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3-03鲁春华

关键词:意识情境思维

鲁春华

(长春市164中学 吉林长春 130608)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鲁春华

(长春市164中学 吉林长春 130608)

眼下,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课程标准》使教师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们焕发了生命力,物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乐于质疑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物理教学尤其注重这一点。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传统的物理教学普遍存在偏重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象,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只能就教师提出的问题一问一答,学生的疑点和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从不涉及,这样我们的学生与生俱来的天然赋予的好奇、好疑、问题意识就会渐渐消失殆尽。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这种现状与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迫切需要改进和完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在平等和谐中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调动学生参与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见了教师仍有点“怕”,害怕自己说错做错,受批评或指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意识的主动活跃的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是一个可积极合作的对象,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多于批评,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决不能用语言或行动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或答题不严密、不完整,允许补充说明,允许学生想好再说,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必要时甚至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对学生提问或不同意见都应表示欢迎,尽可能给予表扬。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善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机会,乐于和学生交流,学生消除了顾虑,这样学生就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提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双向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不平常的现象、奇异的事物、引起矛盾的说法、在理论上和实际中觖决不了的事情之中。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新的未知式情境,从而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并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使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探究。

问题情景的设置方式很多,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问”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创设一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疑问,寻求解题方法。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促使他们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情境应使学生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太易或太难都难以激发学生疑问和思考,问题情景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生活环境,阅历等情况,逐层深入,同时问题设置应少而精,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时间。

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鼓励学生互相主动提问,积极讨论以及寻求答案。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挑战自我,并通过做典型题和学习,积极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师生互相质疑,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充满个性的放射状地发展,决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死点,让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学习着、揣摩着、想象着,我班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当我意识到‘懒惰’是学习的天敌之后,便将它鞭数十,驱之别处。”可见文中的语句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课内产生问题可以随时举手或传递纸条提问;课下产生问题可以写在随身携带的《问题本》上,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提问。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不断实施,学生会逐渐养成主动提问、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但是,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受知识经验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教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猜你喜欢

意识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