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名言韵语”与生命成长意义的实践研究*
2016-03-03冯兆海王秋红刘
冯兆海王秋红刘 博
(1.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2.蛟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3.蛟河市胜利小学 吉林蛟河 132513)
诵读“名言韵语”与生命成长意义的实践研究*
冯兆海1王秋红2刘 博3
(1.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2.蛟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3.蛟河市胜利小学 吉林蛟河 132513)
读书对学生心智成长的好处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有没有加速汲取的办法呢?向经典致敬,诵读名言韵语就是快捷途径。解读、背诵并拓展阅读,就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速生命成长。
名言韵语 生命成长 励志修身 丰富底蕴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注意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口欲言而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即使有了材料,欲表情达意又往往是“心求通而未得”;口语交际,也常常是笨嘴拙腮或缺少理性。那么,教师的启发指导就费时而往往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就是语言、思想积淀不足,腹中无物。[1]
第二,就是当下的未成年人,或浮躁肤浅而缺失高尚追求和理想信念,或思想偏激而幼稚冲动,或面对物质享受的诱惑、网络侵蚀、多元文化的撞击而迷失等等,其品质方面的问题是日益凸显。只要留意社会犯罪、校园犯罪,研究香港占中、旺角暴乱,以及台湾的“反课纲”及国民党的失势等,就足已令人深思。虽然有诸多原因,但多数新生代“免疫”不足是根本问题。思想信仰、情感人格的教育,作为主宰未来的新生代怎能缺席!你意识形态虚空,就会有它种意识占领,失掉的岂只是精英!关注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教育刻不容缓。[2]
思想化育关乎人的精神成长,关乎长治久安、国家兴亡。社会变革要靠某种追求与信仰,守成振兴也要有好的思想化育四方。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如志向水平、情感、性格、意志,以及灵性的激发等,制约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智力发展。因此,要有正确的导向。读书,固然能丰富学养,但书山学海,也会望洋兴叹。而选择经典——尤其是名言警句的诵读,就可以优化学习品质、升华思想境界,给未成年人铺垫生命底色。[3]
名言警句凝练而往往微言大义,是经世致用的箴言,倘能探幽发微而汲取精粹,有所阐发而推陈出新,引导积累感悟,就会丰富生命内涵而增才长智,对未成年人探求理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潜能的激发等,将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它虽然精致却零散,要大量记诵谈何容易!为此,我按主题分类,编集了《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寄妙理于韵语中,解读记诵就事半功倍,而且将终生受益。
二、背“名言韵语”与生命成长的意义
人的生命成长,更在于精神成长,而名言警句对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凝练、精彩而折射着哲理光焰,是生活智慧的提炼,是千锤百炼文化精华的积淀,是醒世立身之言。叱咤风云的英雄也会如过往云烟,而熠熠生辉的名言,却有着恒久生命力而千载流传。
我编集的“名言韵语”,约18000字符,有主题,有凝缩的经典论据加入,解读并激励孩子记诵,就愉悦轻松。它虽然还需完善,但对阅读领悟,对说、写的表达,对丰富学识而加速未成年人的生命成长,必将影响深远。古人就讲开蒙养正,主张“慎始”,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指出:“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而更以德教为先,乃至“形容端雅,气质中和”,即文质彬彬。如培育小树一样,对孩子的道德养成等,就当及早施加影响。
