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初一数学教师的几个建议

2016-03-03刘秀红马炳刚冯兆海

关键词:小升初讲台情境

刘秀红 马炳刚 冯兆海

(蛟河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给初一数学教师的几个建议

刘秀红马炳刚冯兆海

(蛟河漂河镇九年制学校吉林蛟河132513)

小升初的衔接问题已很受关注,数学教学尤显突出,仅提几个建议。

衔接 激发动机 情境化教学 学习的主人

小升初后,其衔接问题会凸现出来,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村小学生的融入,新的教学内容与呈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新的情境等,都会催生新问题,给师生带来挑战。我们仅就数学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动机的激发

没有强大的动力,任何学习活动,都难以取得更理想的预期,小升初后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

1.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近期目标,形成远景近景动机,生成持久动力。

2.用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动力。如认识到数学对学好理化及各门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现代信息技术、现在和未来科技,对于富民强国乃至日常生活之意义,认识到它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也对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产生影响,要引导学生向往因数学之与科学的成就,激发其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3.借助评价以激励。尤其是过程性的肯定性评价,更有助于积累或保持成就感。

4.关注学习品质,尤其是意志品质。

二、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法是小学、初中都适用的有效方法。总是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建构意义,引起兴趣、形成形象思维,进而抽象出数学问题、思想与规律。

1.问题情境

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2.生活情境

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建构知识意义,进而深刻理解与感悟。

3.实践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收集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操作实验,从而推理论证、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使之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乃至应用过程,积累经验,感悟思想,在做与思中积淀,必然印象深刻。

4.模拟情景

通过现实生活情境积累直接经验,固然刻骨铭心,但人类的知识怎么可能事事亲为,那么,模拟情景的间接辅助便应运而生。它可引发回忆熟悉的生活或想象未知情景,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意义学习。如借助图画、模型、实物等,已是形象直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呈现或曰介入,更使数学课堂有声有色——引入教学情境,凸显重点,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从而使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5.应用情境

数学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其课程本来就是反映社会需要的,“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1]那么,就理当关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数学信息。课标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2]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经历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过程,是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形成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更能引发学趣,使之感受数学的价值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注意独立思考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也需在思考中积淀,小升初后的数学学习更需独立思考。我们应摈弃表面的繁华与作秀,务求实效。知识技能的习得,数学思考力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导、合作交流,更要靠独立思考与感悟来实现。宁静致远,数学思想,常常就是在静思中形成的。合作交流则是独立思考后的事。

四、老师做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习得要靠每一个学习个体的主动自觉来实现。因此,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把时间多给学生,且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老师做学生,更可以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柳暗花明。

1.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做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平等,教师不再居高临下。而是走下讲台,融入学生间,学会洗耳恭听,或巡回观察,或引领点拨。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说说算理或解题思路,抑或发现的规律……在掌声中体验成功;即便有错漏,也可由伙伴来修正,或发表不同见解……教师悉心观察、倾听,准确地掌握学情和教学进程;同时,随机引导,适时提醒;还是学习者、参与者,发现亮点,共对挑战,这才是真正的民主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尝试、表现……老师则及时地给予鼓励性过程性的跟进评价。“讲得好!” “简洁而思路清晰,太棒了!” “你的想法太好了!”“没关系,讲出了想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正是潜能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

学生展示的时间增多,满足了其表现热望。学新知时,可以尝试,板演后,讲一讲;一组练习题做完,按快慢顺序,上来板演,指名说——这样,人人必须思考;作业或测试出错的,也可如此修正……锻炼了学生,又能及时反馈。教师从容不迫,旁观者清,引导或补充,可以精准到位。还节省了自己板书的时间,一个人的活,大家在做,皆大欢喜。

2.课堂上的批改

课堂作业,因有快慢差异,也可以抽查面批面改,及时点拨或指名登台讲讲。

3.教师重返讲台

教师在把握学情后,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欲求通而不得之际,再返讲台,就水到渠成。指点迷津,可以画龙点睛。

倘能不断探索实践,我们就能实现小升初的顺利衔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8

刘秀红,女,(1973-),大本,一级教师,中学数学教师。马炳刚,男,(1975-),大本,一级教师,九年制后勤总务主任。冯兆海,男,(1957-),高级教师,教育教学。发表论文200篇,有专著出版

猜你喜欢

小升初讲台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爱在讲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小升初数学习题
小升初真题及方法解析(数学)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