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 乐读 善思

2016-03-03

关键词:想象课文阅读教学

韩 娟

(青岛开平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42)

激趣 乐读 善思

韩 娟

(青岛开平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4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教学 兴趣 学法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新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界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指导学法是其关键所在。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1.兴趣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以及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由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偏少,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速度慢,而无法及时体验到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喜悦,造成他们只愿听、不愿读的现状,影响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处处是儿歌、句句见真情的自由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借助这个因素,加上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使学生充分展现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是产生兴趣的根本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儿歌、故事、童话,他们都显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学设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若要使学生每节课有所得的话,那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每节课的“硅步”就会构成到达“千里”学习目标的基础,每种知识的“小流”就会形这成知识“江海”的源泉。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打好阅读基础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能力训练,前后都有必然联系。有的课文很长,课外若不先阅读全课,领会文章主旨,抓住内容重难点,单靠上课时接触一下课文显然是不够的。故必须预习,加强听课的针对性,避免上课产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被动地吸收,而不能主动地获取。在事先的预习中,对课文的重难点有过思考,老师在讲到该处时学生就自然会特别留心,注意比较老师见解与自己预习时的思想有何异同,从而作出判断,查漏补缺,把握自己听课的重点。这样不仅可巩固语文知识,而且锻炼思维能力。要教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久而久之,熟能生巧,能力自然形成。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提高阅读感知能力

(1)朗读学习课文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对语言的兴趣,来源于对语文内在美的追求,以及对课文本身产生的美感。要使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就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素质的培养。读是感知课文的有效途径,是认识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基础,更是形成技能、陶冶感情的有效措施。因此,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并受到熏陶。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时候要适当,这读的指导要加强,读后要加以评价。读的过程中,要扣住关键的字、词、句,启发学生再想象。在学生现有的心理水平、认识水平和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字、词、句之间,架设理解体会文章内容的桥梁。

(2)背诵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其中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励学生自觉背诵的愿望,指导背诵的方法,可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举行“朗读比赛”、“我是小小朗诵家”等多种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课上读、课下背、校内读、校外背,在读中笑、笑中读的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语言词汇,培养语感。

3.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细读深究的习惯

(1)激发学生想象学旬子,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想象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教会学生读书弄懂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情景,创设情景,进行发散思维,并从中体会到读书入景的妙趣。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可以借助于想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可是当重要的。

①在“看”中启发学生想象

丰富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

②在“听”中启发想象

听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力口深对作品的感受。

③在“读”中启发想象

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

(2)批注符号,形成阅读习惯

实践证明,边读边批注符号,阅读印象最深刻。每读一篇文章,都可先编出自然段序号,以便分析、解剖,然后,阅读全文一遍,以加深印象;细读时,就可按统一的符号边读边作批注一或提出疑问,或概括要点,或展开联想,或进行比较,或归纳段意,或抓住本质等等。总之,在阅读时,批注精当得体的话,使用一目了然的符号,可以起诱发、提示作用,以便下次再读时抓纲挈领,主次分明。长期这样做,能养成正确、认真的阅读习惯。

(3)读思并进,提高阅读能力

“学而不思而惘。”阅读语文课本,一定注意“四到”:即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而不能读“望天书”。在“四到”中,尤以“心到”最为重要。只有边阅读边思考才能理出文章的脉络,才能掌握遣词造句规律,才能比较不同文体的运笔特点,才能琢磨同一文体的不同写法,才能理解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体会其中的神韵意境。

韩娟,女,一级教师。从教二十年来一直潜心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