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4唐方江
唐方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为此,本文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现代化的气息与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高效科学课堂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面向未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自己,打破学科的限制,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本质,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信息,利用PowerPoint、Word、Excel 等软件,编写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还可以将丰富的图像文字融入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内容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形成多元化教学课件。例如,教学“天气与植物”“植物的生长”等内容时,提前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相关软件处理,做成精美课件,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从而为有效课堂打好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效的学习效率需要建立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之上。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书本上内容,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同时还使得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实际生活,导致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实现教学的动态延伸、内容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可爱鲜活、色彩鲜艳的文字和动画比较敏感,而信息技术恰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特点对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水”这一节内容时,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将卫星拍摄的地球表面的视频片段配上优美的音乐,当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看着地球上的水时都注意力非常集中,还有部分同学都在那边看边感慨地球的美妙等,这样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们学习本课内容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这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点出了观察能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天生有着注意力容易出现分散,不能够持久地保持集中的特点,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激励他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形象、生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各种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捕捉事物特性,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分析其本质,掌握观察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节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记录校园里植物叶的变化等,还专门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植物从发芽、生长到长大开花结果的特效视频,还有一年四季植物变化的特效视频,这些视频资料的展示,让学生从课本上,特别是因为时间短等问题造成的观察不到的一些植物变化都看得生动直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教学应注重交互性,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机对话。因此,一份优秀的教学课件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使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形成。科学课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才能通过多重互动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前学校中使用最多的课件是PPT、Flash、Author ware等,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最好还是使用FrontPage、Dream 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因为这一类软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聊天室”“博客”“论坛”等方式实现人机互动,并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便于教师编制以教学资源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课件。如果在课件中设置相关网页链接,还可以直接通过该课件浏览网页,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相融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科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部新区翠云小学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