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重大主题,形成媒体融合发展新突破

2016-03-03王亚明

中国记者 2016年1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融合发展模式

王亚明

内容提要 《河南日报》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从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人手,以《“四个全面”大家谈》为先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倡导“柔性传播”,选题“连天接地”,整合“前台”“后台”,发挥“涟漪效应”。

关键词 重大主题 融合发展 模式 实践 河南日报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权,如何推动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转型,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为各家传媒集团共同面对的迫切难题。《河南日报》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从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入手,以《“四个全面”大家谈》为先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模式和路径。

一、重大主题借助全媒体发布的一次能量大释放

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既是“政治家办报”的题中之义,是党报履职尽责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检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准。从业务实践角度来讲,重大主题内容多、体量大、任务重,且涉及面广、指导性强、影响深远,更具有融合传播的价值,选择以重大主题为突破口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目的既是要使重大主题报道传播更加快捷、覆盖更加广泛,也是要有效拓展新兴媒体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自2015年4月14日起,《河南日报》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四个全面”大家谈》,截至2015年11月18日已刊发27期。每期报道都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重大主题,选定一个小切口话题,以小见大,“连天接地”。编辑记者深入村头、车间、社区、机关、法院、校园等,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请他们畅谈对“四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心声与愿望,从而起到理清思路、坚定信念、助推发展的作用。相关报道以文字、图片、微博、微信、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除在《河南日报》上刊发,还在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大河网、河南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上广泛推介,形成全媒体传播态势。

系列报道以全媒体阵容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结合起来,聚焦改革成效,正视发展难题,回应社会关切,反映群众心声,对基层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把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将全媒体思维引入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也增加了亲和力、强化了可读性、扩大了覆盖面,在提升重大主题宣传传播效果、有效引导舆沦上作出有益探索。专栏一经推出就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河南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获得读者、网友好评,受到被采访的地方和单位的欢迎,不仅成为报纸版面的一大亮点,还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媒体融合、推进全媒体报道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二、重大主题立体化呈现的一次路径新探索

近年来,各级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上竭心尽力,取得可喜的成绩和有益的经验,但不可否认,有些重大主题报道依然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的风格,究其原因,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报道形式创新和媒体融合力度上着力不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以全媒体阵容,推出《“四个全面”大家谈》专栏,就是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在全媒体层面,进行的一次重大主题报道形式的新探索。

(一)摒弃生硬叙事,探求“柔性传播”,让重大主题由“硬”变“软”

《河南日报》向来重视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媒体融合,摒弃生硬叙事,寻求“柔性传播”,通过化硬为软、讲故事说细节等方式,让宏大主题变得“亲近”“接地气”,力求实现从单一的政治宣传到柔性的、有效的政治传播转变,是《河南日报》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个全面”大家谈》采用访谈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话、聊天。在每期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第一句话就是“大家谈,请你谈,打开话匣子,掏出心里话。”这句开场白,可以说奠定整个栏目基调——聊实际事、谈真心话,畅所欲言,直抒己见。也正因为每期节目内容都紧扣一线人员工作实际,都来自基层工作者日常积累,所以丝毫不会显得空洞化、套路化和模式化,反而有着原汁原味的基层气息,蕴含朴素的基层智慧。2015年4月21日见报访谈《中原“聚”变产业先行》,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用这样一句话——“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就将行政审批改革说得一清二楚,也形象地解释了该地打造服务型政府,吸引企业投资、带动地方发展的政策和做法。

走进省高院谈“民告官”话题的节目中,访谈嘉宾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位法官到监狱审理一起减刑假释案件,因服刑人员表现好,裁定减刑8个月,他激动地说“感谢政府”。这位院长用一个故事和“感谢政府”四个字,就将群众把法院和政府混为一谈的认识偏差,将司法改革的重要性,阐述得明明白白。在一些节目中,嘉宾们聊到兴起处,争抢话筒、踊跃发言,还有在校大学生现场展示自己研发制作的无人机,甚至有嘉宾激情澎湃地朗诵诗歌,有嘉宾现场演唱一段描绘工作生活场景的戏曲,也有嘉宾表演自己创作的快板。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形式,往往将节目录制氛围推向高潮,也无形中将“四个全面”这样的高深话题,阐述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用细节刻画情感,以情感拨动心弦,是“柔性传播”的力量所在。高高在上的说教、刻意的“摆拍”、云山雾罩的抽象阐发、空洞无物的宣讲等等,往往因为不接“地气”而不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喜爱,恰恰是那些蕴含在日常生活里的、体现在人们日常行为中的细节,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恰恰可以起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良好传播效果。

