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校长的办学秘籍
2016-03-03文军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军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卓越校长的办学秘籍
文军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实现卓越管理的一个现象是,校长往往是学校最“闲”的人。
文军庆
“一个好校长,带好一所学校,成就一批孩子”,我越来越认同这一说法,好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向导。很幸运,在今年9月,在紧挨着的三天时间里,我有幸分别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和北京市十一学校,听取了刘可钦和李希贵两位校长的办学思考。两位校长都可谓海淀基础教育领域的卓越校长,聆听他们的办学思考,参加教师的交流研讨,随机走进教室一起感受课堂教学的变化,让我触动颇深——卓越校长,用他特有的办学智慧,成就了一所具有本真教育生态的幸福学校。那么,卓越校长有何办学妙招?卓越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智慧?这是最值得学校管理者学习借鉴的。
以未来视角指引当下行为
卓越校长需要有未来视角,这取决于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服务。因此,一位好校长一定能看到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看到未来社会对人才品格、能力、素质的要求。
在刘可钦校长的视角中,她看着一个个刚入学的一年级可爱学童,充满天真、充满活力,她在想象:她的学生2030年上大学之后是否依然像今天一样快乐,依然充满活力,好奇好学?时间再往后推10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具备的素养是否胜任那些新兴的职业,是否充满了创新能力?他们人到中年是否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是否能从他们的工作、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和价值?到2080年他们退休以后,他们是否还依然快乐?健康?对生活充满热情?今天在中关村三小的每一个孩子今后的人生路径,都可能与他在这里六年所接受的教育、所过的学校生活直接相关。为此,中关村三小开始了学校3.0的变革,从空间的变化开始,进而带动课程、教学、活动、管理的系统变革,班组群、项目学习、矩阵管理等成为学校教育新生态的重要链条。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命运未雨绸缪。
而在十一学校,被外人冠之以“走班制”的学校变革,其本质却是基于未来国家的发展。李希贵校长深情地阐释着十一学校的变革初衷:拼高考成绩早已不是十一学校的发展追求,而培养引领未来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才是他们的真正目标。李校长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变革与挑战说起,从将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使命出发,深刻认识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教育: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才可能最终培养出一批在不同领域拔尖的领军人才,实现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因此,“十一学校的这次教育改革不是‘走班制’改革,其根本是育人模式的变革,即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和教育资源,使学生的潜能、智慧得到最大化发展”。“走班”仅仅是服务于育人模式变革的外在形式,也即是为各种教育资源直接、间接进入学生学习世界提供方便。比如学科教室的建立,其实质是为了解决一个教师无法承担学生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专门设置一个空间,聚焦各种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使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
给教师以梦想
教师是伟大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当下,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困扰很多学校的一个现实问题。教师之所以倦怠,是因为他要么看不到未来,看不到一点希望,要么一眼能够看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但卓越校长所在的学校里却很少有教师职业倦怠,这是为什么?卓越校长能够从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带领教师们一起,共同构筑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并一起去为蓝图的实现而创新工作。在这一真实的学校发展蓝图实现过程中,各种生动的、鲜活的体验和变革让教师没有闲暇去倦怠。
在中关村三小,刘校长带领她的老师和学生们从规划3.0版本的学校蓝图开始,走上了学校建筑设计、学习环境创意、课程群建设、班组群创新、项目学习推进等一项项新的实践中,让教师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挑战。比如,学校改变原来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取而代之以班组群。班组群由七位教师共同管理三个班级(不同年级组成),教师与学生同处三室一厅的环境中,采用班级授课与群组学习混合的教学形式。班组群为三个班级所有学生和七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家庭式的生活基地,七位教师分别负责三个班级的不同管理任务,而三个班的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大群组中建立自己的伙伴关系、合作搭档,能够找寻到自己的成长榜样,能够亲近更多的教师,为师生创设了一个多维交织的学习空间和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多样生态。在班组群这一蓝图的建立过程中,校长带领教师开展了无数次的研究、实践,从沙盘推演到模型模拟,从传统空间的真实模拟到新校区落成启用后的真实运转,一切都彰显着教师们的创意。
在学校整体变革的过程中,原来不清楚自己在学校的位置的老师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原来以个人单打独斗为主体的教师自发地组成了一个个团队,研究、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原来处处等待校长指挥的老师,纷纷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这一过程,也激发了很多教师的潜能。很多教师“不安分”起来,带着学生“玩”了起来。学校原来一位专职的网管、计算机老师,在变革中走上了语文教学的岗位,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全科教师,戴上了“不务正业”的头衔,但他的学生们却“乐”翻了天,因为这位老师改变了原来将一本教材当成全部世界给学生的现状,而是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学生们的精彩教材。
在十一学校,这场直指教育本质的变革也并非一蹴而就,在十一学校三年的变革路途中,每位教师都处在变革的洪流中,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来自学生世界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挑战。现实是课堂开放之后的“学生难打发了,需求太多了,要求太细了”,这些新的变化和挑战无处不在,课程的变化、资源的供给、教师角色的转换、管理方式的变革,每一领域都给了教师新的挑战和探索空间。
卓越校长善于给教师以梦想,鼓励教师的筑梦行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为教师加油鼓劲,让教师的每一天都充满新鲜和新意。
管理为成长服务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卓越校长深谙这一管理哲学。为此,李希贵校长用三句话概况了他的管理秘籍:第一句——“你说呢?”第二句——“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第三句——“太棒了!”当老师去问校长问题的解决之道时,校长会反问来者“你说呢?”反正我没有现成答案,来者只好回去自己思考解决之道。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案,便兴冲冲地再次扣响校长的房门,于是校长给出了第二句“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者不语,返回再次思考,这一次他会想出一二三四种可行方案来,也会用心去分析每一种方案的优劣条件,甚至会自己前期做个简单调查,收集一些数据、意见,拿定主意后,最后再去找校长确认。经过如此一个过程,无论是学校中层干部,还是普通教师都会成长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三句话管理秘籍需要建立在学校组织机构的再造基础上,需要权力与责任的下放。当校长将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之后,教师的想法和创意会不断迸发,而校长只需要为教师的决策和方案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这就在学校管理系统中首先建立起了激发成长的正反馈环节,使管理真正服务于师生的成长。而校长要做的,就是到学校走走、进课堂看看,并不时地发出由衷的赞美——“太棒了”!
在中关村三小,一种新的“矩阵共治”的组织管理模式代替了原来的科层级方式,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赋权结构和专业的伙伴关系,使得“决策产生于每一个人的头脑智慧”。在这一结构中,一般学校原有的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后勤处等部门变成了课程部、学生部、教师部、校务部,以及各种相对自主的管理组织,如发展部、创客发展中心、文化创意传播中心、校级及专业组织合作中心,成为一种柔性、自主、有机的组织生态,也历练了一支有明确目标、有共同价值观、有领导力的管理团队。
在卓越校长带领下的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为师生做好幕后支持,提供资源平台,提供精神鼓励,给教师以信心和动力。实现卓越管理的一个现象是,校长往往是学校最“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