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03-03言天雷
言天雷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初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言天雷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初中)
创新思维指的是以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界限,以反常的方法或者是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产生具有新颖性的思维成果。在各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解释了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思维界限;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教育中对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也逐渐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教学中各个阶段的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篇文章结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说明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是一种依赖观察与实验的学科,内容灵活、范围较广,但是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大困难,因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不容易记忆,而且物理规律较多,容易混乱,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和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之下,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对一个国家、民族,还是一个企业、生产来说,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目标要求就是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性的思维对学生来说可以融会贯通知识,解放想象力;对企业来说可以创造出新的创意产品,促使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对国家来说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经济实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1.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课本是进行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础,课本中的插图以及前言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子。例如,改版后的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科学之旅》栏目里一个孩子站在海边捡贝壳,并配有激昂的文字来鼓励学生对大海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海边捡贝壳,探索大海的奥秘,象征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进行探索,那么在物理学科的知识海洋里我们更应该满怀激情地去探索、去发现,面对知识的海洋,用创新做船、实验做桨,乘风破浪去追寻真正的物理知识。这种利用插图和前言进行鼓励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不能忽略了教科书的插图以及前言的作用,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
很多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很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因为教师担心学生会破坏工具、弄伤自己……总之就是在进行实验时对学生的能力不放心,因此都是由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演示学生观看,但是这使得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对于实验的印象不深刻,甚至是不理解实验中的规律。物理既然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就需要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记忆物理规律。实验,不仅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验中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动脑探索,培养创新性思维。
3.在习题解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习题是每一门学科在结束时对学生能力的检测,物理习题也是一样,但是物理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在习题中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习题在解答时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了一般的解题步骤以后指导学生运用多个不同的知识点对题目进行思考,而且物理习题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不能让学生仅局限于单一的解题思路中,引导学生挖掘学习的知识灵活多变地考虑题目进行解答。
4.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力,那么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上不能再沿用了,这种方式下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知识,对知识不理解,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课堂形式的创新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的发问、自由的想象、自主的回答、尽情的体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了自信与学习的渴望,学习的思路被打开,创造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进步。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好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与学生共同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奠定基础知识概念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刘永科.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2]吴田桥.三维并重,注重发展,构建创新性的初中物理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4(11).
[3]田大良.探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