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6-03-03胡雯静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数学设计教师

胡雯静

(上海市杨浦区回民小学 上海 200433)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胡雯静

(上海市杨浦区回民小学 上海 20043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自改革开展以来,掀起了教育建设的新高潮,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手段的丰富程度远超以往,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便是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又能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但受到小学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等诸多限制,小组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容易出现诸如意见分歧等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研究以使其完善。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模式 实践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重点

1.分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安排学习任务是小组学习的重要步骤,也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先提条件。“好的开头便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对于小组学习而言,安排什么样的任务、怎样安排任务、如何评价任务完成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设置小组学习任务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启发性较强、便于直接引导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2.小组内交流与思考,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安排好学习任务后,便将时间教给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让每个学生根据分工进入到角色当中,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该任务属于自己的看法,供大家交流和借鉴,形成大家共同的学习成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期间,老师需要加强组间的巡视,确保每个小组讨论的方向与氛围是正确的、积极的,确保教学目标与小组任务能够成功得以完成,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以及学习能力。[2]

3.小组间交流与思考,共享学习方法与成果

小组内的任务完成结束之后,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属于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分享在交流与思考过程中的感悟与学到的技巧,提出在讨论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大家帮忙解决,最终在全班范围内共享学习成果,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与交流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合理分组,确定职责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从中获得收益,如果分组过于随意,就会导致教师安排的任务难以完成,学生收获甚少。因此,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小组学习的前提。合作小组最好每组分4-6人,过少不能集思广益,过多又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小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学生的性别和性格特点,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点,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师必须明确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职责,做好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都应该选定一个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良性讨论,认真总结,确保所有同学都能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2.合作学习应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亦是如此,只有适当的引导,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展开。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不同,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一味的教,让学生在台下枯燥的学,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相反,教师的责任更重了。教师要在旁边仔细观察、倾听,适时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和学生平等地交流,针对不能加入讨论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恰当的指导。结束之后,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反馈信息加以总结。

3.进一步加强小学学生多元智力的培养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多元智力角度培养的理论,开发学生综合智力的运用,而非单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培养自觉主动积极学习的习惯。同时,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相关情景,可以是游戏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式的,最终只要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即可,以此逐渐形成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发展。[3]

4.注重合作问题设计的相关要点

任何合作学习均是由特定的数学问题所驱动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将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融入其中,同时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借助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实现对新数学知识的习得。也就是说,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增益,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热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习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复习。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设计下述类别的问题,驱动学生调动思维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矛盾类问题的设计。此类问题的设计原则在于:借助此类问题使学生领会到不同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看似矛盾之处,进而藉此驱动学生加以认真地思考,从而洞悉矛盾生成的原因所在。假设类问题的设计。此类问题的设计原则在于:借助此类问题使学生依托教师先前向其传授过的相关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结论加以判断,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这个问题可以用很多的方法来进行解答,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讨论,开阔思路,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1]高艳娥.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51

[2]朴昌虎.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8):43-45

[3]王彦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赤子,2015(24):213

猜你喜欢

数学设计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