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思考 在探索中发现
2016-03-03陶海润
陶海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课标强调:“学习必须是主动性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主动探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笔者在执教《认识线段》时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做、动口数、动口说、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片段一
(一)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在学生通过观察“变曲为直”的毛线,得出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1. 生生合作:同桌两名同学互相合作:一人两手拉直毛线变出一条线段,另一人摸一摸线段直直的地方从哪儿到哪儿,并指一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然后互相交换另一人拉紧,对方摸一摸和指一指.
2. 师生合作:师拉紧毛线,变出线段竖着放、斜着放,分别请学生来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3. 师:谁能完整的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师小结:不管是横着、竖着的、斜着的,同学们都能摸出直直的、指出两个端点,所以他们都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片段二
(一)找一找
(1)在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就有很多线段的存在,你能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吗?
师指名同学上来说一说、摸一摸线段直直的是从哪儿到哪儿,并指一指两个端点在哪.
同桌两人合作,提出要求:两人轮流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指一指、说一说直直的地方和两个端点.
(2)在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中找线段)
(二)折一折
师:对折长方形纸,展开后的折痕也是一条线段,你能摸一摸这条线段直直的地方,指出他的两个端点在哪儿吗?
师:你能自己折出一条与老师的不一样的线段吗?动手试一试.
展示出几条不同的折痕线段.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条线段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位置不同,有长有短
片段三
(一)画一画
1. 刚才我们在周围找到了线段,又折出了线段,那线段画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请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
2. 展示、交流画法.
(1)先展示不直的.(2)再展示端点有问题的.(3)最后展示正确的.
师:要想把线段画的又规范又漂亮,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呢?
3. 再次画
请再画出一条跟刚才不一样的线段.
展示一些各不相同的线段.
请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对方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回顾本课的设计思路,笔者从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的“做中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一认、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主动经历一系列动手“做”的活动,在“做”中帮助学生达到“学”的目的.
1. 线段究竟什么样?动手试试就明了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间”,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这样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
2. 线段究竟哪里有?“和和面团”能知晓
片段二中,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摸、指、说)初步感知到“线段”的两个特征后,及时引导学生到周围和图形中去找一找线段.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调用前面对线段的初步感知来解决问题,找到周围的线段后,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个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哪里是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又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新的经验,问题的解决深化了学生对线段的进一步认识. 接着让学生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条与老师折的不同的线段,学生不能简单的模仿操作,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探究. 找一找、折一折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改造、提炼自身的活动经验.
3. 线段究竟画啥样?我们一起来说说
我们在组织数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关注学生的合作研究与相互交流,让每一个人的智慧与经验得以共享.
精致的讲解永远也无法代替清澈的动手实践,“做”发挥着“听”无法代替的作用. 数学课堂需要实践,需要学生亲身经历. “做”,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