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疏导
2016-03-03许艳
许 艳
(重庆市巴蜀中学 重庆 400013)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疏导
许 艳
(重庆市巴蜀中学 重庆 400013)
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生理发生的巨大改变,再加上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身心发展不够健全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出现实属正常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有正确的认识,努力寻找造成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对他们进行教育疏导。这篇文章就针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展开了叙写。
青春期 初中生 逆反心理 产生原因 教育疏导
引言
初中的学习生涯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青春期所处的阶段。很多初中生都存在着有关青春期的困扰,他们或受到家庭的影响,或受到学校的影响,亦或受到社会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造成初中生长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对这些初中生进行教育疏导呢?[1]
一、造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初中生的心理与生理的发育不够协调
众所周知,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虽然在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里,心理与生理的发展都能够保证相互协调,但初中确是人生中极为特殊的阶段,由于初中生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几年之内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基本就能够达到成熟水平。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迟缓,心智尚且不能达到成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就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就很容易引起引发逆反心理。[2]
2.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所以对一些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甚至误解一些人的好意,尤其是在学校老师对其提出的一些要求,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而误会老师,甚至排斥老师,但是一些教师粗暴的教学态度在教育过程中也十分常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态过于严格的要求,使学生的自尊心被磨灭,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对老师产生敌意,不愿接受老师。还有少数老师只注重尖子生的教育而忽视学习中等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使学生在心里上对自己形成不正确地位的定义,造成好学生趾高气昂,学习较差的学生忽略自己的长处,丧失自信心而破罐子破摔,但这样一群人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如果教师能够有着正确的教学态度并一视同仁,那就对降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帮助。[3]
3.受多种环境影响
(1)社会环境。
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社会信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使中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社会信息,进而对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自己独特的理解。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通过伙伴、家庭、潮流、媒体等途径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不良的社会风气会扭曲中学生幼小的心灵,是他们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要想确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就要求全体社会人士共同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形成积极向上、良好健康的社会氛围。、
(2)校园环境。
校园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处于不同学习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相同。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初中生的一些行为和情绪进行良好的引导,使他们不偏离轨道。
(3)家庭环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会带给中学生许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决定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切勿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伤害孩子,是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有逆反心理的初中生进行教育疏导
逆反心理标志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真正形成,如何对有逆反心理的初中生进行教育疏导,可以说是老师和家长心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要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首先家长应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个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正确的的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耐心的引导孩子步入正确的轨道,与孩子成为朋友,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认真、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更好的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决办法,这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够使同学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切,进而消除逆反心理。再有就是社会人士在平时的的生活中,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努力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给予合理的关照,帮助他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结语
初中生是祖国的花朵,象征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许多事情会给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影响,由于所处年龄段特殊,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极有可能使初中生造成逆反心理,这不但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给新课标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难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理性及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深入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特殊表现进行正确的教育疏导。以减少逆反心理的出现为重要目标,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为最终目的,以最优质的方法进行教育疏导。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找寻正确有效的方法。[4]
[1]王鹰.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家教对策[D].集宁师专学报.2000(2)
[2]阿荣.你是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J].初中生之友.2004(25)
[3]徐大林.重视人格力量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保证[D].吉林师范学报,1997.
[4]蒋天平,唐美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奈达与组马克的翻译理论的相通性[D].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