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3-03郭柏山

关键词:词语习惯课文

郭柏山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徐家小学 吉林双阳 13060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郭柏山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徐家小学 吉林双阳 130600)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尤其是农村学校。这样,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语言词汇、朗读、说话、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让学生自发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如学习了《恐龙》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恐龙的灭绝》。这种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能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而且拓展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2.激发好奇心。小学阶段,一些人物故事、风景名胜、动植物描写、童话等文章,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比较容易,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行了。但是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就不同了。尤其在小学的中年级,学生遇到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海地世界》,类似的文章语言平实,专业数语多,比较难懂,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提出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回答问题的段落。这样,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就能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体段落,然后再去读与主体内容相关的段落,学生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3.激发创造潜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文创作,讲练结合。在学完《电脑住宅》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座电脑住宅或电脑学校。学生们就会议论纷纷,然后在班上进行评选“最佳设计师”活动。这样,学生不但很好的完成了阅读,而且又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学生自始至终,充满兴趣。

4.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性格、心理特点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差异,阅读兴趣也不同。按照学生不同兴趣、爱好,教师推荐课外读物也要因人而异。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推荐篇幅短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古诗歌、童话和寓言故事等。中年级学生应推荐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爱的教育》科普类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等。而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显著提高,便可推荐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书。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始终充满兴趣去阅读,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并能够口头或书面造句子,能够正确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通俗易懂,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加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匆匆》最后一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师启发学生:“读了这句话,你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培养阅读能力

现在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理解课文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有些知识学生已经弄懂了,还在一句一句地讲。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极度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成了填鸭工式教学,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如何能得到培养呢?实际上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无需教师过多讲解。

学生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对课文内容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明确难点在哪里,只有了解学生实际阅读情况,才能有效进行教学。

阅读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课的文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该略的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要的是要抓学生的习惯培养,对小学生尤应如此。他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首先要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在阅读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要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去想其他无关事情,要聚精会神,其效果才会好。

2.其次要养成多读的习惯。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文章只有多读,多背。这样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中外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3.再次要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有疑而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最后要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不能为读而读,要自觉养成动手收集资料,动手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才能在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词语习惯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背课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