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03-03彭云清
彭云清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彭云清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上,教师对学生在听说读方面不够重视,使很多学生的英语成为“哑巴式”英语,阻碍了语言间交流沟通的发展。但新课改的不断贯彻执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初中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就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注意问题
语数外三门课程是我国初中学生重要的基础学科课程,但我们的教师往往只把握住前两门课程,却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无计可施,使得大部分学生成绩一蹶不振。新课改的实施无疑是雪中送炭,给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带来了一丝温暖。虽然在新课改的贯彻实施下,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教师难免会遇到的问题。下文是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意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采用的是“填鸭式”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质量肯定不尽如人意。初中的学习质量对高中后的学习影响甚大。初中的英语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到今后英语水平的提高。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填鸭式”的这种守旧教学方式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也会阻碍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能力,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教师应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研究什么才是教学的关键。这样有利于提高现阶段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爱好,不仅如此,课堂氛围的活跃也会使得学生厌学心理逐渐消失,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良好的启蒙影响,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二、注意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大大增加了其厌学心理,尤其是初中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独自一人整堂课讲解理论知识,若不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学生会因此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汉语言和英语是有天壤之别的,都是经过历史的磨炼而沉淀下来,是民族文化的硕果。汉语言和英语的语法等知识结构虽然会存在个别相似的情况,但是大多数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名字、地址、日期的填写、读法都是和汉语相反的。所以,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不那么枯燥无味,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注意学生“四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所谓“四方面”能力的发展,即指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关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语言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娴熟地掌握关于语言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轻松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门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过数代人的传承而保留下来的。学好一门语言,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播中,应注意学生四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师资水平和基础设施也影响着学生四方面的发展。在我国,有些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甚至很糟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同样其师资水平也不如意,一个学校就仅仅数名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播也是有限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尤其是听与说,对于目前初中学生来说尤为困难。许多学校对于学生在听与说方面能力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成为“哑巴”英语,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发展。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关键。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沟通交流的环境。在一个具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注意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培养
近些年来的新闻报道等显示,目前有很多学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间的矛盾,有大有小。在我看来,这种性质的问题存在是很不正常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应该是融洽和谐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尤其是初中学生刚进入中学懵懂的时期,对学生的启蒙显得非常关键。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师生间平等的关系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的自己的文化素养。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才能对其敬重。其次,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态度,多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不足,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哪些不够满意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最后,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个对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在学习上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而且在生活中能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对于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培养尤为重要。
总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无畏牺牲的蜡烛,是黑夜里的指路明灯。虽然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陶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施[J].青春岁月,2011(16).
[2]刘英.也谈“小组合作学习”[J].吉林教育,2011(1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