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作品选编的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

2016-03-03◎张

现代语文 2016年3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中学语文教材

◎张 奥

语文教材作品选编的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

◎张 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科学也随之一起发展变革,而语文教材作品的选编不仅体现了时代的缩影,更是对学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占所有文学作品的一半左右,可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点内容,而语文教材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应当考虑到它的经典性与当下性,以此来反映时代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选编的经典性与当下性成为争议的焦点,引发争议的思考不仅体现在学生对待经典性和当下性作品的学习兴趣上,更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上,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选编的经典性与当下性,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认识到作品经典性与当下性的结合,以及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占所有的文学作品的一半左右,它的数量和中国古代文学加外国文学的总数相当。由此可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最能反应时代特征,最贴近学生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最有帮助的。

一、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一)经典的定义

通常人们对经典的定义有以下三点: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他称之为经典;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具有价值的书。由此可见,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典范性,被广大读者接受并认可的才可称之为经典,而当代文学如金庸小说等,这些作品正在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考验,但还没有成为永恒,因此还不能够成为经典。

(二)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品的选编变化

语文教育一直是学生教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而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在语文教材的改革中,教材编辑对一些传统经典篇目进行了调整,一些作家的经典作品仍被保留下来,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而有些名家的作品出现了变动,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保留了《社戏》《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这些作品,而有些作品则被取而代之——《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宅”论》被删减,增加了《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篇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而近些年来,语文教材的编写似乎渐有去经典化的趋势,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矛盾的《白杨礼赞》、臧克家的《有的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被更多当代作家的作品所代替,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对语文教材选编的思想的热议,如网络出现“鲁迅大撤退”、“教材大换血”、“当代作品取代古典作品是否合适”等网络热门话题。

(三)社会对去经典化现象的评价

针对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品的大换血,有学者认为这很正常,因为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输入新的血液,社会就像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而在传统的语文教材中,大量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不符合学生的品味要求,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审美功能与人文精神的缺失。诚然,经典文学的确在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与学生的现代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例如鲁迅作品中有关社会背景的描写,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但语文教育绝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现代汉语,而是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经典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神内涵。传颂经典,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基本素养,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保证。语文教材的普及型和强制性决定了这一载体更需要经典文学来奠定根基。

二、当下文学作品的选取

(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也就是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至今出现的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包括所发生的文学运动以及文学争论和文学现象等。而在中国语文教材中,对于当下作品的选取一般都会结合当下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语文教材中当下作品的选编变化

当下作品的选编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如在1992版人教版的教材中,对当下作品的选取一般要体现社会变革——刘绍棠的《榆钱饭》中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日益富足的新面貌。还有对红军战士的歌颂以及对长征中艰辛生活的描述——陆定一的《老山界》。也有对工人阶级崇高品质的歌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而在现如今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当代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不仅体现了多样化的世界观,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增加了以儿童视角创作的作品,像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有对大自然的赞颂,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以及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还增加了有关儿童成长内容的文章,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黄蓓佳的《心声》,这些作品都讲述了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烦恼。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材还增加了有关科学普及的文章,如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以及梅涛的《生物入侵者》。这些作品无不启发着学生培养科学应有的探索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作品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社会对教材中作品当下性的评价

中学语文教材中增加大量的当代作品,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漠视和遗弃,因为学生阅读经典文章,大部分是通过语文教材,据2010年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办公室公布的调查报告,77.2%的大学生接触中国人文经典的途径是中学语文课堂教育。青少年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多为当代文学,而那些经由时间沉淀的经典,却因为不够贴近学生生活而被冷落。但是对于当代文学作品,往往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淘练,因此难以判断它是不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当代作品,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阅读起来更轻松,更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反应时代发展特征,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不仅读圣贤书,还能闻天下事,与社会发展相融合。

三、当下性与经典性的融合

我们应更理智地看待现代语文教材更偏重当下性作品的选取的文学现象,不能一成不变地、片面地看待经典性与当下性的定义,它们不是机械的、静止的,而是流通和变动的。经典性与当下性是可以融会贯通的,经典性的作品具有当下的内涵,也具有当下性作品需要借鉴的地方。而语文教材中当下性作品的选取,也具有经典性的内涵,这些作品都特别注重语言的言简性与逻辑性,努力做到文质兼美,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艺术也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近几十年来,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变化,由之前重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到现在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更新,更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而教育界对语文教材的选编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要求越高,存在的争议也就越多,语文教材作品的选编不仅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还要从学生方面考虑,在语文教材选编时应注意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入手,也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时代的发展使得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会停止,教材作品的选编,无论是偏重经典性还是当下性,都是文学审美本质功能的尝试。注重经典文化,关注时代元素和人文精神,强调教材选编的丰富性,这实际上是对现行语文教材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文学作品的时代性与典范性,看似矛盾,侧重点不一样,实则是统一的。经典性的作品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它一直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具有时代性作品的文章,它同时也具有经典的内涵在其中。所以,我们要注意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经典性与当下性并不矛盾。

因此,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的选编一方面要注意作品的经典化,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作品的当下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使语文走进生活,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如今教材更偏重当下作品的选取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应更加合理地看待,毕竟经典性和当下性不是对立、分隔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编写教材时注意到经典作品和当下作品中华文化选取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是语文文化的构建,语文教材一直是作品经典文化及其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学生通过对当代文学作品中当下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不仅可以打通经典作品的血脉,还可以了解经典作品的时代性和当下作品的经典性。

[1]王云峰.略谈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J].中学语文教学,2012,(4).

[2]苏雪文.中学语文教学之理论依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

[3]黄光硕.语文教材论[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4]魏本亚.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革与困惑[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34).

[5]崔丽娜.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分析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7).

[6]温如敏.温如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刘勇,张弛.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3).

[8]郑国民.课程改革视野中语文教材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2004,(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张奥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471002)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中学语文教材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