:“由于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此时也不能形成像。”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只是教师简单地说出其中的规律,学生并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也使得学生对实验充满了兴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改变实验教学的评价模式
课改的要求是,要不断建立逐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学生多发面发展的可能,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中考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相关考核,并且要努力探索出一个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新方法。当然,对于评价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改进,不能再以一次实验操作的成绩就评判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档案袋评价方式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模式。该方法强调从学生的第一次实验开始,教师就要细心观察该名学生在哪些方面有长处,要把他们的实验记录下来,学生实验的这些点点滴滴就成了评价学生能力的相关依据。但是此种方法时间长、效果差,所以,教师要把考试和档案袋评价模式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评价。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对实验教学都给予了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课堂阅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怎样写,更要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写”,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鼓励学生勤写读后感,培养情感。如,在教学《阿炳在1950》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阿炳街头卖艺画面,引发情感。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情感世界。
三、从点滴做起,锲而不舍——锤炼意志
写作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写作活动中学生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困难,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学生作文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甚至不完成或抄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
首先,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节活动,参加校运会活动,参加“五四”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但使学生写作文有了素材,同时,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也磨炼了意志。我们每个班级基本有些体育特长生,诸如击剑能手、长棍与剑术高手,我们可以利用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进行武术锻炼,再将这些体验写到作文中。其次,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锻炼意志。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的活动是学生锻炼意志的最好办法。再次,勤写作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意志,平时可布置学生写周记,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让学生每天摘抄、学习一句格言等,教师不定期检查,督促、表扬、鼓励。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眼界得以开阔,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意志也得到磨炼。
作文效果的及时反馈,特别是适时表扬,能强化学生的写作意志,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比如,赏析学生的佳作、为学生的作文投稿,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强大动力。特别对写作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了成语等方面适当表扬鼓励,这样就可使其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逐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总之,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脚踏实地学习,使学生写作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动机、情感、意志品质,教师在指导教学,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就可以产生强大推动力,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谷丹丹.初中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