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藏族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初探

2016-03-03杨文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辅导

杨文娟

(甘肃省合作市第四小学 甘肃甘南 747000)

浅析藏族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初探

杨文娟

(甘肃省合作市第四小学 甘肃甘南 747000)

为了提高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针对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习以为常”的现象和“看不见”的心理危害采取措施,开展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和电话“关心”教育等策略,从而使小学寄宿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在促进寄宿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保证学生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 寄宿生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策略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加快,寄宿制学校越来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毫无疑问,目前,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规模较小的学校,集中办学后,学生从分散的村庄集中到中心校统一住宿。学校合并之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必定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现就我校实行寄宿制以来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策略,试述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性格表现得孤僻内向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只能回一次家,而往往放假后父母农忙或者外出打工,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与父母、朋友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他们放假回家后的生活缺少家教与亲情。[1]

2.有些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成立寄宿制小学之前,学生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成立寄宿制小学之后,每一位学生都要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们的学习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3.想家、厌学、怕学校生活,甚至不敢到校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往往是他们心灵的精神食粮,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而现在,寄宿让孩子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过早地又很突然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依恋。[2]

4.很害怕考试,逃避考试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更引起了老师、家长、亲友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寄宿制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5.喜欢与别人攀比,虚荣心很强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寄宿制学生吃住都在学校,攀比之风很浓。

6.做事冲动任性,缺乏责任感

在校的寄宿生年龄尚小,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任何事情都由父母帮助完成,导致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差,做事冲动、任性,缺乏责任感。

二、解决策略

在寄宿制小学里,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作为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主要弱势人群,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寄宿学生的费用会大量增加;孩子太小,生活不能自理,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生活、物质的困难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由于寄宿的孩子们情感需求的缺乏,长期的“寄宿”将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生活、心灵上不可弥补的永久伤害。因此,加强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拓宽沟通渠道

我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室、寄宿生座谈会,提高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寄宿生与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关爱;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加强与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和教育方法。[3]

2.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励为手段培养寄宿小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尽可能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给学生以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例如课堂提问中,当学生回答正确而精彩时,我们就带头鼓掌,给予鼓励和表扬;当学生回答的不准确甚至错误时,我们总是给予“高一格”的评价,或者给予一定的引导、启发,给学生提供能回答正确的机会。

3.营造关爱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

精心策划主题活动,期待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

4.多让寄宿制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

我校积极响应市教体局《关于第二课堂开展活动的指示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转移了学生想家、恋家的情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5.开设专题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引导

寄宿生的问题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或困难,通常表现为爱打架、不守纪律、逃课、迟到等。虽然不能轻易确定为品德问题,但也需要及时辅导。

基于问题行为辅导的复杂性,我们首先要建立好辅导关系。接纳、理解的关系是辅导过程的动力和基础。良好关系本身就在起辅导作用。当当事人没有感受到辅导老师的真诚尊重和信任时,老师纵然有再多的技能技巧,也难有奏效。在充分接纳和关注的关系建立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在行为矫正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认知层面的调节。在情、理、意行的整合辅导中转化学生行为。

6.加强自尊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是人们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情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落后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从而制止不良行为,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7.以自身为榜样给寄宿小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基础,教师是学生认同与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个性、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1]邹莎莎.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13

[2]张占灵.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对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8期

[3]方少杰.从细微处关爱寄宿生[J].教育文汇,2011,(12):23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辅导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农村中学寄宿生课外时间管理初探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