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04刘瞳
刘瞳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想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应从小就开始培养,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渐渐领悟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推动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更是增添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这不仅发挥了多媒体自身优势,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还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最终提高了科学教学的成效。
一、采用多媒体建立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而如今将多媒体技术纳入情境教学中,把图文和声音纳入多媒体中合为一体,这让画面更加生动又形象,给学生眼中清晰的视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建立自学学习探究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自主性,发展探究能力,在早已建立好的情境中将精彩纳入其中。
比如:在《倾听声音》教学中,教师课前将搜集好的各种动物声音播放出来:羊叫、鸟叫与牛鸣声等,在播放物体发音课件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声音进行辨别。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又形象的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探索声音的兴趣,对学习物体发声的原因奠定良好基础。实践证实,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建立情境,激发兴趣”,将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好比它像块“磁石”一样,能快速让学生进入角色,全神贯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
二、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一)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是有限的,课本中有少许内容的语言和文字是很难解释的,这便造成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冲破教学重点。
例如:在《流动的水》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流动的水具有力量以及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课件中选用课本中四幅图,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自然界中如同镜子一样的静水、奔腾咆哮流动的水等不同形态,同时还选用课外资料展示海浪、瀑布的状态,从而有效加强活动的趣味性,更是让学生体会到流动的水中蕴藏着较大的力量。课文重点想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采取模拟对比的实验措施,在不同高度的水杯向水轮上进行冲水,学生渐渐发现水位在高处的冲击下会使小水轮转得更加快;再使用粗细不同的水对小水轮进行冲水,学生也会发现水量较大也可使小水轮转得快。经直观动态模拟实验画面后,学生便快速掌握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以及水轮转得快的原因。
(二)小学科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小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中,由于长时间受到常规实验仪器与材料等长短原因的限制。如果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则收不到预期实验效果。然而,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实环境中难以完成的科学实验纳入其中,可有效弥补其中不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地球近邻——月球》课堂中,教师采用皮球涂墨的方式来模拟月相的变化,学生便很难观察到月相中的变化规律,通过使用多媒体多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学生观察起来便容易很多。
(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自从多媒体纳入课堂中后,不仅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变得生动,还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了。比如:在《电铃响叮当》教学中,课本中的图片能说明电铃工作的原理,但大多数学生听起来却都懵懵懂懂。此时,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铃剖面和动画相结合,将电铃整个工作原理进行展示,学生才能清楚了解到电铃在通电后,电流经过弹簧片和螺钉相触碰而进入电磁铁后,产生磁性去带动铃锤,然而铃盖被敲响。由此可证实,借用多媒体形象、直观与生动的特点来展现,若用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突破了教学难度,加强了课堂质量和成效。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实验周期
在科学实验中,有的实验是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观察对象变化过程,有的一周、二周或者更长时间等,因此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上述难题进行解决。例如:《种子的萌芽》《月相变化》等,实验的时间都较长,教师在课下搜集相关动态影像资料,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并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合上述,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科学实验课堂中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提升教学方案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自主积极性,还能降低实验教学的难度,减少实验时间以及能规范实验操作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比较多,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一小学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