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进行有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2016-03-03陈兵姚
陈兵姚
(四川省隆昌县第二中学 四川隆昌 642150)
刍议进行有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陈兵姚
(四川省隆昌县第二中学 四川隆昌 642150)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开启历史圣殿的钥匙。但文言文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在近二十年的实践中,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以及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总结出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诵读、增强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的经验,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鉴,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语言语感。至于教师如何开展诵读教学,我的做法是:在初中第一学期,对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都坚持老师的范读、教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词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有表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初中第二学期开始,我便很少范读、教读,而是一上课就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找毛病。坚持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对译课文做初步的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也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经口头翻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经画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基础。
二、重视积累、学会迁移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量,让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
1.积累重点字词、语法知识
文言字词的学习一直以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抑制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些字词只能靠日常积累。实词意思较为单一,如“走”为“跑”,“去”是“离开”,“亡”为“逃跑”,“妻子”为“妻子和儿女”等等。而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其”字的用法有四种,这就要求学生将这些意思熟记于心,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归纳总结常见语法现象,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2.积累文言文翻译的经验、技巧
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了古文翻译“信、达、雅”的基本要求,“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译文简明、优美、生动。另外,翻译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技巧。
3.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反过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最终使文言文的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束缚。如“木”是象形字,指树木植物。在“木”字下面加一点则成“本”,指树下面的根,是指示字,有根本之意。在“木”前面加个“人”则成“休”,一个人靠在树旁,即为休息。“人言”为“信”,意思是人说话要讲信用。“止戈”为“武”是说能使战争停止才是真正的“武”。又如同样是表示自谦的说法,有“愚”“鄙”“卑”“窃”“小”等等。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承,让学生汲取祖先的文化智慧,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都将有效提升文言文的“教”与“学”。
4.学会迁移
有了广泛的“阅读”基础,并进行了文言素养的“积累”,接下来就是将之前所学,灵活运用到具体阅读实践中,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阅读。
三、重视讨论、培养能力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种机器运转起来。”现在中学生读文言文感到困难,难就难在语言文字和句法上,难在古代文化知识上,而不是难在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上,而从教学的最终目的看,主要是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于是,针对文言文教学知识点分散、教学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以及教法陈旧、刻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的现象,我抛弃了“字字落实,句句窜讲”的传统做法,把课上的讨论引入文言课堂,既大胆放手,又有序组织,效果明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确定讨论的要点
一般的文言文都包括这几点:通假字、常用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这些可以由老师说明,也可以由学生概括。这个步骤,一方面明确了研讨的内容,学生活动具体、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文言文知识体系,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2.放手发动学生
按照小组,分知识点研究讨论,补充订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口、眼、耳、手、脑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题、思维力、表达力等都得到锻炼。再这样共商互补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老师点拨总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进一步的点拨和总结,做必要的补充和强化。这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力逐步提高,比以往那种教师“嚼烂了再喂”的方法有效得多。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些只是我在文言文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尝试,虽然初见成效,但还很不成熟,只求在文言文教学中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