1.校本学习实用,补充“文史”、政治、“品生”
此韵语大都是思想与语言的精粹。此中有语文课后积累之类的名句,有历史典故。它既是格言,就饱含哲理,含历史等内容,无疑也是政治、“品生”课程之德育内容。诵读之,可以提升学识水平,远离幼稚、偏狭与迂腐——可以趋向慎思、明辨与睿智;可以唤醒、鼓舞、激励学生,也能使各科教学更顺畅;它可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道德品质结构,塑造人性而健全人格,影响和加速其心智成长。课标就指出:要注意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这也是创造性地选用人类的精神成果、追求其更佳意义的建构。
我留意了《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他们早在70年代公布的《关于改善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标准》中,第一个要点就提出“培养智、德、体和谐发展的人性丰富的学生”;后来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中,又强调了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社会性和作为生存于国际的日本人的觉悟;又进一步强调“从事德育教育”。我们泱泱大国,岂能落于人后,我们的儒家思想就曾经且还在影响着他们,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无不把德育教育看做重中之重。
居安思危,我们当警惕和平演变与颠覆,意识形态当与中兴同步。百年的沧桑屈辱就在告诫我们要警惕宗教、异化思想的侵略。孩子的头脑要有大量的好的思想占领,才能有望形成高尚人格,乃至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于是,就既能开放包容,又有应变机智与德行的坚守。而此“韵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哲理名言,也自然多是国学百家思想的集成,它也能体现我党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之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相信它能成为德行培养或文史等科的补充。
2.主题撷粹,百家和鸣
记忆零散的语句,乏味枯燥,用于思维、表达也难以形成条理。有主题、有理有据、建构关联意义的韵语的助记,就可化难为易。我的编写,就参考了多种版本的议论文论点论据之类的书,以及经典或相关篇目,更广泛收集,按主题分类,还加入了凝缩的经典事实论据。它系列而重理趣,留意比兴与意象,利于形成联想思维与逻辑性的领悟记忆。背诵中,时时顿开茅塞;生活里,每每悠然神会;回味时,常常豁然开朗……运用与深化理解,知得失而长志气,心如明镜,将一生受用。
所编27个主题。如:(1)理想励志;(2)爱国气节、孝亲感恩;(3)勤敏奋斗(亦与挫折、坚毅相关);(4)惜时求知;(5)尊师重教;(6)团结友谊;(7)容让宽宏……应是追求主题化与诗化的尝试。
如“理想励志”篇,就有助于树立理想:“生当做人杰,(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甥书》)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来自网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英·雪莱)……
唐元稹《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这里就如主题下的鼓翅相招,集百家精华的和鸣。如遥闻岐山鸣凤,或如万家悠悠鸡鸣的妙韵和声。听学生吟诵,教师或也伴读,温习品味,就耳濡目染、共同提升。习近平在北师大就讲到做好老师的四个特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此韵语就涉及了几方面,它对于丰富学识、坚定文化信念,对于自省与道德修为——即使对教师的修为,也同样有益。
3.厚实底蕴,励志修身
阅读与背诵同步才是正途。海洋在于汇纳江河,山岳在于累积石土。文章写得好,技巧固然重要,但必要厚实积淀、丰富情感。没有丰富的内涵,没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想出精品华章是不可思议的。有了足够的积累,想象就会异常丰富,执笔而宛如神助,佳句迭出、文思泉涌而豁然贯通。阅读与背诵就能厚实底蕴。
我们向往风云际会的文化昌明,钦佩那灿若明星的贤哲,喜爱那熠熠生辉的名言警句。它既然是精粹思想与凝练的语言,那么诵读它,就不仅能高效地储备、积累智慧,更能培养高尚情怀,丰富生命底蕴。而明理修身励志,坚定意志,燃起梦想,生成动力,意义深远。如“理想励志篇”、“勤敏奋斗篇”、“惜时求知篇”等,就有助于生命的唤醒与鼓舞,能够激发行动自觉而发愤读书。
