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给宝宝看病的?
2016-03-04薛征
薛征
“望闻问切”四诊法,作为中医鲜明的诊疗手段,在呵护宝宝健康成长和诊疗宝宝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父母在带宝宝寻求中医治疗和调理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医的诊疗方法产生好奇,中医是如何给宝宝看病的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宝宝的身体特点和中医特色“四诊法”进行简单介绍。
望诊
1.望面色:
正常宝宝的面色红润。如果出现面色偏白,多提示宝宝有寒证或者虚证。偏红,多提示宝宝有热。偏黄,多提示宝宝脾虚或着体内有湿邪。偏青,多提示宝宝有寒证,或存在某些部位的疼痛,或体内有瘀阻的情况,或者是受了惊吓。偏黑,多提示宝宝体内有寒证、疼痛、瘀阻或水液在体内异常停聚的现象。
同时在中医里,“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医生会根据不同部位结合面色的异常来推断病情。
2.望舌:
正常宝宝的舌头柔软,颜色淡红、润泽,运动自如,有干湿适中的薄苔。
舌体:如果发现宝宝的舌体比较胖大,周边齿痕较多,多考虑为脾肾阳虚,或者有痰湿留在体内。如果宝宝常常用舌舔口唇,导致口唇边发红或脱皮、发痒,多是因为脾经有热。如果舌头颜色淡白,多考虑存在血虚。舌红,舌苔却很少,多考虑体内有虚火。
舌苔:如果舌苔偏白,多提示体内有寒象。舌苔偏黄提示体内有热象。舌苔又黄又腻,考虑体内有湿热。舌苔厚腻,同时不爱吃饭、肚子胀或者便秘,多考虑食积。此外,如果出现不正常的舌苔颜色,要询问父母在就诊前是不是给宝宝吃了什么带颜色的食物或者药物。
此处图中文字,粘膜要写成黏膜!
3.看指纹:
看指纹时,要固定住宝宝的食指,用拇指将宝宝的食指从指尖向手腕的方向轻轻推几次,观察指纹的显露位置。
正常宝宝的指纹大多颜色淡紫,部位不超过风关以上(如图所示)。如果指纹浮显露,很明显就能观察到,提示病邪多在肌表;若指纹不容易观察到,提示疾病在体内。指纹颜色鲜红明显,多是感受风寒;色偏紫红,提示体内有郁热;色偏青紫,提示体内有瘀和热。如果宝宝指纹推的时候感觉涩涩的,不流畅,多提示体内有实邪。指纹显露的部位越靠近指尖,提示病情越重。
闻诊
1.听声音:
主要是听宝宝的哭声、呼吸声、咳嗽声是否有力以及声音的特点来判断疾病。
一般来说,宝宝哭声洪亮、清亮为正常或病情较轻;哭声微弱无力或者尖锐多为病重。对于呼吸声而言,正常宝宝呼吸均匀调和。如果听到哮鸣音提示有哮喘;如果突发呛咳,面青,要考虑是否是异物堵塞气道。通过咳嗽的声音、是否有痰、痰的颜色以及是否容易咳出来等情况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情况、性质。
2.闻气味:
通过闻宝宝口中的气味、呕吐物及大小便的气味来判断疾病,例如:宝宝口臭,多提示肺胃中有积热或者伤食;大便酸腐臭秽,多是因为伤食。
问诊
因宝宝语言发育尚弱,不能自主客观表述病情,此项常需由宝宝父母或照顾宝宝日常生活者回答。因此,带宝宝就诊于中医医生时,最好由宝宝父母或和宝宝日常照顾者陪同,以方便问诊真实,更好地综合判断病情。问诊常包括以下几点:
1.有无发热:
如有发热,包括发热时间、持续时间、最高温度。当宝宝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一般主张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浴,或将医用酒精稀释至30%~40%擦拭腋下和腹股沟处,帮助机体降温。多给宝宝喂温开水,或以果汁、淡糖水代替。当体温超过38.5℃,一般建议宝宝口服退热药,常见的有美林、泰诺滴剂。喂服退热药会增加出汗,故应及时给宝宝喂水。父母应注意避免一次性喂水过多,要多次适量,以免增加宝宝机体的负担。
2.出汗情况:
如有出汗,包括出汗的量、部位以及时间等。宝宝出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渍;出汗过多时注意及时更换衣物。宝宝出汗的常见部位有头部、颈部、胸背部等。汗出时间包括晚上和白天,一般认为晚上盗汗偏气阴虚,白天出汗多偏气阳虚。有部分宝宝汗的颜色偏黄,大多因为脾弱生湿。
3.大小便情况:
包括大小便的次数、性状、颜色等。宝宝大便几日不解,脐周可触及结块,一般可认为是便秘。宝宝一天中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多,且水分多,可认为是腹泻。观察宝宝大便性质和颜色,如有饮食不节,大便可见夹杂不消化物;如体内有热,大便常臭秽;如风寒外感伤及肠胃,常为稀水样便或如蛋花状。
4.饮食:
主要包括宝宝有无偏食、挑食和最近饮食量是否有变化。主要辨识疾病与脾胃运化功能之间的关系。宝宝不善于表达,哭闹和饮食量改变为其主要表达方式。
5.睡眠:
睡眠的时间、睡眠的质量等。如患有佝偻病的宝宝,会出现夜间哭吵、盗汗等。
小知识:为什么称儿科为哑科?
