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2016-03-03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者互联网+

姚 灵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122)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姚 灵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122)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教育界带来新的契机,“互联网+教育”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教育”的实现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等多方面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对高职教育网络在线教学现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互联网+教育 在线教学 个性化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2015年,国家提出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教育界带来新的契机。“互联网+教育”依托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平台,通过学习者的网络行为采集、分析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获取资源的各种局限,加速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传播,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一、“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互联网+教育”规模化

与传统教育相比,“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和人数限制,学习者可能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甚至全世界,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年龄的阻碍,这就是规模化。“互联网+教育”可以轻松实现全球师资共享,使更多的人有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2]

2.“互联网+教育”学习碎片化

在“互联网+教育”中,碎片化、移动化已成为新常态。各类移动终端成为“移动教育”的载体,网络知识体系可以被随意切割、分类重构,形成彼此独立的知识点,学习者可以从任何知识点开始进行重复学习,直到学懂为止。碎片化的学习使学习真正变得随时随地、方便快捷。

3.“互联网+教育”模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变革,出现诸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导学案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逐步成为学习的发起者、讨论的组织者以及知识应用的创新者。

二、高职教育网络在线教学现状

模式一,基于论坛或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网络在线互动式教学,由教师设立讨论主题,学生围绕教师进行学习。由于缺乏科学组织,讨论主题与课堂教学结合不够紧密,难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规划。

模式二,使用网络学习管理平台。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网络学习平台通常包含在线课堂、作业、在线检测等模块,专注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无法辅助教师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难以制定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这种在线教学模式虽然有较好的学习体验、较低的学习成本,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主动性和探索能力,大多数学生难以坚持学完全部课程,也难以获得与传统课堂教学同等水平的教学效果。

模式三,基于精品课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目前的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是依托网络平台将课堂教学再现于网络,往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简单复制,以课堂教学视频讲解为主体,缺乏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设计及重构,难以实现以个人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

三、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1.立足个体化,重视个人体验

目前,高职教育在线教学模式虽然在时间上实现了自由化,但学生仍然要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按序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知识断层或者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又无法获得教师的实时指导,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在线学习。为此,我们设计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立足于个性化设计,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层递进式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培养其形成“互联网+”意识,实现主动学习,以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学习体验和知识能力。

2.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互联网+教育”中,教师是课程提供者,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实施,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中心。师生共同制定“教与学”方案,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进行网络学习。

线上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明确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重难点的视频化的自主预习,也可以参与网络讨论,总结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初步完成线下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

线下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划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以讨论、实践、应用和探究为主,教师应关注参与线下学习的学生个体,注重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问题,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和互动。

线上课后提升。师生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分析数据可以作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的依据,学生也可以依据分析结果进行补充式自我学习。课后教师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拓展任务,以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还应定时进行课后学习的监控和答疑,鼓励创新和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顺利组织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环境建设通常立足于教师的管理,强调课堂纪律、教学活动稳定有序。而“互联网+教育”则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要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通过获取外界信息结合自身能力对知识经验进行重构的能力。“互联网+教育”学习情境应源于日常生活和现实任务,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境设计应符合多元社会文化和健康舆论导向。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碎片化和重组加工后的元知识等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考核评价

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评价强调学生个体差异、考核评价形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考评,记录并累积学生个体学习状态和结果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个体学习分析,切实制定和调整学习方案,促进个人学习经验的积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现实,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加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学习将更加个性化、更有效率,它必将推动现代高职教育新一轮的变革。

[1] 张岩.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 许霞. “互联网+”对大学教育教学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者互联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