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2016-03-04韩桂华遇常红孙雪丹鲍秀琦
韩桂华 遇常红 孙雪丹 陈 刚 鲍秀琦 颜 玉 罗 兰 郑 强
(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韩桂华遇常红孙雪丹陈刚鲍秀琦颜玉罗兰郑强
(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一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摘要〕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UC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传统治疗组及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可以降低UC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IFN-γ 及IL-6水平,还可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调节肠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UC的治疗。
〔关键词〕青春双歧杆菌;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溃疡性结肠炎(UC)与遗传、环境、感染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其中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尤以某些细胞因子的调节异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在UC患者的结肠黏膜中,这些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中,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是引发UC的机制之一〔1,2〕。UC的治疗中监测某些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可评估炎症程度和疗效。本文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来源的青春双歧杆菌对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材料活动期UC患者36例为UC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1~68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20例,均来自健康体检者,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和风湿性疾病。治疗时UC组分为传统治疗组18例和双歧杆菌治疗组18例。
1.2试剂和仪器青春双歧杆菌从市售的丽珠肠乐中复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均购于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G5033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1.3方法治疗前后分别采取各组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FN-γ、IL-6及IL-10的水平,并比较UC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UC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FN-γ、IL-6及IL-10的比较UC组TNF-α、IFN-γ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IL-6及IL-10的比较传统治疗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传统治疗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比较±s,ng/L)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与UC组治疗前比较:2)P<0.05
第一作者:韩桂华(1966-),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疾病研究。
3讨论
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大量研究表明,其病因是多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和感染因素更加引起人们关注,肠道的微生态失调与UC有关〔3〕,主要表现为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数
量减少、以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腐败菌数量增多〔4〕。益生菌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减弱而且益生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减少等都参与了UC的发病〔5〕。 因此,近年微生态制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改善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腹泻及缓解炎症性肠病病变反应等,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益生菌制剂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应用较多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酪酸梭菌及粪肠球菌等。Laparra等〔6〕发现双歧杆菌能抑制麦角醇溶蛋白诱发的细胞毒性,并且抑制肠上皮促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炎性标志物转录因子(NF)-κB、TNF-α、IL-1β明显降低,可能对克罗恩病患者存在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另外,IL-10基因敲除鼠因可自发形成类似人类结肠炎,所以常被用于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动物模型,韩华中等〔7〕证明两歧双歧杆菌可以使 IL-10基因敲除鼠的促炎因子TNF-α、IFN-γ及IL-1β的浓度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青春双歧杆菌能减轻肠道炎症,使肠道免疫功能失调得到调整,其调整机制可能为青春双歧杆菌定植于肠道后形成优势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使由LPS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中启动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因而TNF-α协助IL-6诱导凝血酶形成导致的黏膜微循环障碍作用也减弱。另外青春双歧杆菌产生的丁酸等短链脂肪酸改善了肠上皮细胞的机械屏障,而且青春双歧杆菌优势菌群的建立还改善了菌群屏障和免疫屏障,从而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得到缓解。
4参考文献
1丁伟群,林廉金,徐三荣,等.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白介素水平的变化〔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28(4):330-3.
2卢艺涛,高峰,姚桂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35-6.
3Widsinski A,Loening Baucke V,Herber A.Mucosal flora in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an overview〔J〕.J Pharmacol,2009;60(suppl16):61-71.
4陈玉霞,詹学.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8):1561-3.
5台卫平,罗和生.短链脂肪酸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96-7.
6Laparra JM,Sanz Y.Bifidobacteria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uced by gliadins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via modifications of toxic peptide generation during digestion〔J〕.Cell Biochem,2010;109(2):801-7.
7韩华中,梁勇,石忱长,等.两歧双歧杆菌干预周期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上皮屏障保护作用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3):3203-10.
〔2015-07-25修回〕
(编辑李相军/滕欣航)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S2014-015)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4-088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