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网络教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03汪殿忠
汪殿忠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
浅议多媒体网络教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汪殿忠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
随着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应用,传统的课堂学习受到了挑战,目前教学不应该是学生顺从教师,而是师生之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因此学校提出了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为模式开始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
多媒体;网络教室;合作;探究;实践
一、探究背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时间短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汲取知识,丧失了合作意识。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实际教学探索中,人们摸索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开始反思。与新课堂理念相结合,综合传统的合作学习的利弊,我们尝试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这种新模式。
二、具体模式的实践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小组由3~6名学生组成,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如在七年级生物“水中的动物”的教学中,老师根据电脑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将学生合理搭配,分到不同的小组中,使各个小组中各种能力的学生都有,这样便于后面的合作学习。
2.创设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环境及问题环境(激趣)
如在“探索月球的奥秘”一课中,以课前的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导入这节课的话题——月亮。再由前不久中国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导入人们对月球奥秘的探索。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主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围绕学习任务自主探索,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如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教学中,各小组分别从服饰、饮食、住房、出行、就业、社会保障六个方面分工合作,从互联网上查阅各块相关资料,学生显示出很高的热情,纷纷从互联网上查找了合适的信息资源,有图片、视频,更多的是文字,每个组都由一名学生记录整理有效资源(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还将网页上所需的相关资料复制粘贴形成自己的资料),在各组汇报交流中,各组学生都收集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却是很有用的,这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可见,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确实在发生变化,教师没有了一言堂,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同行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将教师的课件资源或学习小组在网络上查阅到的资源及时地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学习平台上传到教师机并展示到每个学生的眼前,这比先前只是使用投影仪播放课件式教学更为直观。在生物课“水中的动物”一课中,当老师把鲫鱼的相关图片展示到每个学生的面前时,那些形象直观的鲫鱼结构图片更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也便于学生探究和认识。
形成的资源库也为其他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老师一人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为学生多人共同收集整理,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教师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实现了人机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渐进性交互探讨,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体会与反思
1.体会
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教学环境能更好地让学生“动”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生的感受是这种网络教室就像一个数据中心,能上网查阅资料,但又是一个教室,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利用互联网络安全、绿色、健康的学习。与以往的常规多媒体教学相比,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提倡多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2.反思
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势,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教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资源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目前,这种教学形式的探索应该还处于初级阶段,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能上成计算机课,不能过于堆砌网络资源而忽视教学设计,在提倡网络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网络资源要进行合理的管理等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似进入高速公路的引桥,不断将学生引向运行的学习高速公路;似剧团的导演,引导演员在舞台上唱主角。”这是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