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人精神成长的乐园,它能够使人智慧、优雅而有胸襟。读书有成者更是数不胜数。谋略家的决胜千里、运筹帷幄,外交家的唇枪舌剑、纵横捭阖,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文史家的著书立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或飞文染翰、吟诗作赋,或治平天下乃至科技兴国,都最见诵读功夫。窥历史的波澜壮阔,辨当今的色彩斑斓,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而诵读,就是励志、增进才华、远离浮躁肤浅的重要途径。甘罗12为上卿,曹植10岁写辞赋,刘晏7岁举翰林,王勃6岁写诗文……哪个不是从小就重视诵读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心智早成、达事明理,可以怀瑾握瑜、腾蛟起凤。
涉足书山——英雄豪杰、明君良臣、士农工商……人物何其多;泛舟学海——智略涛涛、知识浩瀚……信息何其广。读史事五千,无须走马塞上,可看楚汉交兵,观战争风云;求醒世箴言,何必程门立雪,可赏天下贤文,听诲语谆谆。读书就可以使人懂得的足够多,见识可能高人一等,会使人的生命更精彩。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书,可使人内心情感世界更绚丽多彩。而语文教育不但需要大量精品华章的阅读,更需要值得回味的精华的背诵涵润。
我们不能使孩子心灵荒芜而情感淡漠,新教育更在于精神的丰富。诵读名言不仅在于过语言文字关,而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更在于积蓄人文精神,追求睿智与德性品质的完整。这也符合认知、行为、人本、动机乃至建构主义理论。而关注精神,也不单是崇高与纯净,要认识真善美,也需明辨假丑恶,从而能应对生命的挑战,或能宠辱不惊、机智应变而勇毅从容。生命的成长中会有风风雨雨,人生的旅程,会有惊涛骇浪或沟壑纵横。童年也固然应是幸福快乐的,但未来却不只是鲜花与掌声,而通过晨诵、课后读、暮醒似的学习生活,乃至悬梁刺股似的发奋,汲取和拥有生命智慧,时有激情的冲动,也是一种快乐。沐浴人性的光辉,通古今之变而放眼天下,正是欲成就完整幸福人生。因此,我们要及早激励诵读,亲近贤能,汲取经典哲理,孕育灵性、陶冶思想、涵养才情,以实现完整的生命教育。
但是,书山题海,也令人望洋兴叹;面壁十年,有多少阅读?而名言,既然大都是智慧精华,就如弥补营养一样,可以加速汲取。它的厚重,一向且还必将影响人的思想行为而成为强大动力。学生起初也会懵懵懂懂,但必会在日后的一次次顿悟中内化。有趣的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学以致用,妈妈与爸爸吵嘴,她居然对妈妈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爸爸问他:“那‘子孝父心宽’是何意?”答曰:“就是你对我爷爷好,我爷爷也乐呵呀!”
根植于生命成长的教育,才更有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身体、心智的和谐发展。与人文精神背离的的知识增长是严重残缺。知识技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理应同步。当今的学生往往就缺失代表潜能的人格意志。我们就是要影响和塑造心灵,净化和提升其精神境界,从各方面关怀生命历程,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给予光明的导引,使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才有希望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环境。诵读此韵语,不仅是狭义的知识积累,更是理性光辉的暖照,是思想洗礼,是对生命潜质的唤醒。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3]乃思想活动之至境也。但好思想不能凭空而来,我们就是要借诵读,打成一种情结,追求一种品位与境界。
近读《曾国藩家书》,不胜感慨。其诲语谆谆、忠孝谦谨,实济世致用之贤文;忠信纯正、智略仁勇,真安邦定国之良臣。想林森浩智商学历足够高,又怎样呢?当今孩子某种品质的欠缺,导致师长的无奈,是否就与此类早教的缺失有关呢?教化早行,知为方正贤良;防微杜渐,利于兴国安邦。坚定信仰,有憧憬,才有努力意向;修养学识,就会更有眼光。积累名言韵语就能够帮助提高志趣、道德、智商、情商水平而理解生命,能够帮助正衣冠、知兴替而明得失,唤起忧患意识,更心明眼亮。我们就是要造就不仅能自强不息,也能厚德载物的——有文化情感智慧的儒雅之士、翩翩君子。
