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6-03-03李园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命题高中生高中语文

李园

(新疆博州实验中学)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李园

(新疆博州实验中学)

对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所以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应当积极地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全局性理念,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不同的写作基础出发,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对于教学策略的选择,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我们应当在布置作文时,首先向学生征询意见,让学生写自己最在行或者最有感触的话题,允许他们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在写作时没有顾忌,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真实。或者有一些教师觉得高考的作文试题基本上是统一要求,自由作文和高考的方向有所偏离。其实不然,即便是高考作文试题有自己统一的要求,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考试作文和日常写作之间的区别,考试作文为了得到更多的分数,而日常写作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确保他们的写作自由,笔者建议可以积极地推广和倡导自由作文,这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反过来说,笔者这里提倡的自由作文,并非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应当为学生创造能够自由写作的外部条件,对写作的内容范围适当放宽。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写作模式,他们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教师所得到的反馈信息也更加准确,能够很好地找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字处理能力,一般来说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方面是加强熟读和背诵。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熟读和背诵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措施,这种看起来古老的办法却是实践过程中最有效果的。我们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某些精彩的、优美的段落进行熟读或背诵,并非让他们浅尝辄止,而是要求他们能够可以理解这些文字,能够在脑海中融会贯通,把这些词句变为自己的东西。作为教师来说,我们也必须要让他们可以认识到熟读和背诵的好处,主动增加语言积累。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增加课外积累,除了语文教材之外,我们还应当要求学生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更多课外的作文素材,努力提升作文素养。部分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抱怨没有词句可用,这一问题便是日常积累少了,写作时就无从下笔,如果注重日常积累,必然会“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或者向他们推荐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课外读物。

三、合理的设定写作命题

拟定合理的写作命题,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合理的写作命题应当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结合他们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写作基础水平,同时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听取他们的意见。例如,目前高中生对于生活中很多现象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希望对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进行评论。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作文命题为:假如我是校长或者假如我是班主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另外,高中生对于自知、自理、自理等观点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所考虑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校教学的范围,他们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也开始萌发,特别是对于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已经成为了高中生意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在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思考时,比中学生更具严肃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多关注近期的时事热点,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想法与态度,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可以不定期的要求学生即兴写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属于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上述几点建议仅仅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于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要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将其作为一盏明灯来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让新的光辉闪耀在高中作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相信,高中作文教学的春天很快即将来到,更加期待作文教学的累累硕果。

赵文丽.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J].求知导刊,201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命题高中生高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