策划《“四个全面”大家谈》的初衷,就是用人们最熟悉的话语、最熟悉的场景、最熟悉的人和事,讲述故事、描摹细节,轻轻触动人们内心的最软处,激发最广泛的社会共鸣,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网友就在专题网页后面评论说,“为这种新颖的报道形式赞一个!喜欢看这种朴实、接地气的报道,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深入基层中间,实实在在找问题、谈工作,这种形式,让大家轻松了解党的执政方略。”

(二)选题“连天接地”,内容以小见大,让重大主题由“高”变“低”

《“四个全面”大家谈》的每期内容,邀请的嘉宾大部分都是基层干部、工人、法官、老师、大学生、村民等一线工作人员,都是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反映大变化,力求从“高不可攀”到“触手可及”,从高深艰涩到亲近亲和。

第一期节目,选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正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们促膝长谈的地方。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围拢在村头广场焦裕禄雕塑下,结合身边的实事儿,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传承焦裕禄精神说现状、谈心声。有位驻村干部举例时讲述了一个栽电线杆的故事,将基层干部应该如何跟群众打交道讲得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2015年11月10日见报的《创新校园 创业摇篮》一期,讲述了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紧抓机遇,鼓励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彩故事。报道结合黄河科技学院创办科技园孵化器以及该校学生敢闯敢创的生动实践,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精神找到了落点。几位“创客”讲述了自己精彩的创业故事,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实例,畅谈可以给予创业者哪些扶持和帮助,使“双创”更加入脑入心。

围绕“奔小康、得健康”,“大家谈”栏目走进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请村民和省、市卫生部门负责人,当地中医院院长、村卫生所所长等围坐在一起,就“小病咋看、大病咋办”说期盼、提建议;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大家淡”探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邀清实验区建设者讲述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展示成绩、提振信心,汇聚推进改革开放的更大力量。

很多网友在《“四个全面”大家谈》的网页后留言,称赞这种报道形式新、接地气、效果好。有网友就称赞说,“无论是谈基层党建,还是谈小康,或者是谈产业发展,大家都说得实实在在,很客观,也很好理解。看完报道才发现,原来‘四个全面真的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传统媒体走向“媒体融合”的一次跨界新尝试

《“四个全面”大家谈》是一个全媒体栏目,文字、图片、音视频立体呈现,纸媒、网站、微博、微信、自媒体、客户端、二维码悉数上阵……每期节目都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打破媒介界限,用全媒体思维丰富报道形态,强调前台后台配合、线上线下互动,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以此为契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从流程的打通,到资源的整合,再到效能的提高,都做到了深度“融合”,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大幅提升

(一)各类媒体齐上阵,前台后台呼应忙,让重大主题“时髦”起来

《“四个全面”大家谈》制作流程横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个生产链条:每期节目制作往往是从选题沟通、采访、撰写活动方案和访谈脚本等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到了节日录制现场。主持人主持访谈,摄制组采摄音频视频素材,摄影记者同步拍摄照片,记者现场发稿进行微博直播。节目录制后,文字记者整理访淡资料撰写稿件,评沦员配发微评,微博、网站等媒体平台收集网友评论,视频团队剪辑视频,报纸、网站、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等各全媒体平台集中发布……

《“四个全面”大家谈》策划之仞,大家就想着在媒体转型和跨界融合时代,突破备自为战,用全媒体阵容,呈现“四个全面”这样的宏大主题。截至2015年7月31日,仪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在新浪和腾讯两个平台就发布《“四个全面”大家谈》相关内容500多条,阅读量达到455.2万,网友留言近2000条。河南日报网发布相关内容约300条,河南日报官方微信共发布相关内容26条。

《“四个全面”大家谈》的制作流程也是一种类似“前台+后台”的联动运作模式、“前台”就足以“‘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录制现场,报道团队走进选定地点,进行现场访谈,主持人把控调度现场,引导话题展开,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台有两个层而:首先是即时后台,记者在录制现场,筛选出亮点表述或生动语句整理成微博体小稿,立刻发回后方新媒体编辑部,化微博与河南日报网信息瀑布流发布,这个生产流程往往只耗时一分钟其次是延时后台,录制结束后两天内,《河南日报》刊发文字稿;视频团队根据现场画面和资料片剪辑生成40分钟左右的视频,在大河网、河南阿报网播放;手机报与新媒体编辑整合集纳式的报道在微博、微信、官网、手机报推送,并有话题投票、网民心声、跟帖评论、栏目专题等配套补充内容。

