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咬文嚼字”
2016-03-04葛晨晨
葛晨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就是让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来获得意义。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更准确地把握数量关系,这对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数学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这还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数学中如何通过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让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呢?我觉得数学教学中需要“咬文嚼字”。
一、咬住“符号”,嚼出“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数学符号其实是一种精炼的数学语言,也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等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符号。
在我们的数学练习中,随处可见的就是大量的数学符号,这些数学符号都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就是把两样物体合起来;“-”就是从一样物体中去掉一部分……让学生明确这些数学符号的含义,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隐藏在题目中的“符号”,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符号阅读能力薄弱,有部分学生连直观的符号都会看错,例如:
53+8=47-20=48-9=
37-8=29+20=74+9=
学生在口算以上算式时,有的人把下面一行的“-”都当成“+”,而“+”则当成“-”来完成的。更不用说那些隐藏在文字中的“符号”。例如:“草地上有25只白兔,又跑来4只,一共有多少只?”这题隐藏的符号就是“+”。
例如:“校园里柳树和杨树一共有35棵,柳树有20棵,杨树有多少棵?”这道题隐藏的数学符号就是“-”……
又如:“求谁比谁多多少或者谁比谁少多少”也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这时题目中隐藏的数学符号就是“-”。
再如:在用人民币购物时已知“付出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也就是求“原来有多少钱”,这时隐藏的符号就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仔细读题,我们要善于找出文字中隐藏着的“数学符号”。咬住了数学符号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咬住“关键字”,嚼出“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比较少,所以要他们把题目读完整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教师应该要培养学生寻找题目以及问题中的关键字的能力,因为只要找到了关键字,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一道题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重要的是你找的关键字是什么,关键字不同对于题目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解决问题的“航向”也就会不同。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把握住这道题目的关键字是什么?只有咬住了关键字才能找出这道题的正确思路。
三、咬住“数据”,嚼出“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会有很多的原始数据,但是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原始数据并不是全部都需要,我们要选取有用的数据。例如“学校有47个篮球,一年级借走18个,二年级借走24个。一共借走多少个?”这道题看起来很简单,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是其中有3个数学信息,也就是3个数据,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这3个数据并不是全部需要,我们只需要选择其中的2个数据就够了。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会选择这些数据,他们往往会选择最前面的两个数据,把他们加起来,当发现老师给他们的答案上批了“×”之后,他们就会把加法改成减法。通过和错误学生的对话我发现,他们根据老师教的内容先找关键字,发现关键字是“一共”,所以用加法,这一步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接下来他们拿笔就把前面两个数据加起来了,他们并没有发现这题中还有一个关键字“借走”,我们要求的是“一共借走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数据是“一年级借走的18个”和“二年级借走的24个”,把他们两者合起来,在这道题目中“47个”是一个无用的数据。
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先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字,然后根据关键字进一步找出有用的数据。只有咬住有效数据之后,我们才能利用数据以及符号,正确写出过程。
四、咬住“问题”,嚼出“结果”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从问题出发,没有问题,研究也就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也要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问题问什么,我们就要求什么。例如:
[\&排球\&足球\&羽毛球\&原有\&32个\&40个\&\&借出\&10个\&\&22个\&还剩\&\&8个\&4个\&]
这是一张图表,首先要让学生看懂这张图表,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这张图表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第一个排球:原来有32个,借出了10个,还剩多少个?咬住问题“还剩多少个?”,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都知道“原有的个数-借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所以求“还剩多少个?”要用减法进行计算。第二个足球:原来有4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这题要求的是“借出多少个?”根据数学表达式“原有的个数-还剩的个数=借出的个数”,所以求“借出多少个”还是用减法计算。第三个羽毛球:体育室原来有一些羽毛球,借出22个后,还剩4个,体育室原来有羽毛球多少个?这题是求“原来有多少个?”根据数学表达式“借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原来的个数”,所以要用加法计算。三道题目,虽然在同一张表格之中,但是他们求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解决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只要牢牢“咬住”问题,就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数量关系,再把找到的有用的数据代入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把问题解决。
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把以前学到的所有数学知识都整合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更加需要大家仔细读题,咬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咀嚼出题目中所隐藏的数学符号等,通过咬文嚼字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
【作者单位: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