儿科自古被称为“哑科”,因宝宝常不能自主诉说病情。尤其是0~3岁宝宝,常由家属代诉,可能就会出现遗漏症状,或家属观察到的状况与宝宝本身感受到的症状不一致的现象。因此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耐心细致的观察。
切诊
1.脉诊:
3岁以下的宝宝,用看指纹代替脉诊。3岁以上的宝宝,中医常以食指或拇指按压宝宝寸口部进行切脉。宝宝脉象不如成人复杂,常见如浮、沉、数、有力和无力。
2.按诊:
主要包括囟门、颈腋、胸腹、四肢和皮肤。宝宝因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其特有的生理标志;同时外邪侵袭,身体反应变化快。按诊前,需搓手使双手产生热度,以免直接接触宝宝肌肤时引起宝宝不愉快的反应;以指腹按诊,动作要轻柔,避免指甲戳伤宝宝皮肤。
按囟门:宝宝前囟门一般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一般在2~4个月闭合。如超过生理年龄而囟门未闭,常表示宝宝有发育迟缓可能。常见原因有先天不足,或后天补钙和饮食添加不适宜。如囟门在生理年龄前闭合,或出现隆起,考虑宝宝是否有补钙超量,或邪热内扰,热盛生风,致囟门紧张隆凸。
按颈腋:淋巴作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当宝宝生病时,表现为肿大,或热或痛。颈下和腋下属淋巴分布部位,正常淋巴一般不能触及。按诊主要是辨识是否有明显淋巴肿大,肿大的粒数,是否有疼痛,是散在还是成串分布。
按胸腹:主要观察是否有骨骼生长异常和心脏跳动异常。如长时间缺钙的宝宝可能肋骨外翻;咳喘或发热的宝宝,心率会较正常增快;便秘的宝宝常可在其脐部左侧触及小硬块,多为粪块未及时排除,内积成块所致。
按四肢:宝宝因疾病或调养不周,容易造成手脚发凉,或手足心易出汗。手足心热,常见原因为食积发热,日常护理应注重宝宝饮食健康。宝宝高热时,如出现四肢冰凉,常提示热邪已深入内。
按皮肤:宝宝主要通过皮肤排泄汗液,辅助机体水液代谢。机体水液排出过多,如呕吐、腹泻等,会导致皮肤水分含量减少,皮肤弹性减弱或皮肤少泽干燥。当机体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不利潴留会导致皮肤肿胀。
特别提醒
中医四诊疗法普遍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其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父母可以了解相关诊法知识,增强对宝宝身体的观察和认识,帮助医生了解更详细的症状和病情。但不能一味片面苛求,更不能以经验辨识宝宝身体情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而自主用药,以免耽误宝宝病情,发生严重后果。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正确的疾病诊治。
作者简介: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医儿科专业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师从多位名医,崇尚中医经典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优势。
擅长治疗:儿童咳喘、扁桃体炎、肺炎、厌食、多动症、抽动症、癫痫、性早熟等。
门诊时间:
周三全天,周五上午,周六下午 (上海市中医医院总院:芷江中路274号)
周五下午(石门路门诊部儿科:石门一路67弄1乙)
特需门诊:周六上午(上海市中医医院总院:芷江中路2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