在发挥传统媒休优势的基础上,《河南日报》还在报纸上链接了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看到现场视频;大河网在首页显著位置同步推出专题,除全文转载报道,还整合了“四个全面”的诞生历程、权威解读等信息;河南日报官方微信增加了“豫米怎么看”等环节,使报道互动更强、传播更广。

(二)发挥“涟漪效应”,增强用户体验,让重大主题“蔓延”开来

全媒体阵容强大之处,在于资源整合,任于多媒体无缝连接,在于信息的“蔓延式”传播,通过发挥信息传播的“涟漪效应”,引发媒体共振,掀起传播高潮,实现重大主题传播效果的最优化,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最有广度、最有深度的方式,走进群众的心坎。

2015年7月13日刊发的走进南水北凋中线源头浙川县《一渠碧水北上责任重于泰山》一期,《河南日报》发布9条微博,阅读量达20多万;大河报客户端面向千万用户同步直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以及优酷土豆、爱奇艺、56视频、乐视网等都在重要位置推荐相关报道或发布本期视频,参与的中央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知名视频网站超过100家,大大拓宽了传播渠道,强化了传播效果。全媒体模式不仪使报道形式丰富多样,也给纸媒报道带来清新之气。

每期《“四个全面”大家谈》都推出“网发热议”和“微评”两个子栏目,来自社会各界的网友踊跃发声,有效拓展和深化了主题、在报道采写中,制作团队除了强调“将硬问题软处理”给受众外,也注重将受众的感悟、心声、建议等“软回馈硬呈现”,打破了纸媒“自说自话”的传统桎梏。每期见报专栏或大河网专题页面中,网民读者针对上期话题的反馈都会有专门子拦目呈现,评论员的小短评也会针对回应给了阐述.这些都使本可能枯燥无味、充满说教的重大主题报道,变得有血有肉、掷地有声,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有新闻学专家在跟踪阅读栏目内容后评论说,《河南日报》这组报道形式新、语言活、可读性很强。高水平策划和全媒体阵容,把“四个全面”讲得好看好听,讲到了群众心坎儿上。整个策划报道找到了读者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兴奋点,而且用新颖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优势和希望,、这对于党报萃玎义放大主流价值、影响土流人群、加强有效传播等,大有裨益。

四、全媒体人才培养的一次素质大练兵

重大丰题一股报道任务重、业务标准严、技能挑战人,是考验人才、锻炼人才的良机。经过几十期节目的锻炼,《河南日报》众多一线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具备了在全媒体环境下采、写、编、评的素质和能力,是一次难得的大练兵,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走转改”活动的典型案例,《“四个全面”大家谈》也成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动体现。

(一)开展“走转改”,锤炼采访好作风

在“行进中国”中讲述“精彩故事”,“大家谈”从一开始,就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基层和群众,着力于微观叙事,具有鲜明“草根”色彩,散发着泥土气息,其视角始终聚焦在田间地头、车间班组、高职校园、创业园区,倾听各界人上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心声、建议、期盼、诉求。

在很多期节目中,社长或总编都亲临访谈现场,调度指挥、参与采访、把关质量,每期节目的制作团队部至少由一位副总编辑带队,与一线记者一同吃住、采访、讨论,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方面率先垂范。在第一期节目走进兰考张庄村时,《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国庆亲自担任访谈主持人,以丰富的采访经验和精彩的临场发挥,为以后的主持人作探索、示范。

这个系列报道横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夏天的时候,大家顶着烈日走在田间地头,衬衫湿透了就脱下来拧拧水再穿上。有次在信阳郝堂村做节目,晚上招待所的蚊子嗡嗡叫,大家就买瓶花露水往身上抹一抹,最后还是被蚊子“美餐”了一顿。在周口商水县做节目那次,遇到乡间公路上赶庙会,采访车根本过不去。大家弃车沿着路边水渠的沟沿,肩扛手提笨重的摄像器材,“急行军”五六里,奔到了采访现场。由于节目录制后报道需要迅速推出,视频剪辑团队的工作压力特别大,每次都是鏖战到凌晨一两点,这期视频刚剪完,下期素材又送到手上。这一组系列报道进行到第27期的时候,我们粗略统计才发现,报道组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省各地有代表性的地方,在十几个地市留下了忙碌的身影。

(二)学会讲故事,传递基层好声音

在《“四个全面”大家谈》系列报道中,参与访谈的对象身上凝聚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和精彩的基层故事,节目要求记者必须善于引导和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鲜活故事和生动细节,拉近主题和百姓的距离。为此,记者们使出浑身解数,采用“勾”“追”“调”等办法,挖掘出精彩的基层故事。