4.有理有据、故事涵蕴
名言警句有故事底色才生动。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也是在故事中成长的。故事可以让思想汇成溪流,滋润心灵,孕育芬芳。我们的编集多利于正反论证,更有经典故事的凝缩。倘适当解读展开或补充,就会兴发兴趣与感动,又趋向理性。那么,到初高中论证、说理,就有希望挥笔立就。而更在于思想的飞跃,使人体悟深邃的生命智慧。如鉏麑触槐,残虐的晋灵公遣鉏麑刺杀赵盾,它见勤于国事赵盾早起,口中还念叨着劝君的话,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于是,触槐而死。这里就有忠信、道义乃至与珍爱生命的冲突碰撞,学生在惊异感叹中也能有所理解,或能延伸体悟精神的崇高与生命的伟大,尤其是珍爱生命与舍生取义的真义,耐人寻味。
再如:《短长》篇: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清·顾嗣协)……鲍叔牙难能为相,萧何未见舞枪,韩信长于用兵,刘邦善于将将,周昌口吃刚直敢谏,晏婴身短舌辩如枪……桃花艳于色,梅花优于香。(冯兆海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如此,仅就阅读理解、一般作文的立意,对于议论文的提取论点、论据,尤其是经典事实论据,就大有助益。
5.声韵铿锵易记诵,间接速成益终生
教育也应是快乐而富有诗意的。在音韵情境中感受语言美与文化内涵,就富有诗韵的灵动。声韵铿锵,汲取领悟于快乐之中,就可以高效记诵。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人脑的容量还据保守估计,“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才只用了自己大脑的三分之一的功能”,[1]而幼儿一年记忆内容,倘让成人记大约要50年的时间。[2]因此,即使是大量的记忆,也可以及早从儿童开始并持续。要积累的东西太多,而名言当是首选。当此韶华,增加这样的积累,也有似于背古诗,其好处,必定会受益终生。
我们关注直接经验,这是没有问题的。在重视经历以及学习方式的同时,是否还应同时重视间接经验的成果呢?为什么谈及背诵,就斥为死记硬背呢?
间接经验如名言之精神财富,本是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人的一生中,能缩短认识过程的经验传递十分必要,它省时而经济。直接经历固然刻骨铭心,但知识浩如烟海且日益膨胀,我们不可能也不必事事亲历。科技信息日新月异,更当高效地汲取,而非必要回复原始、一味地重蹈先人的足迹。教育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传授已有,但引领直接获取,却是便捷途径。直接借鉴前人的认识成果,这是传统的重要学习方式。如传承记诵之学,循序渐进,就可融会贯通。
雏鸡警惕老鹰,不必定要经历被鹰按住弄得血淋漓才晓得,“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或看过了,也可警醒。人类文化的传承,也要靠教导学习的汲取来实现。
韵语化的诵读,是方法,也应是实现快乐记忆的一种理念。我们的编写虽信息量大,但因较具音韵节奏,较顺口而意义关联,就提高了记忆效能。看到孩子从小就乐于买书藏书,并饶有兴趣阅读、诵读的情形,倍感欣慰。那朗朗书声,仿佛在向精粹文化致敬,那是成长与绽放的生命。
这种诵读,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修得仁善情怀,获得道义力量,汲取智慧,唤起激情、生成文化情结、提高志趣水平,进而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或可谓高屋建瓴。
三、背“名言韵语”与同步阅读的实践
我是编写者,也是践行者。我们是从2014年5月开始背诵此名言韵语的,到2015年上学期,三年级孩子背名言15000字,于是,佩服甘罗,要比白居易,当刘备,做诸葛了……其语文统考平均成绩在全镇能排第二。他们就曾说:“真有用,不只是识字懂道理,那回考填空题,12条名言,九条是背过的。”
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我给小学到高中40多学生无偿辅导,使之在一起诵读也能同步进行。有初中生后来说:“真有用!填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还有考培根《论读书》的名句,都答上了;谈理想的给材料作文,背的东西就用上了。”这种韵语,可以贴近主题解说;可借助网络输入关键词搜索;日后化用而引经据典,展开故事,再联系现实生活,融入感悟理解,即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都会同步提升。而励志明理,让学生胸怀憧憬,也应该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真谛。