首先是“勾”。就一个话题,主持人循循善诱,力求让对方说实话、说真心话、说交底的话。在走进开封谈“人民调解共筑平安和谐”话题时,主持人听一位基层司法所所长聊司法改革,适时地问这位所长,听说群众送给了你一个绰号叫“赵真中”,您跟我们说说这个绰号的来历,这位所长才跟大家分享了一起多年前他以树干年轮为依据化解地界纠纷的案例。故事用一个小小的邻里纠纷,表明了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司法改革的重大意义。节目组在信阳郝堂村访谈时,郝堂村支部书记见区委书记在场,刚开始谈的时候有点拘束,说的是一些官话、套话。主持人随即引导她,听说你们郝堂村原来是个普通小山村,现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你们是怎么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聊起村里艰难的规划建设过程,这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实际感触的村支书立即卸下心理包袱,说起美丽乡村建设来如数家珍。

其次是“追”。当一个故事可能会牵出另一个精彩故事的时候,记者往往“顺藤摸瓜”,通过追问,更加深入地进入访谈对象的内心,挖掘新闻细节。走进中信重工谈“创新”话题节目中,记者采访“大工匠”谭志强,听他说自己操作着一个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数控镗铣床。这个时候主持人边称赞边追问,你这个机床到底有多金贵?谭师傅就形象地说, “相当于我每天开四五百辆奥迪车在这儿干活,压力很大,也很自豪”。后来,又在记者的追问下,道出了他们团队曾因夜以继日地攻克了一项技术难题,获得采购方1000万元重奖的故事。走进商水县谈“天下粮仓中原担当”话题时,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偶尔提到了曾眼总理说过要“多打粮,打好粮”,主持人就不失时机地追问他什么时候见的总理,又有什么背后故事。刘天华这才把自己走进中南海面对面向李克强总理汇报粮食生产情况的故事,把说顺口溜引得总理开怀大笑的故事,——道出。

然后是“调”。一开始,主持人要调动大家的谈兴,访谈进行到一定阶段,总会掀起讨论热潮,甚至会出现抢话筒的热烈场面。这个时候主持人还会通过适当地进行情绪调动和氖围引导,恰到好处地将节目录制推向高潮。走进济源市聊“产城融合,乐业乐居”话题时,有位社区居民说起她跟一些姐妹自发组织了戏曲社免费给群众唱戏,主持人便立即邀请鼓励她现场为大家表演一段儿。于是,一段婉转的演唱马上让节目现场洋溢着放松和幸福的氛围。在开封聊“人民调解”话题的时候,这种手法被“如法炮制”,一位曲艺爱好者也被请出表演了一段节奏明快的快板,引得现场嘉宾们鼓掌喝彩。有了这种轻松的氛围,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也就经由嘉宾愉快的诉说,顺理成章地和盘托出。

(三)拥抱全媒体,培养业务“多面手”

《“四个全面”大家谈》的全媒体尝试不只体现在媒介层面,更体现在采编人员中——评论员成了“多面手”,从话题设置到脚本撰写,再到方案拟定,突破了文字的单一流程,大大延长了业务链条;跑线记者“摇身一变”成了主持人,凭借对话题的深度了解和全面把握,引导嘉宾发言、掌控访谈现场;现场的记者和编辑也个个是“快手”,现场制作WIFI热点,把嘉宾们的精彩发言进行图文“直播”,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网友;采访变成“录制”,摇臂摄像机搬到现场同步录像,经过后期精心制作,人们在手机上或网络上都能看到制作好的视频……每一期报道都是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采编人员群策群力的全媒体产品,都是纸媒人向全媒体编辑记者转型的一次“再出发”。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编辑记者队伍建设是关键。在全媒体时代,培养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传媒人才,也是《河南日报》努力的方向,《“四个全面”大家谈》仅仅是拉开了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多位跑线记者、地方驻站记者、夜班编辑和评论员,都具备了现场主持的素质。

一位驻站记者在主持了多期节目以后坦言,以前觉得记者就是采访、写稿,没想到有机会“跨界”当主持人,原来在摄像机面前引导、调度嘉宾就一个主题侃侃而谈,是这么奇妙和过瘾的体验,原来媒体跨界融合会产生这么神奇的反应。一位经常参加《“四个全面”大家谈》栏目的评论员感慨说,以前都是写评论,偶尔写写消息、通讯和述评,这次从活动策划到脚本撰写,再到现场编导,尝试了不同的生产流程,变成了“多面手”,充分挖掘了自身的新媒体潜力,也对媒体融合、全媒体的内涵,有了一次全新认识。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融合发展模式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