但是,诵读与拓展阅读兴趣的培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一年级孩子一年里竟能背名言等达11000字,(含选背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不过,有5000字是我假期里无偿辅导的。这,也使同步拓展阅读成为可能。学完拼音后,就开始解读背诵经典与鼓励阅读带拼音的图书同步了。2016年,数学课程4月5日前就已结束。到6月底,我们一年级学生平均每人读图书120本;较厚的人均18本。学习语文自觉轻松。如20页的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虎头蛇尾、画蛇添足几个成语,除了虎头蛇尾外,学生都能讲顺畅。而阅读理解也迥然不同。
2015年下半年期末的全市统一考评,我们一年级全镇第一,全市综合第七。2016年上半年,全市期中、期末统考全镇双均都是第一。
2016年下,这个班到二年后,二年级孩子背诵名言韵语累积达15000多字;又读课外书——150页左右的较厚的书,人均近40本,约60万字的阅读量了,加上一年时的阅读,人均80多万字,有的已达100万字。期中全市统考成绩,全镇双均排名第二,全市仍在前列。
我们是开展诵读与拓展阅读齐头并进,或交替进行的,更通过激励、督导、反馈评价、阶段总结等抓落实。以一年级为实验主体示例。
1.诵读《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
(1)循序渐进,仍然是一行行地解读、展开故事、再激励熟读到背诵。或领读,或齐读,或反复读熟而加速,再合上书重复背熟加速,再连句连段,更有齐背、单背等。
(2)一如既往的不封顶的背诵与过程性评价。每次至少背三行,得一面小粘贴,每行加十分,就有一次六行乃至更多的。
(3)利用放学以后、双休日、假日、早自习、自习课和学有余力者先做完作业后的剩余时间,以及每临近月考、期中、期末的复习时段背诵。
2.跟进阅读图书
(1)平时一般是与前面所背诵交替进行,即一段时间专于背诵,一段时间拓展阅读,以避免顾此失彼;而双休日、假日可以齐头并进,背完一部分“韵文”后便读图书,多是童话故事,孩子可谓情有独钟。
(2)过程性评价。我们作了简易的“读书评比”专栏,读完一本,随机抽查一段或一篇小故事,只要能讲出大概,便在“读书评比”表中记录一本,粘一面红旗或五星之类。要比谁读的多,书读的厚。于是,争先恐后。这也是能规范语言,孩子便在读讲故事中成长着。
3.举办诵读竞赛、故事会、汇报会,发奖状和奖品等形式给予激励评价。
4.对于能运用诵读阅读积累的,给予及时赞许的评价激励。
这是第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背诵与阅读的范围。
正因为有背诵经典的基础,大量阅读才有了保证;学生有了志趣,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同步增强,说写话、作文也变得流畅,就加快了学习进程。独立读题做练习册、考卷之类,一般就不成问题。师生交流变得默契,各科教学因而顺畅。
而诵读与拓展阅读,作为人文性的励志明理等非智力因素的激发,更难以量化。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的生命成长,更可以产生深刻影响。
诵读《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对积累词语,对说、写表达的不离主题,对于日后较轻松地学习文言文,对阅读理解及励志修身、长才增智,对于传承中华吟诵等,真是意义深远。
此“韵文”,已收在我的所谓专著《这样的师逸功倍与草根教研》一书中,其对于未成年人生命成长的意义,我还是要强调:其实它的好处,你是终生受用的。
[1]Earls360,人脑有多大潜能?[OL].“个人图书馆”,2011-09-11
[2]寻国兵,学会学习,学会做人[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07
[3]刘勰著, 向长青释. 文心雕龙浅释[M].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3(1):252
[4]还有尹协理的《宋明理学》、朱永新的《新教育》、洪显利的《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等。
*本文是教育部规划课题下的小课题《诵读<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与生命成长的实践研究》(批号:QGB160685)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